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的小队活动,用表演➕任务的趣味方法,带孩子们一起背诵赤壁赋</p> <p class="ql-block">情境设置:把《赤壁赋》拍摄成短片,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p><p class="ql-block">任务一:确定拍摄时的地点,确定拍摄时的场景布置。</p><p class="ql-block">目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解读第一段,概括环境特点</p><p class="ql-block">任务二:准备拍摄视频所需要的道具。</p><p class="ql-block">解读字词</p><p class="ql-block">任务三:选角</p><p class="ql-block">确定主客之间的人物形象 确定人物角色</p><p class="ql-block">任务四:特写镜头,对话镜头</p><p class="ql-block">品悟其中的情感</p><p class="ql-block">任务五:苏子究竟与谁同游?</p> <p class="ql-block">《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p><p class="ql-block">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当时他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一重大挫折,政治上遭受打击。在这种困境中,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游览赤壁,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他在赤壁的山水之间寄托自己的情感,通过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表达出豁达超脱的心境,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旷达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文章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既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等,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又在情感上经历了从豁达超脱到悲慨无奈,再到超然物外的转变过程。</p><p class="ql-block">客人抒发了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感慨,而作者则以理性的思考和旷达的胸怀予以回应,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p> <p class="ql-block">女孩子们领到任务后,一人一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p> <p class="ql-block">男孩子们更是奋力表演了英雄们的雄风</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文学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有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p> <p class="ql-block">他们分组讨论苏轼的生平,结合背景,更加深入的去理解赤壁赋。</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的《赤壁赋》为什么动人?他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孤舟中,月夜茫无边际,一条船上就这么几个人。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宇宙的无限和个人的渺小,他想到了过去和现在正如流水一样不断地变化,他也想要察辨自己在哪里,察辦自己能不能定住脚跟,能不能掌握自己。</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在诗歌艺术中展现了时空中的生活美学,表达了他们与自然的互相适应,到达了以自然风景来形容美学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在自然里学习经典,感受中国传统经典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