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要做教育者,首先要做“读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成为孩子们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我校开展“全校阅读·书香中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教师们在书籍里相遇,共享文字之美,尽品读书之乐。</h3> <h3> 苏雪莹老师分享的是《给老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中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的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h3> <h3> 在分享中,她以第五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在管理班级的“后进生”毫无头绪时,书中的案例给了她重要启发: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也一样,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于是她在作业方面、上课、备课方面进行转变,这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h3> <h3>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时,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作为老师,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好的教育方法与生活态度,一定会蕴藏在长期阅读的时光里。</h3> <h3> 王楚楚老师分享的是《教了不等于学会了——学校如何发展课程》一书。通过读《教了不等于学会了》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学校如何开发学校课程,书中详细介绍了分布式课程领导、学期课程纲要、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如何进行课程评价。</h3> <h3> 有时我们在备课或上课时总把学生设想为“天才”,总以为“我教过了,学生一定学过了,学过了一定是考得出来了”。因此,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教过了,是不是讲过了,有没有讲完,有没有讲漏了”,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听懂了吗?真的学会了吗?缺乏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h3> <h3> 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航灯,那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精准的目标,所有的评价和教学活动越花样百出就越会偏离轨道。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的。因此只有明确自己的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一切都从目标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才能呈现出真正的高效课堂。</h3> <h3>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老师们将在每一次的读书活动中,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努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用阅读引领专业成长,真正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