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由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桥名,意在保留历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历史登上鸭绿江断桥》,作家陈运和到此写下散文,称之“上了断桥犹如上了一节爱国主义生动教育课,知耻辱、知胜利、知天下大事跟着共和国昂首阔步走过来”。</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国家 AAAA 旅游区。门票30元/人。</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境鸭绿江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中朝两国,一江两岸。</p> <p class="ql-block">朝鲜族歌舞雕塑</p> <p class="ql-block">中国海事</p> <p class="ql-block">姊妹桥,并肩立。</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英雄空军</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边打边建。</span></p><p class="ql-block">1951年1月21日首次与美国空军空战后,与苏联空军联合建立起“米格走廊”。</p><p class="ql-block">在鸭绿江至清川江上空同美国空军多次展开激战,保障了战时物资供应和祖国安全。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共425架。</p> <p class="ql-block">11号中国界碑</p> <p class="ql-block">长脚鹬( yu )</p><p class="ql-block">作者:杨硕博士、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p><p class="ql-block">工艺:铸铜</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米</p><p class="ql-block">雕塑采用具象写实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惟妙惟肖的生动形象,体现出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p><p class="ql-block">黑翅长脚鹬是丹东地区的夏候鸟之一,主要分布在丹东沿海地区的湿地内,身材高挑、修长,是一种黑白色涉禽。其独特的红色长腿,显得“气质”格外出众,号称鸟界的“超模”。</p> <p class="ql-block">白<span style="font-size:18px;">鹭</span></p><p class="ql-block">作者:杨硕博士、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p><p class="ql-block">工艺:铸铜</p><p class="ql-block">尺士:高3米</p><p class="ql-block">雕型采用具象写实的艺水手法,塑造出惟妙惟肖的生动形象,体现出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p><p class="ql-block">丹东地区的白鹭,常见于春、夏、秋三季,主要有大白鹭和小白鹭两种,是丹东地区的夏候鸟之一。其外形特征是长脚、长脖子,全身羽毛白色。丹东是北方的鱼米之乡,大片的稻田和纵横的水网,为白鹭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理想的繁殖地。</p> <p class="ql-block">黑脸琵鹭</p><p class="ql-block">作者:杨硕博士、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p><p class="ql-block">工艺:铸铜</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米</p><p class="ql-block">雕塑采用具象写实的艺术生的生态理念。塑造出惟妙惟肖的生动形象,体现出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黑脸琵鹭是世界濒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具有黑色的脸与琵琶形状黑色的嘴,而得名“黑脸琵鹭”。丹东滨海地区气候适宜、食物丰富,是黑脸琵鹭重要的栖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1号观光码头</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8年批准</p><p class="ql-block">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监制</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原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铁桥,桥长944.2米 宽11米,共12孔,由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11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桥体被美军飞机炸断,中方一侧仅存四孔残桥。鸭绿江断桥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炮楼,1928年夏,由日本修建。高11米(含地下室),直径6米,共5层,现已西斜8度。它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我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单管37毫米高射炮</p><p class="ql-block">口径37毫米,全重2100千克,有效射高3000米。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制37高炮担负一线部队的野战防空和后方交通线的保卫工作。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8月,敌机空袭鸭绿江大桥共5391架次,防空部队保卫大桥对空作战219次,击落击伤敌机97架。</p> <p class="ql-block">中联国际酒店,位于鸭绿江断桥正对面。</p> <p class="ql-block">《为了和平》大型群雕,是根据1950年10月19日彭总率军过江的真实历史、真实人物雕造的,高5米,长12米,雕塑由26位统帅、领导、英模所组成,代表了首批过江的近26万志愿军将士。</p><p class="ql-block">他们分别为: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蔡正国、毛岸英、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罗盛教、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许家朋、王海、雷宝森、贫宝山、尹继发、姚庆祥、刘秀珍。</p> <p class="ql-block">《为了和平》群雕</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即派兵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发出,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由于大桥在援朝战争中具有“交通大动脉”的战略地位,美方便千方百计对其进行破坏。