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1906年兴建1913年落成,3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为法式文艺复兴路易十四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是犹太人约瑟夫·亚历山大罗维奇·开斯普凭着犹太人超人的智商从一个不大的珠宝店起家。与人合股建起了一个集宾馆、餐厅、影剧院、咖啡馆于一体的豪华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约瑟·开斯普很用心地给宾馆取俄文名为MODERN,意为摩登的、时髦的、时兴的、现代的,音译“马迭尔”。上图为:冷饮厅水磨石地面踏步上的图标。</p> <p class="ql-block">后因老板加入法国籍法语为MODERHb。汉译的叫法也有多种,有叫马德尔、马太耳、毛德耳、莫迭尔,但最终锁定“马迭尔”这个与建筑风格很契合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它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早的大型豪华涉外宾馆,比天津早,与上海惠中和礼查饭店同期,因为法国意味甚浓而被称之为“小凡尔赛宫”。</p> <p class="ql-block">它的内部装修富丽堂皇,装饰典雅、细腻,颇具18世纪法兰西贵族风格。设有:客房、餐厅、舞厅、电影院。成为当时达官贵族显赫活动的场所。上图为:西餐厅旧影。</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建筑之初是L形三层,西侧为主立面,局部四层为阁楼层,1931年由斯维利道夫主持扩建时建起了南侧楼,从而形成U字型。</p> <p class="ql-block">基座是1.2米高的大理石砌筑而成,下面的踢脚线前突,美观实用。窗间处铁艺围栏适用成趣。</p> <p class="ql-block">立面三段式构图,下段,中段二三层通高仿重块石砌筑,精巧漂亮,体现了古典建筑的稳重,使建筑自下而上逐渐轻盈。</p> <p class="ql-block">建筑入口上方饰以精巧的阳台,出挑的阳台常常兼做入口的雨篷,巧妙而美观。</p> <p class="ql-block">西侧正门平台下有两大两小托檐石,大托石呈向内收卷的涡状,上覆线脚丰富的平石板。小托石则呈柔美的半抛物线形,以上的装饰突出了主入口的空间。双开大门立于坚柱中央。</p> <p class="ql-block">西侧正门三楼铁艺阳台上的三个一组长方形矩形窗,窗楣弧形划过两侧壁柱之间。出挑的女儿墙如盛满鲜花的花篮,在对称几何线条勾勒出形体美,与窗楣线条完美组合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建筑转角处的圆窗装饰作用大于采光功能,完成了两个大立面的转乘与衔接。门厅上方的露台与其后面装饰显出这座建筑的华贵。</p> <p class="ql-block">极具特色的窗子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极其丰富。直角方额窗线条刚直,主要用于一、二层,体现建筑的大气和稳重。</p> <p class="ql-block">风格相同,造型、大小不同的窗户,削减了呆板的立面,突出了光影效果。窗户是建筑的眼睛,灵活多变和精巧的装饰处理。即满足采光要求又美化了立面造型形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南立面顶层三个半圆额复合窗及其上方连续波浪的窗楣与托檐石之上出挑的檐口和造型多变的女儿墙完美组合上下呼应,形成新的视觉焦点,轮廓柔和线条轻巧。</p> <p class="ql-block">建筑转角处一、二层之间有砖砌实体阳台,俩块向内收卷涡状的托檐石,托起线条纵横交错、圆弧点缀、厚重而不失典雅的阳台,为建筑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铁艺镂空阳台均在二三楼,砖砌平台托起委婉弯曲优美的铁艺围栏,围栏骨架中镶嵌着模压花饰造型,三者搭配适度合体。营造了楼体向上逐渐轻盈的感觉,又显得那么的娇美。</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女儿墙,不仅强化了整体建筑的均衡性,而且蜿蜒起伏精美的造型勾画了美丽生动的天际线。简洁、舒展、自由流畅。显现出亲切宜人的魅力,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回字形的建筑,合围的女儿墙各有特色,显示出和谐、活泼的意蕴,轻快而又舒展。增添了一种虚实变化。女儿墙中间做了大面积的镂空,与一层厚重的雨棚形成强烈的反差,向上逐渐轻盈,到了顶端会产生一种飘逸感。</p> <p class="ql-block">不同风格的穹顶造型,体现了新艺术运动建筑最大特点;法国孟莎式屋顶,开有半圆形老虎窗,具特色。大小恰到好处,穹顶之上又有独特造型,不仅起到建筑的转角作用,而且与周围建筑形成呼应。</p> <p class="ql-block">宾馆从1913年建成取名马迭尔宾馆至今,近一个世纪,先后经历了五次历史更迭:清末王朝、北洋军阀、中央国民政府、日为统治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几经世事更迭和政治洗礼。</p> <p class="ql-block">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改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1949年8月东北局迁往沈阳后,为哈尔滨市政府招待所;1953年改称哈尔滨旅行社;</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改称哈尔滨市革委会第二招待所;1983年改称哈尔滨宾馆;1985年归属哈尔滨旅游局;1987年1月3日,恢复马迭尔宾馆原名。</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大、中型旅馆都自印有纸质行李贴,提供给旅馆贴在皮箱上。这张带有马迭尔楼体图案的行李贴上印有中、英、日三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冷饮厅,依楼而建。天热来一份凉爽冷饮,天冷了喝杯热热的咖啡或来一瓶冒沫的啤酒,饿了来个甜甜的面包+香肠。是一种倩意的享受。那份情调,和滋味让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当年手工制作的冰糕、酸奶只供上层人物享用,其中鸡蛋冰糕、柠檬冰激凌、雪花奶皮冰糕、冰点、三明治、什锦冰糕、拌香鸡,都是地道的欧洲风味。</p> <p class="ql-block">如今马迭尔冷饮厅以冰棍、冰糕、酸奶闻名于世,风靡百年。在数九寒冬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为吃到马迭尔冰棍需要排起长龙等候。</p> <p class="ql-block">在漫天飞雪冰冻三尺的哈尔滨,街头巷尾常看到穿貂带皮防寒服从头武装到脚的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人群吃着哈尔滨特产—冰棍、糖葫芦,这种享受美味的倩意不以言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