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追寻历史印记,赓续红色精神<br>——明光市明湖学校城北校区七年级开展小岗村研学实践活动<br>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前,我们在书本中看世界;现在,广阔世界就是书本。跟着课本去研学,看图中大明城墙就在眼前,见书中小岗村成为现实之所。<br></h3> <h3> 五月,百卉争妍,万类竞绿,是出发的季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追寻改革足迹,增长见识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改革先锋伟力,探求小岗村精神意蕴。<br> 2024年5月26日,在小岗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教官的带领下,明湖学校城北校区七年级500余名师生共同乘坐大巴车,前往小岗村开展为期一天的“追寻历史印记,赓续红色精神”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h3> <h3> 基地总教官在出发前细心嘱咐孩子们要时刻谨记安全和文明礼仪,提醒孩子正确佩戴帽子、背包要左肩右挎,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研学活动都能够有所收获。</h3> <h3> 寻访红色印记,唤醒红色基因<br> 车辆缓缓驶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载着我们走进了这片充满历史意义和时代荣光的土地。教官们简短而又振奋人心的入营仪式拉开了此次研学之旅的序幕。</h3> <h3> 唤醒红色基因: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毫无疑问是值得载入历史的一年,也是“希望”的一年:1978年,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大包干”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正式起步。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奋斗与梦想。</h3> <h3> 红色研学课堂:研学课堂上,教官声情并茂的为同学们讲述1978年冬夜,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杀头的风险,签下生死契约书,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爱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h3> <h3> 走读当年农家:习总书记曾在2016年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他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h3> <h3> “当年农家”以保留当年的茅草屋为基础,真实再现了大包干前后农村的部分生产和生活的一些场景,包括当时的茅草房、瓦房、厨房、猪圈、牛棚等,来到这里,同学们仿佛回到那个村民决定大干一场的年代,体会到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巨大成就,明白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h3> <h3> 观摩非遗技艺:在乡村非遗大舞台,学生们认真欣赏学习凤阳花鼓、凤画、凤阳民歌、淮河大鼓、濠州剪纸等传统文化,感受凤阳的独特人文魅力。</h3> <h3> 户外素质拓展:稍作休整后,教官们带领学生们在农趣体验园中开展一系列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农趣体验园中有推独轮车、丛林穿越等娱乐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深刻感受到了最质朴的欢乐!</h3> <h3> 走访文化展馆,感悟时代荣光<br> 参观大包干纪念馆:走进大包干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资料,讲述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在诉说着小岗村和“大包干”的传奇故事。</h3> <h3> 大包干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敢闯敢试、勇于创新、风险共担、诚实守信。其精髓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核心是风险共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珍视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h3> <h3> 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在小岗村,还有一座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纪念着那位为小岗村倾注心血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沈浩。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让小岗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h3> <h3> 沿访书记足迹,赓续红色精神<br> 沿着总书记足迹:深学笃行,履践致远。步行在友谊大道上,感受沈浩书记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寻找三任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足迹。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3> <h3> 结营返校:正所谓研学出真知,履践长才干。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最美的风景在路上。<br> 本次研学实践通过探寻红色印记,聆听革命故事,体悟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小岗红色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更加坚定了同学们求学报国的理想信念。<br> 在榜样的激励下,学生们今后会更加勤奋学习、勇立爱国鸿鹄之志、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小岗少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