<p class="ql-block">感恩日志第273篇。2024年5月28日甲辰龙年四月二十一,星期二,晴。</p><p class="ql-block">聿祥妈用137累积法系统读经典,挑战完成百遍的有《孝经》、《大学》。</p><p class="ql-block">挑战老子百遍,第200遍。</p><p class="ql-block">父母规通读100遍。</p><p class="ql-block">感恩词通读100遍。</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灵枢通读21遍,素问通读7遍。</p><p class="ql-block">易经通读21遍。</p><p class="ql-block">论语通读28遍。</p><p class="ql-block">今日读的经典有:中庸通读124遍。</p><p class="ql-block">论语:里仁第四81遍,公冶长第五70遍。雍也第六35遍。</p><p class="ql-block">易经系辞下传:73遍,说卦传61遍。</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7遍。</p><p class="ql-block">心经:92遍。</p><p class="ql-block">不管做什么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那段时间,叫“坚持”!✊✊✊</p><p class="ql-block">“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是价值感,另一个是归属感。价值感来自于被肯定,而归属感源于被爱。”</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入职了韵达快递的收快件岗位。自从20号离职以后,也许是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平静吧,感觉自己的心很不定,因为没有工作,不知道自己第2天需要做什么。终于在离职7天以后,我又重新入职了一份新的工作,嗯,就像老师讲的,允许自己一开始做的不那么完美,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来,不纠结,任何事情都是从开始的做起来,一点一点慢慢完善,一点一点的比第1天进步一点点,一定会越来越好的。</p> <p class="ql-block">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种下梧桐树,引得蝴蝶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p><p class="ql-block">你若想得到世上最好的东西,先得让世界看到最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真正劳累的,不是来自于身体的劳累,而是来自于内心的纠结、焦虑和恐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可以给身体“节能”,起到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挤出时间让自己内心平静的坐下来,去静坐,去冥想。随着年岁日增,逐渐意识到“静以养身”的重要性。当静心下来,内心不再躁动不安,静心做一件事,事情就容易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p><p class="ql-block">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p><p class="ql-block">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8日在yy课堂听藏猫老师讲易经萃卦智慧早课学习育儿宜家收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有一些疾病是会遗传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习惯决定着身体状况是怎样的?好的习惯一形成身体内在的习惯也就形成了。可以说遗传了习惯,早点做防护,早一点改变,你的习惯和父辈的就有所不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先有意识,老年痴呆是会遗传的。经常梳头,捏耳朵,保障头部供血充足,先有预防,改变习惯,少生气,就遗传的比率少了。有生之年遇到《易经》《黄帝内经》的人是有福的,能让我们明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儿时的记忆影响我们一生,听到了这一句话,会想到曾经被伤害过。由经验脑补出这些经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他笑笑你,你笑笑他就这样过去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大家时间都很宝贵,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笑话任何一个人,活在别人的嘴巴里。出丑出一两次就觉得没关系,没有真正喜欢的东西,这一辈子就会过得特别的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为什么总是害怕发言了就会怎么样怎么样,因为曾经的经历认为是这样的,其实他不开心,说我两句又能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给自己增加一点松弛感,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你都能够遇到双向奔赴。遇到了是你的幸运。没有遇到,他不来你可以去呀!六三就是这样的,给我们这种启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六三是内卦最上面的一个爻,往无咎,小吝。六三阴爻,代表着柔顺,上面是阳,阴呈阳。在这个位置上感觉高,不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平台需要每一个人,你是你此生最好。学习我们只是知道了一点点,冰山一角还不到。用自己的时间去见证别人的成长,一点都不好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如果不是孩子有问题,妈妈是不会来学习的。做指导老师可以经历不同的事,不同的人。具体能学到什么,说不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见众生方能见自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问题,思维不断的发生碰撞,会更加接近你所想要的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老师的今天是因为读经典和做指导老师成就的。做什么事情不得自己去做吗?做事情能够提升人的能力。能力是等不出来的。学到的东西用出去才是你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能力都是做出来的,没有做事儿就没有能力的提升。所有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做事情离不开的。