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课题有效推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5月23日上午,“十四五”省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研究》第一期研讨会如期举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活动,高新第三十五小学乳庄分校孟朋博校长给予了课题组指导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课题主持人庞媚媚老师对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庞老师从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思路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本研究以实现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为目标,以大单元教学为主要途径,打破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和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探索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使得大单元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接着由课题组成员麻丹老师、文佩华老师、雷琳老师分别做了题为《校园美化计划——鱼池净水器》大单元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设计朱鹮栖息地》大单元教学设计、《观测天气》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的微报告分享。</p> <p class="ql-block"> 《校园美化计划——鱼池净水器》以“校园美化系列行动”为背景,在“设计校园鱼池净水器”这一真实情境下,按照学习进阶理论纵向对该主题所关联的核心概念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整个课程聚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工程设计与物化”两个核心概念,将本单元划分为四课时,具体的教学流程包括聚焦问题、明确任务、科学探究、设计制作、测试改进、推广方案。</p> <p class="ql-block"> 《生物与环境:设计朱鹮栖息地》以陕西特色生态资源为载体,创设构建“秦岭四宝”朱鹮的栖息地这一真实情境,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陕西韵味的特色工程实践项目。第一课时通过“秦岭四宝的理想家园”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创设真实情境“为秦岭四宝朱鹮设计制作栖息地”,发布工程挑战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科学观察的方法感知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后续完成任务提供了基本方法。第二、第三课时,通过让学生认识多样的栖息地及其特征,意识到动物与栖息环境的适应关系,为后续完成挑战任务做好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应用的准备。第四、第五课时为工程实践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探究中获取的理论基础,结合美术、数学等跨学科知识完成工程实践挑战任务—设计制作出朱鹮栖息地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观测天气》大单元作业设计将测量气温、云量和雨量、风向和风力、天气和气候四课的内容与其核心能力进行整合与创新设计,凝练为三个课时:千变万化的天气、做一个天气观测器和天气和气候。第一课为知识拓展课,引导学生知道常见的气象要素,及其观测方法;第二课为工程实践课,要求学生基于工程设计思维制作完成一个天气观测工具。第三课为综合应用课,引导学生区分天气与气候,能够描述某地的气候特点,了解西安的天气及气候特征。三课内容各有侧重,环环相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在各个环节中发展提升。</p> <p class="ql-block"> 最后,高新第三十五小学乳庄分校孟朋博校长对本次课题组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后续研究规划提出了指导建议。孟校长肯定了课题组紧抓核心素养,选题有高度;内涵丰富,将大单元设计与实践研究两者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并对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指出研究过程中要形成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形式多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