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神殿(Pantheon)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其是供奉众神的寺庙。始建于公元前27年,后遭毁,约公元118年在哈德良皇帝时期重建。由水泥浇铸成圆形,上覆半球形穹隆顶,直径43米。公元609年,教皇博理法乔四世将它改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万神殿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殿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公元12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万神殿,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殿”。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清晨巡逻的意大利警察</p> <p class="ql-block">万神殿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它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p> <p class="ql-block">万神殿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米,深15.5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根,分三排,前排8根,中、后排各4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43.3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p> <p class="ql-block">维克托·埃玛纽埃尔二世之墓</p> <p class="ql-block">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p><p class="ql-block">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米,深15.5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根,分三排,前排8根,中、后排各4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p> <p class="ql-block">罗马街头很常见的轿车smart,小巧,方便,灵活,好停车</p> <p class="ql-block">万神殿周边咖啡馆休憩的人</p> <p class="ql-block">万神殿被包围在民居当中</p> <p class="ql-block">万神殿前面罗通达广场上的那座方尖碑,罗马共有13座埃及方尖碑,是世界上方尖碑最多的城市。这座高仅6.34米的方尖碑就叫“万神殿方尖碑(Macuteo Obelisk)”,虽然不能和梵蒂冈广场上那座相比,却建造于公元前12世纪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曾是埃及赫拉波利斯Ra神庙前的一座。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为其设计建造了底座,使其总高度达14.52米,于1711年竖立于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