</p> <p class="ql-block">断桥史话</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简介</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大桥,1909年8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殖民机构——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承建,始为铁路桥,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鉴于当时鸭绿江水运发达,采用了“开闭梁”式设计,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圆形桥墩为轴,可旋转90度,定时开合。这样既能保证铁路畅通,又可便于大型船舶航行。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鸭绿江第一座大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中朝友谊桥),遂将第一座大桥改为公路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鸭绿江第一座大桥被美军飞机多次轰炸成为废桥。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第一桥始建</p><p class="ql-block">日俄战争后,日本为了加快对中国东北经济的控制,确定在中朝界河——鸭绿江上建设一座铁路大桥,意在将中国的安东至奉天、朝鲜新义州至釜山,与通往日本的海路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1906年9月,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进行勘探,并提出建设鸭绿江大桥的设计方案和预算,决定建设“开闭梁”式鸭绿江铁路桥。</p><p class="ql-block">日本驻朝鲜总督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第一桥始建</p><p class="ql-block">1909年5月,在没有征得清政府意见的情况下,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在朝鲜一侧施工。1910年4月,在朝鲜一侧工程过半的情况下,日本强迫清政府同意在中国一侧建桥,同年5月在安东一侧施工。</p><p class="ql-block">建造中的鸭绿江大桥(图1)</p> <p class="ql-block">施工中的鸭绿江第一桥</p><p class="ql-block">大桥结构:上部钢梁为曲弦式,共十二孔,自朝鲜江岸起1-6孔,每孔为60.96米(200英尺),中方7-12孔,每孔为91.44米(300英尺),桥面为钢梁及木板铺设,桥墩为钢筋水泥浇筑,外砌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建造中的鸭绿江大桥(图1)</p> <p class="ql-block">施工中的鸭绿江第一桥</p><p class="ql-block">建造中的鸭绿江大桥(图1)</p><p class="ql-block">建造中的鸭绿江大桥(图2)</p> <p class="ql-block">鸣绿江第一桥开闭梁结构</p><p class="ql-block">开闭梁结构:鉴于当时鸭绿江水运发达,为了方便大型船舶通过,将大桥从中方数第四孔,四号圆形桥墩为轴,设计为开闭式旋转钢梁。开闭梁转动一次需用20分钟。当大型船舶经过时,拉响汽笛,以示通过。</p><p class="ql-block">鸭绿江大桥开放中,船舶有序通过。</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第一桥开闭梁结构</p><p class="ql-block">开闭梁结构:开闭梁驱动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设九个主动齿轮驱动一个被动齿轮契合,使单连钢梁转动;二是钢梁两端各设两组机械伸缩定位机关。</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大桥竣工通车</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鸭绿江大桥竣工通车,同年11月由日本负责改良的安奉铁路竣工,这条铁路由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经营管理,并与南满铁路接轨。至此,日本实现了修建鸭绿江大桥,用来连接中国安奉铁路和朝鲜京义铁路,形成贯穿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铁路大动脉,达到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经济、掠夺东北资源的目的。</p><p class="ql-block">木排过桥时鸭绿江大桥开启中</p><p class="ql-block">每日过桥回国的鸭绿江大桥奇特景象</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上的第二座铁路大桥</p><p class="ql-block">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鸭绿江大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中朝友谊桥),鸭绿江大桥的“开闭梁”随即失去它原有功能,同时按设计要求使用期满,遂将第一桥改为公路桥。</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二战”中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此,鸭绿江上的两座大桥成为中朝两国共有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建造中的第二座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战争前夕</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苏军第25集团军解放朝鲜半岛北部,并随时会席卷半岛南部。美国不愿朝鲜半岛被苏联单独解放,而影响本国利益,提出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设立军事分界线,斯大林同意了该提议。“三八线”就此成为同为朝鲜民族但政治体制不同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和大韩民国(南朝鲜)两个政权的临时分界线,为后来的朝鲜战争埋下隐患。</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第一桥始建</p><p class="ql-block">日俄战争后,日本为了加快对中国东北经济的控制,确定在中朝界河——鸭绿江上建设一座铁路大桥,意在将中国的安东至奉天、朝鲜新义州至釜山,与通往日本的海路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1906年9月,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进行勘探,并提出建设鸭绿江大桥的设计方案和预算,决定建设“开闭梁”式鸭绿江铁路桥。</p><p class="ql-block">日本驻朝鲜总督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战火蔓延至鸭绿江边</p><p class="ql-block">侵朝美军不顾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轰炸扫射我国边境城乡,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跨过鸭绿江</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丹东)、河口、辑安(今集安)分三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抗击侵略者。</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视察阵地</p> <p class="ql-block">跨过鸭绿江</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鸭绿江上的两座大桥承担起志愿军过江、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援前线的繁重而紧张的运输任务,成为连接中朝两国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鸭绿江上的“姊妹桥”。