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一束光

谷子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特别的人,他们如同人间璀璨的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温暖我们的心灵,赋予我们勇气与力量。而予我而言,宋增建就是我心目中的那一束光。</p><p class="ql-block"> 宋增建出生于1957年,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农村,当过大队民兵连长、支部副书记,由于表现突出,成为国家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宋增建长期在军队工作,先后担任过原南昌陆军学院教研部政治委员、学院政治部主任,南昌市委常委、南昌警备区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我曾有幸两度成为宋增建在军事院校和省军区系统工作时的部下,深知首长的人品官德。他曾说如果我们不能活成一座山峰,那就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活成一束光。这束光,既为自己指路,也为别人“掌灯” 。他在职时,不仅恪尽职守,勤勉履责,而且勤于思考,深耕不辍,先后在军内外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36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 4 部。退休后,他依然没有放松要求,平均每月发表文章2到3篇,再次出版超百万字的论著。</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机关工作多年,是深知写作的苦和累的。每当看到首长新发表的文章,我是既兴奋又心疼。兴奋的是从字里行间我能领悟到首长的家国情怀,从色彩斑斓的文字里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心疼的是首长年近古稀,眼睛已经出了状况,再这样写下去,我担心首长的身体。我经常劝他不要写或少写,劝多了首长就说 :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朝阳走向高光,又从高光走向夕阳的过程。当年我经常要求你们要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如今退休了,虽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但要努力做一个豁达之人,在人生的春天似乎行将消失的时候寻找到生活的美,让自己活成一片彩霞,纵使做不到霞光万丈,也要绽放出人生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宋增建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除了坚持写作外,先是参加了南昌市老年大学开办的茶艺班,后又邀请我和他一起参加了游记写作与旅游摄影班。他对我说,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和酒构成了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的人间烟火。一盏茶一静心,一壶酒一世界。学习茶艺可以提升泡茶技能,还能修身养性。过去我们忙于工作,现在退休了有时间出去游山访友,学习游记写作与旅游摄影,可以更好的记录生活,留住美好。</p><p class="ql-block"> 在游记写作与旅游摄影的开班式上,宋增建作为代表发言。他说,参加这个班的大多是曾经的同事、战友,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又成了同学。有句话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要以同事、战友、同学的感情为教学的基础,通过这个平台玩出感情,玩出品味,玩出格局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把班办好,办出特色,宋增建不仅带头学习,带头交作业,还利用自己曾在军事院校工作的办学经验,练内功、挖内潜,出主意、想办法,并亲自走上讲台,用自己的文章作案例,介绍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交流游记写作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教大家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寻找写作的逻辑起点,启发大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让大家倍感生动和亲切。为了锻炼学员观察和获取素材的能力,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宋增建还主动联系茶场、景区等室外教学场地,邀请相关专业人员拍摄研学的专题片,记录大家出行的美好瞬间,展示室外教学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 ” 。每一次采风都让同学们兴高采烈,每一部纪录片的成功 “ 杀青 ” 都让大家津津乐道。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快乐,加深了感情,也招来邻班许多同学羡慕的眼光。</p><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乐园,而宋增建则是南昌市这所老年大学里透出的一束光。这束光,宛如世间美丽的天使,优雅浪漫,诠释了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的姿态;这束光,有如冬日的暖阳,温馨舒适,教人心存善念,拥抱美好;这束光,就像希望的火种,点亮方向,让人看到了信念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