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哈尔滨领事馆旧址之九:捷克斯洛伐克

ks Xu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9. 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馆</b></p><p class="ql-block">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馆设立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19年2月</span>,委派葛司为远东代表常驻哈尔滨,馆址初期在南岗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大直街71号</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1年6月15日</span>迀入南岗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吉林街52号</span>,海纳(Rudolf Hejny)在6月15日被任命为首任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9月12日开馆办公,后迁至南岗<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筑街</span>。</p><p class="ql-block">吉林街52号该建筑建于1905年,砖木结构,是一栋三层带半地下室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二类保护建筑,原为著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犹太商人G·L·克罗尔在哈尔滨的私人宅邸</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24年7月29日至1927年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span>临时馆舍,1927年迁到现在的耀景街。1931年6月13日,捷克驻哈尔滨领事馆从东大直街迁到此,9月12日开馆办公,后迁至南岗建筑街。领事馆旁边有座小型建筑是原捷克斯洛伐克哈尔滨领事馆领事住宅,1937年后成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联络站,被称作“731”吉林街分室。1938年,德国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并拆分这个国家领土,哈尔滨的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也被德国接收。1942年被日伪封闭,领事馆人员被解出境。解放后划拨省军区名下,之后作过幼儿园,后来成为民宅。现闲置。</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20年代的“大鹰楼”</p><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造型美,室内举架很高,高大的玻璃窗使室内采光极好,门窗都是实木的,门把手是铸铜的,木质地扳有一寸多厚,室外有正门和侧门,还有露天阳台。</p> <p class="ql-block">建筑正立面左右两侧窗户上方各有一只形象生动、振翅欲飞的山鹰,所以被人称为“大鹰楼”,成为哈尔滨近代史上两个著名的“大鹰楼”之一。</p><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建筑左侧有一半圆形的阳光大厅,这样的半圆形阳光大厅目前哈尔滨只有吉林街52号“大鹰楼”和颐园街1号原葛瓦里斯基私邸还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大鹰楼”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哈尔滨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这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已然不见了往日的辉煌,但是残存的印迹无声地提醒着人们曾经的历史。建筑本身缺乏有效维护修缮,破损严重,更像是一座危楼,令人惋惜。期待有关部门关注并恢复原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