内卦最上面的一个爻,三多凶。阳位放阴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还有九天高考,高考后就成为一个社会人了,离开爸爸妈妈的庇护。自己独自去承担。三爻往外走,阴呈阳,阳呈刚。巽卦的根,卦中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巽为风,无孔不入的。很低调,很顺从,三爻四爻五爻构成了巽卦。他去做的这件事情,你尽本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和不同的人交流,你有可能成为高人。我们的课程接地气,育儿是专业的。5年前遇到了我们,你就会不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爸爸告诉孩子,等你长大了,参加工作了,每个月请一个比你厉害的人吃饭。和不同的人交流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陌生人。慢慢的这个孩子的思路就拓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六三爻就是这样的,你不来我过去,你不请我,我请你。也可以理解为商机,更加快速的找到适合他自己的事情。这些人也比较容易说话,可以给他讲故事,做哪些事情,避开了哪些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小吝,往无咎。不断的去尝试接触那些厉害的人,听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多向老师学习,颠覆了我们的三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高人和贵人给到的东西都是值得的,做指导老师也是这样的,在线上也是如此,不要害怕,求助。六三爻,给到每个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山不过来我过去,多交流,多进行思想碰撞,认知就会拓宽。人就是这样,人家笑笑你,你笑笑人家。当时会很难受,过了几天之后啥事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易经》是很好玩的,很有意思的。那些说读不懂的,是因为没有去读。🌹🌹,今天的早课您受益了吗?</p> <p class="ql-block">20240528柏钧妈易经早课萃卦六三爻--亲近明师(习惯,经历,成长).mp3</p> <p class="ql-block">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p><p class="ql-block">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p><p class="ql-block">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p> <p class="ql-block">老子智慧-不言之教</p><p class="ql-block">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p><p class="ql-block">----《老子》第二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概意思是:那些圣人,一直是用“无为”的方式做事,用“不言”的方式来教导。圣人像天道一样,让万物自己运作而不打扰,生出万物而不占有他们,帮助万物而不主宰他们,等到最后功德圆满,他也不认为这里有自己的功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咱们先简单讲讲“无为之事”。有人说“无为”,就是什么都别做。这么理解不对,因为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无为,是顺着因缘走,不是你在造作,而是事情自然发生,就像春天来了,花儿自己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比你饿了就要吃饭,困了要睡觉,这是无为,但你一直想着吃山珍海味,睡奢靡酒店,这就变成了造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不理解无为不要紧,今天重点想介绍的是“不言之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言之教,就是“不言”的教导。不用语言,也不用文字,自然而然给别人启发,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字面意思好理解,但如何才能做到“不言之教”,是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可能做到?先讲几个故事</p><p class="ql-block">故事一:旺财大哥是名大车司机,行空师傅行走期间翻越秦岭途中遇到了他。刚好他也是一个人徒步,于是他们结伴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翻过秦岭以后,行空师傅看见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大包垃圾丢到山下的垃圾桶,有塑料袋,还有空饮料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空师傅问:“山上也有垃圾桶,你怎么不丢那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旺财大哥说:“山上的垃圾清理起来很麻烦,也很少有人清理,我自己别给他们添麻烦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行空师傅行走路上很注意不乱丢垃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二:行走期间,经常偶尔过来陪行空师傅行走的朋友说不要浪费粮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有个朋友觉得肚子不饿,面条吃了一半实在吃不下去了。行空师傅严肃地说:你这样不对,太浪费,开始应该别要这么多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行的小林姐做了一件事情,让大家现在还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端过来那半碗面开始吃起来,一边吃一边看着我们,笑了笑说:“我饭量大。”自那以后,同行的人,再也没有人剩下饭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旺财大哥并没有对行空师傅提任何建议,小林姐也没有批评任何人,但周围的人都被教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上去不言之教,并不难吧。看别人容易,落实到自己身上,就不那么容易了。人们习惯于用语言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小孩就是不肯看书,怎么办?”专家说:“你女儿不喜欢看书,这都是你们夫妇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是啊,我每个星期都提醒她多看书多看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再讲一百遍也没有用的!