</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第一桥被炸断</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8日上午9时,侵朝美军派出百余架 B -29型轰炸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部分桥梁落入江中。</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7日,美国空军投入朝鲜战争。</p> <p class="ql-block">抢修鸭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安东(今丹东)地区铁路职工昼夜奋战,抢修被炸大桥,以保证鸭绿江大桥能够及时通车,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和援朝物资的顺利过江。</p><p class="ql-block">安东市(今丹东市)铁路职工志愿援朝大队抢修鸭绿江大桥(图1)</p> <p class="ql-block">断桥残垣</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14日,美军再施轰炸,朝方一侧的三座桥墩被炸塌,该桥彻底瘫痪,成为废桥。</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胜利</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晚10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于平壤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8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志愿军代表团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凯旋归国</p><p class="ql-block">1958年,朝鲜党和政府为归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送行。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在归国途中,受到朝鲜人民的热烈欢送。临别之际,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凯旋归国</p><p class="ql-block">1958年,满载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列车驶过鸭绿江大桥,回到祖国的怀抱。穿过“凯旋门”时,欢迎的人们高举鲜花,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战后,朝方所属桥梁残骸被拆除,我方所属四孔残桥被保存下来,带着累累伤痕,屹立江中。</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1993年6月,“断桥”整修工程全面展开。昔日的“禁区”终于解开了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整修工程</p><p class="ql-block">整修中的鸭绿江断桥(图1)</p><p class="ql-block">整修中的鸭绿江断桥(图2)</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整修工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搭建炸断处观赏台(图1)</span></p><p class="ql-block">搭建炸断处观赏台(图2)</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整修工程竣</p><p class="ql-block">1994年6月28日,经过一年的施工建设,鸭绿江断桥作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迟浩田题书</p><p class="ql-block">桥头上方“鸭绿江断桥”金字牌匾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题书。牌匾高1.7米,宽6米,底面采用紫铜板,经过仿古处理,字为白钢字,外镶嵌24K金箔。</p> <p class="ql-block">断桥荣誉</p><p class="ql-block">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 AAAA 旅游区;</p><p class="ql-block">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百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p><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7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断桥风采</p><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鸭绿江断桥</p><p class="ql-block">宏伟的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p><p class="ql-block">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p><p class="ql-block">——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断桥尽头,高大桥梁。</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开闭梁</p><p class="ql-block">开闭梁是适应大型船舶江面航行而修建的。开闭梁以9号圆形桥墩为轴,设9个联动单联钢梁,单联钢梁平行旋转90度使大桥打开。开闭梁以8号和10号桥墩为支点,设四个旋梁开闭机关,旋梁启动前先将伸缩臂提起,船舶通过后,再将伸缩臂放下锁闭,确保火车通行安全。上方平台是原旋转操纵室。下方平台是原旋转梁滚动走行台。</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诸多桥梁中,大多为提拉式开闭梁结构,而该桥的平行旋转式结构极为罕见,这也是这座大桥最独特的设计之处。</p> <p class="ql-block">对岸朝鲜的太阳楼,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始建于1909年,1911年建成通车,始为单线铁路桥。1950年11月8日﹣14日期间被美军飞机炸断,中国一侧残存四孔保留至今,屹立于鸭绿江上,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日本殖民统治者在鸭绿江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现在的“中朝友谊大桥”,与第一桥并称鸭绿江上的“姐妹桥”。