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川沙古城墙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川路171号,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公园。公园内的主要景点是川沙古城墙,这段城墙建于1557年,具有明代风格,是当时川沙人民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造的防御工事。如今,古城墙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川沙地区的历史演变和人民的奋斗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岳碑亭,位于川沙镇的古城墙上,内有青石碑一块,上刻民族英雄岳飞应商丘狂学士李梦龙之邀,而书于河南开封舞剑阁的七言绝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碑面具有“岳飞草”,并盖有“岳飞”、“鹏举”两印章。诗文前两句又以气愤的心情,责备那些只图个人享受而不思国家安危的人的行为,谴责之中赋以规劝,批评之余带有痛惜。全诗洋溢着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力排劫难的石碑年代久远,故事很长,限于篇幅在此不于赘述,敬请美友谅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观澜小学(原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所具有188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它位于川沙镇东南隅,创建于1834年,始名“观澜书院”,1903年改为“川沙小学堂”,解放后命名为“川沙县城厢中心小学”,1961年改为川沙县城厢镇小学,同时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93年撤县建区改为浦东新区城厢小学,2004年10月易名为浦东新区观澜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观澜小学再获殊荣,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最终被确定为全国99所“书香校园”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校内观澜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原是黄炎培的姑祖父、举人沈树镛建于道光年间的住宅,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著名音乐家黄自、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皆诞生于此。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于1878年诞生在第三进宅院,故“内史第”又被称为“黄炎培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内史第”出生的名人,有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沈树镛,中国毛巾业先驱沈毓庆,新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黄炎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及其弟、妹宋子文、宋美龄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改名“内史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内史第”西南角沿街房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早年在家乡任塾师,先中秀才,后中举人,是远近闻名的“江南才子”,曾师从蔡元培先生受业。辛亥革命前后,曾任江苏学务总会评议员、江苏教育总会常任调查员,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05年,黄炎培经蔡元培介绍,参加了同盟会。蔡元培赴德留学期间,黄炎培接替其上海干事一职,保存会员名册,接待来往会员,做了不少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11月,黄炎培、左舜生、梁漱溟、罗隆基、张君劢、章伯均、张澜等中间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代表在重庆发起组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以“集合各方热心国事之上层人士,共就事实,探讨国事国策,以示意见一致,促成行动之团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3月19日,黄炎培代表职教社,与第三党、青年党、国社党以及乡建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章士钊、李璜、左舜生、张君劢、罗隆基、梁漱溟、张澜等13人在重庆上清寺特园集会,正式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简称政团同盟),黄炎培被公推为主席。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创建中国民主建国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延安期间,黄任老深刻感受到了组织力强的重要性。由于民盟是三党三派组成的政党,不尽如人意。他便在文教和实业界人士中进行串联,最后和章乃器、胡厥文、施复亮、孙起孟等,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发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大会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召开,134人参加了发起签名,通过的《民主建国会宣言》《民主建国会政纲》《民主建国会章程》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张和对时局的看法,即民建的国是主张。次日《新华日报》对民主建国会的成立予以报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现在是民建展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炎培的侄子是黄自。黄自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曲家兼音乐教育家,1904年3月23日诞生于川沙“内史第”东厢房二楼南房。黄自幼年在川沙小学堂求学,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留美入奥柏林大学,攻读心理学和音乐学,1926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旋即入耶鲁大学专攻音乐,1929年在耶鲁大学获音乐学学士学位。黄自1929年回国,在沪江大学任教,受聘于当时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员。许多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如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黄贻钧、钱仁康、林炎翁等都出自他门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川路,“内史第”西厢房内。1890年,宋嘉树辞去“牧师”之职,回到川沙(妻倪桂珍的家乡),借住在“内史第”西边沿街房,一个“内史第”,曾先后走出了宋氏三姐妹等宋氏家族成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是在内史第出生的。宋庆龄在此生活居住了十一年,宋美龄七年,宋子文十多年。宋家三姐弟的少儿时代都是在川沙内史第度过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川沙胡万和茶叶庄未满百日的少东家,和母亲也在内史第借住过一年零几天,他就是胡适。当时他们的房间就在宋家对面东侧厢房内。不过当时胡适太小,对这段借住时光印象不深。他曾说,母亲告诉他,川沙是个鱼米之乡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川沙南市街旨在重现清末民国初期老街的风貌。南市街的特点是粉墙黛瓦,方砖铺地,街道两侧坐落着各种书画、礼品、古玩以及休闲的商家店铺。这里的历史建筑完好地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南市街与中市街交汇处,有一座青石牌坊,坊檐下一面刻有“彪炳千秋”,另一面刻着“御倭功赐”,牌坊上还携刻着“明嘉靖末为抗倭有功而赐金绮冠带诰赠奉政大夫乔镗建”的字样。这座牌坊是2013年重建的,是后人为铭记川沙的抗倭英雄乔镗而立的牌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场署街深处藏有川沙天主教堂。川沙天主教堂始建于1872年,现在看到的教堂是1926年改建的,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型,大厅为巴西利卡式,外形是单钟塔,哥特式,外墙为青红两色砖砌成的清水墙,十分挺拔、端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心,位于上海川沙新川路北市街,主要展示沪剧在川沙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进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男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左为旦角服装,右为小生褶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市街19号,川沙营造馆由上海川沙新镇政府筹办,浦东工商联会员企业——川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川沙营造馆于开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川沙由民营企业打造的首个文化遗产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北市街35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史迹展为常设公益展,通过图片、影像、实物及多媒体互动等,生动描绘了宋庆龄的成长经历,突出展示了她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伟大爱国情怀以及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事业的杰出成就,生动展现了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