你看看你们自己,平时有空就打麻将,不打麻将就玩手机,一年到头也看不了两本书!这些都是在对女儿的教育啊!”朋友听了很汗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说话是有限的,更多的时候是不说话的时候,而不说话也是一种表达。跟子女说话是教育,不跟子女说话也是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教育子女,《世说新语-德行篇》中有一段: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公是指谢安,谢安很有才华,还是著名的政治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老婆经常在家教导儿子,有一天就问谢安,“老公啊,怎么从来不见你教育儿子呢?”谢安说:“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导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咱们学习《老子》,目的不是要掌握这些知识,知识多了,反而容易成为炫耀的资本,让人变得傲慢自大。学习《老子》是为了指导我们生活中的行为,修正行为,这就是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把修行想得很神圣,总以为打坐念经炼丹闭关才是修行。那些当然是修行,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p><p class="ql-block">这是佛陀说的,佛陀说:一切法,皆是佛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还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你对子女的说教,是在教育他们,你不说教的时候,也在教育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的一切行为,都在教育子女;你打坐时是在修行,不打坐时也在修行,你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修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要关注修行的形式,也不要不关注修行的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到佛陀,咱们接着讲佛陀的不言之教。我们再来看个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佛陀在某个大园子里给一千多个僧人聚会,到了吃饭的时候,佛陀穿好衣服拿好钵,跟其他僧人一起去城里要饭,要了不少吃的,又回到园子里,把饭吃了,把钵洗了,又洗了脚,开始打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赶紧跪下对佛陀说:世尊啊,您太了不起了,真罕见,原来你一直在用行为教育我们啊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此时很欣慰的说:须菩提,有你懂我,真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就是《金刚经》的故事开头,原文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p><p class="ql-block">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佛言:善哉善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成佛后,有了无数弟子,还自己去要饭,自己洗钵,安住当下,也不摆老大的架子,这一做就是四十九年!其他人没有注意,只有须菩提意识到:这就是不言之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上去“不言之教”不太难吧?但老子在四十三章中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思是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普天之下很少能达到。为什么会这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的不言之教,还要结合无为之事来看。你想要教导别人,已经不是“无为之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设你学习了今天的文章,想让女儿喜欢上阅读,于是每天拿本书强迫自己看,同时悄悄观察女儿有没有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两个星期,发现女儿没啥变化,自己也很痛苦,还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心里开始想:“不管用啊!这个“不言之教”根本就不起作用!”你这根本不是不言之教,而是在造作!真正的不言之教,不是不言,而是不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子在第53章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自己喜欢安静,人们自然不会闹腾,我自己清净寡欲,人们自然会敦厚纯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都不是教出来的,但效果比教出来还要好。有三个词可以放在一起思考的:不言之教、向内求、做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教导别人,首先你要放下教导别人的意图;接下来,向内求,你自己按照想要的样子去做,把自己做好;最后你会发现,别人也成了那个样子。这就是不言之教,也是不教而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老子倡导的理念出来了:无为而为,不教而教!</p> <p class="ql-block">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成长永不止步,让我们在学习成长的路上,不懈怠,不放弃,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11夫妻恩爱法则】:多拥抱爱抚,多温柔聆听,多赞美鼓励,多信任放飞,少挑剔指责,不赌气任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11育儿法则】:多关心、多聆听、多赞叹、多帮扶、少责备、不抱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和原则】:闭恶口,开善眼💞;心善,语善,行为善;微笑,微笑,再笑;闭嘴,闭嘴,再闭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夫君的付出,感恩孩子的陪伴,感恩老师的引领和帮扶,愿父母和家人平安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