</p> <p class="ql-block">姊妹桥</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征地——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征地</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简介</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征地</p><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风采</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征地</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馆简介</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征地</p><p class="ql-block">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简介</p><p class="ql-block">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位于凤上铁路上河口景区,隶属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铁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抗美援朝“打不断、炸不烂”钢铁运输线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开展党建、党团日、研学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党性教育基地,被授予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首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p><p class="ql-block">上河口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征地</p><p class="ql-block">沈阳铁路陈列馆简介</p><p class="ql-block">沈阳铁路陈列馆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山丹街,隶属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铁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9万平方米。展馆分装备陈列展和史料图片展,展陈各类装备800多件,图片1500余幅。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东端起点</p><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遗址简介</p><p class="ql-block">虎山明长城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距市中心约17公里,地处中朝界河鸭绿江畔。虎山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国家 AAAA 级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景点“中朝边境一步跨”位于景区内。</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东端起点</p><p class="ql-block">皑皑白雪中的虎山长城</p><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外墙墙垛</p> <p class="ql-block">国防教育新地标</p><p class="ql-block">丹东舰简介</p><p class="ql-block">退役543导弹护卫舰一一丹东舰现停泊在辽宁省丹东市浪头港2号码头,距市中心11公里。</p><p class="ql-block">丹东舰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导弹护卫舰,1985年服役,2021年退役,是丹东市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市级青年文明号。</p> <p class="ql-block">丹东城市地标</p><p class="ql-block">“黄海明珠”电视塔简介</p><p class="ql-block">“黄海明珠”电视塔坐落于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山巅,海拔总高度293米,丹东市全景和中朝边境美丽风光的绝佳场所。为丹东之最。塔高233米处的室内旋转观光厅和238米处的观光平台是饱览丹东市全景和中朝边境美丽风光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丹东抗联遗址</p><p class="ql-block">天桥沟简介</p><p class="ql-block">天桥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由六大游览区、十大著名景观,构建成一幅美丽山水画卷,享有“森林中养生、氧吧里度假”和“中国枫叶最红最艳的地方”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丹东抗联遗址</p><p class="ql-block">黄椅山简介</p><p class="ql-block">黄椅山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由火山锥、梨花村、玄武湖、城门洞四大景区及火山口、小峡谷、清泉寺、济源宝塔、度假村等40余处景点组成,集“雄、秀、奇、美、幽”于一身,是一座天然的火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丹东抗联遗址</p><p class="ql-block">青山沟简介</p><p class="ql-block">青山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镇,青山湖的水清澈碧绿,两岸青山,草木参差,万物峥嵘,山光水色,浑然而成胜境。</p><p class="ql-block">198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卫星观测将青山沟列为世界六大无染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丹东抗联遗址</p><p class="ql-block">天锅古洞简介</p><p class="ql-block">天锅古洞景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赛马镇,是在四亿年前碳酸盐岩中所形成的特殊洞穴景观。洞内两处与地下河相通的水潭,犹如两座龙宫,而与之相通的白大理石结构,更显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甲午海战古战场</p><p class="ql-block">大鹿岛简介</p><p class="ql-block">大鹿岛甲午海战古战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孤山镇大鹿岛村。大鹿岛青山碧透、海水湛蓝,具有典型的北国海岛风光,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海洋的调温作用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新的空气加上高含量的负氧离子,置身其中,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甲午海战古战场</p><p class="ql-block">獐岛简介</p><p class="ql-block">獐岛甲午海战古战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西南部獐岛村。獐岛是我国万里海岸线最东端起点第一岛,是中国北方海岛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被评定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境十大旅游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文创店,购买丹东鸭绿江大桥冰箱贴,25元。</p> <p class="ql-block">和平万岁</p> <p class="ql-block">平壤城烧烤</p> <p class="ql-block">美人纪旅拍</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境一日游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