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每当一年一度的高考到来时,看到路边停放的接考生的专车,我在心里为考生们祝福,也为他们有这样的条件感到高兴;我想说孩子们你们太幸福了,好好珍惜吧!</b></p> <p class="ql-block">作者刘生民生前像</p> <p class="ql-block">每当此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当年参加高考时的情景:那是六十二年前即一九五四年的七月,我马上要满十七岁了,同时马上也要进入高考了。我家住在安岳县城里,而高考的考场设在离我们县城二百多里的内江市县城里,二百多里地没有汽车,连安岳到内江的公路也未曾修通,离高考还有两天我们学校四十个考生在一名女老师的带领下,每人带着自己的书、席子、粗布的被套踏上了我们的赶考之路。我们有的人穿的布鞋,有的人穿的草鞋,还有的就是赤足。想想这二百多里路程那足上受的罪是可想而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我们爬坡上坎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在窄窄的田坎上、走在尚未修好的公路上,走路难,还要爬坡上坎的,天热,口渴实在难受极了就用手在沟边捧点水解渴。不过那时沟边的水也是可以喝的,没有化肥、农药的污染,是不会拉肚子的。最辛苦的是带队的女老师,要瞻前顾后的招呼我们,又怕有人中暑掉队,真是不容易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中午时分我们走到了平时教我们物理课周老师的家中,稍事休息在她家吃了饭又匆匆的上路了。当天快黑时我们到了周礼场镇上,在一所小学里把自己所带的席子、被子铺在课桌上睡觉。第二天一大早老师把我们叫醒,洗脸刷牙、吃了早饭后又踏上了赶考之路。就这样我们一路步行于沟边、田坎边、乡村小路上,终于在第二天快天黑时抵达了内江县的考场学校,吃饭后就地休息等待天亮后我们人生的第一场高考,这很有点像古代戏文上的秀才赶考,其实我们真的比古代秀才们辛苦多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手稿</p> <p class="ql-block">经过三天的考试我们又原路返回了我们的家乡安岳县。在接到四川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又走上了通往四川大学的行程之中,搭乘修路的拉煤货车到简阳石桥铺,又乘坐通往成都的火车,终于踏上了我理想的四川大学的校园之地,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6年6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注:此文作者系美篇笔者晚睛的大姐夫,他已于2024年3月7日去世,其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一篇他2016年患脑梗恢复期、79岁时写的此文手稿。现在又是一年高考时,此文应时应景,对现在的考生有励志的作用,因此其家人托晚睛将此稿投在美篇以飨读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