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夏泰顺背包行 不止廊桥 徐岙底古村

淡若水华

<h1>2024年5月8日上午到了泰顺县筱村镇徐岙底古村。这历史悠久的古村就在深山古道边,是吴氏家族的聚居地。古村虽然是“徐”字开头,但据说村里人大部分姓吴,这是有故事的吧。</h1> <h1>沿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走进古村,有石砌的墙、也有一半石砌一半夯土的墙,满眼是古树、古道、古建筑,仿佛就踩在岁月的积淀上。</h1> <h1>路边见山林环抱里的吴氏宗祠。其围墙也是一半石砌一半夯土,墙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h1> <h1>路口是忠训庙,是为祭祀宋代抗方腊英雄泰顺仙居人徐震(吴氏村名徐岙底的因由)。忠训庙古朴依然、庙前那棵大树英姿勃勃,可惜庙前的那条小溪流已经干涸,仅剩几块青石步阶……。</h1> <h1>村内纵横的街巷、蜿蜒的卵石小道、斑驳的土墙、披着绿意的垒石墙.....,带你走近古村七百多年的风雨沧桑。</h1> <h1>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民居,古朴大方,体现了浙南民居的特色。原住民似乎已经迁出,些许寂寥冷落却有一番韵味。</h1> <h1>徐岙一直以来就是吴姓的血缘村落,这里规模较大的古民居有四座,分别是门前厝、举人府、文元院和顶头厝,承载着吴氏家族的兴衰史。</h1> <h1>门前厝是吴氏族人两百多年前的杰作,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h1> <h1>“顶头厝”所处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为吴家驹建于乾隆早期,是泰顺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之一。近300年的风雨已将这座敦厚的民居侵蚀成残垣断壁,不过这样的寂寥破败似乎还在述说着远去的繁华。</h1> <h1>一路往前,见一宅院,门口挂着“文元”的匾额。门半开着,于是走了进去,发现院内陈设颇有文艺范,多了很多植物和装饰物,还多了一个“染布坊”。这原来是吴存经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被选为附贡生后建的豪宅。</h1> <h1>“举人府”门楼有点破败,“登科”的牌匾仍然高悬上方,原主人吴永枫是清乾隆庚寅(1770年)的武举人。从院落的规模和气势,还能看出昔日主人家业丰厚、地位辉煌的处境。</h1> <h1>古村在青山绿树翠竹的怀抱中,零星的碧绿的菜畦点缀房前屋后,留存着古朴恬静的气息,给人一种很安逸的感觉。</h1> <h1>不过还是发现这个古村也在悄悄地开发,有了影视拍摄基地、民宿、茶馆、咖啡馆......。</h1> <h1>浙南山里的徐岙底古村,已褪去繁华。但它的寂寥、颓败,透露着岁月沧桑和历史厚重。漫步其中,便留得片刻安静,彷佛翻开一本旧时的相册,感受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好。还是希冀别过渡重修开发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