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多年国人皆爱旅游览胜,但凡到一地一城一市游,皆以逛所谓地标,猎尝所谓特色美食为主,鲜有专门觅古的。</p><p class="ql-block"> 长沙自古乃一名城,从来繁荣昌盛不衰,更有独特美景、人文、名人、轶事闻名于世(恕不例举)。</p><p class="ql-block"> 鄙人故先祖考于清朝晚年即籍于与长沙咫尺之城湘潭谋生、并成家立业,鄙人故先祖妣乃郴州彭姓族氏。鄙人故先考于民国7年(1918年)生于湘潭,青少年时期在长沙读书学习长大。</p><p class="ql-block"> 因鄙人故先妣籍贯于与湘潭长沙咫尺相邻之地赣属萍乡,鄙人亦即出生长大于斯。</p><p class="ql-block"> 是故鄙人究竟籍贯湘焉?赣焉?按吾国自古以祖父之籍居地以贯之,鄙人籍贯自是属湘了(鄙人绝非硬攀、实乃按吾国传统套之矣)。</p><p class="ql-block"> 鄙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众所周知凡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绝大多数人都历经坎坷。鄙人原单位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大改革影响,本世纪初年亦随大潮流出外漂泊发展,始南广数年、再帝都10几年、又南广数年、至今凡20余5年矣。</p><p class="ql-block"> 今年鄙人已感较老矣,实不宜在外漂泊了。鄙人之独生儿子当年大学毕业虽然落户在广州,因是学医的,在广州初始医生工作一二年后(凡从医初始一~三年期间是很压力山大的),因适应不了岭南的环境、气候、语言障碍方面诸多因素,即回老家工作了。现已人到中年,今后也不愿意再出外发展。鄙人今年亦告老还乡,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呀。</p><p class="ql-block"> 回乡休息数月后很感寂寞难耐、无所事事。凡人年龄与身心未必正比,有未老先衰者,有老而犹壮者。鄙人身体尚健康,犹能饭能歌,不承认或不服老矣。并也自算是一从事中医临证多年之老中医,仍想发挥下余热,不可能也不甘心就此闲居等死。</p><p class="ql-block"> 前面已述鄙人亦属湘籍,以前出生长大工作之城紧邻长沙,与长沙比终属一小城市(长沙已是一线大城市,余老家只是个五线小城市),余热远不如长沙好发挥,于是近月便来了长沙发展、并将在长沙生活到终老。</p><p class="ql-block"> 余印像中的长沙面貌还是二三四十年前来过几次的印象,如今实地长沙感觉焕然一新。近二三四十年全国各地的城市大张旗鼓扩展改造,面貌如老黄脸妇涂脂抹粉、着新嫁衣、足高跟鞋,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以前老长沙市井风貌古朴典雅韵味十足的印象,很难再真实看到矣。</p><p class="ql-block"> 过来人毕竟是过来人,大多都对旧时风貌情有独钟、喜欢寻觅古旧景点,唤起记忆。</p><p class="ql-block"> 鄙人近月来长沙后,化了段时间安顿下来,也抽了点时间去些所谓打卡处如五一广场,桔子洲头…等处凑了下热闹,却无什感觉。今天休息日特意去逛了下太平街,主要想感受下老长沙尚略有存的老旧风貌,欣喜看到了湖湘文化源头长沙最古老之古迹之一《贾谊故居》,惊喜欣喜甚甚矣。</p><p class="ql-block"> 鄙人几十年前虽多次来过长沙,但彼时因特殊历史时期,多次来长沙都是因工作或办其他事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极少专门来长沙闲逛的,所以以前几乎不知道长沙昔古贾谊故居所处何街巷。</p><p class="ql-block"> 古昔名人多有,功败褒贬不一,但贾谊却是很令人很值人崇拜的,其功绩无须细述,仅例其名言“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见仁见智,吾等匹夫们不可不崇矣。</p><p class="ql-block"> 谨此闲聊,有扰诸美友请谅!</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