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年,开始经历生死离别:哥哥50岁,表姐夫64岁,同事老公59岁,癌症一词如影随形。可能是因为我到了五十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基本人的寿命就在这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只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可见的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岁的老人多起来了,幸存者效应,让我们误以为每个人都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事实并不是如此,身体在五十岁开始走下坡路,并且速度惊人,身体中的短板决定了生命的长度。</p> <p class="ql-block"> 表姐夫是一个非常好的人,60年出生,自己的父母亲,老丈人生病几乎是他侍候,直到最后,都是几年漫长的过程。表姐生病时,他骄傲的说,陪伴病人,他非常有经验。3月份见到他,还让他要多保重身体,他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态说:没关系,我好着勒。周三接到表哥的微信,说他走了,胃大出血,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简直不敢相信,后来才知道四月底他刚刚查出胃癌晚期,在建瓯医院做了一次化疗。表哥多次劝他到福州治疗,被他拒绝了,如果在福州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他不会走,但,人生没有或许。因为投资的事,他压力一直很大,去年表姐生病,她又一直陪伴。他太累了,身心俱疲。</p><p class="ql-block"> 感叹生命的无常,刚刚看完《百岁人生》,现实马上就告诉你,生命是很短暂的。曾以为死亡是很遥远的事,可就发生在眼前,以为与我毫无关系,可就是我们自己的亲人。哥哥,表姐夫,所有的不可控,不可预见,被归结于命。</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无论他们生命的时间长短,都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无一例外。如此,我们要释怀,过好当下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到光孝寺,多年未来,或许是中午的原因,冷清了不少。以前过年的时候陪妈妈过来,这里非常的热闹,坐在回廊,能闻到一股茶叶清香。如今,周边盖起了高楼大厦,寺庙前方建起建瓯博物馆。遇到僧尼打听情况,这里有养老院,曾经一个房间两张床,一个床位两万,母亲也交了,还订有合同。现如今订合同的住持因贪墨被判刑,住持已经换了好几任,现在依然能够住,但合同的附加条款,往生后的各种操办,就不能够再执行了。养老院也不再进人,如今陆陆续续走了二十几个人。赶紧问一下,寄存骨灰的位置是否还有效?回答说现在还可以,但是马上也要往后迁了,估计以后也是不能够了。父母亲都在此买了位置,可能悬了。作为学习法律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母亲签订合同的虽然是以前的住持,但他代表的是职务行为,因此如果打官司,这个合同仍旧会有效。可是谁又会与寺庙打官司呢?</p> <p class="ql-block"> 回程的动车时间还早,我们依旧坐在回廊边,看到一个老和尚走过来,我同他打了招呼,他便坐下与我聊起来了,可见老和尚依稀的两颗牙齿。他说他是东游人,今年88岁,比我的老父亲大8岁。到这个寺庙20多年了,也就是他60多岁的时候出家。他有4个子女,大的是儿子,后面三个是女儿。他说他小的时候很苦,七八岁上便没了父母,只能给别人放牛。成年后因为没有父母,所以娶亲很迟。30多岁时老婆病逝,一个人拉扯4个小孩长大。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59到61年,三年复员以后继续在农村当农民。我还笑他,在部队,他顺利的躲过了60年的粮食关。他说他这辈子肚子也都有饭吃,没有真正很饥饿过。他感叹他所见过的,属这个年代的人最幸福。问他为什么会出家?他说儿子不争气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从他的话语间能够感受到是命运的困苦,亦或是找一个地方能够安放沧桑的心和疲惫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住在庙里,这么大的地方,能够与佛祖为伴,我很是羡慕。我在问这个庙建有多长时间时,老和尚说有1000多年的历史,接着老和尚跟我讲这个寺庙的由来,他说这是当时资本家所建,国民党时期有一个部队在这个大殿中修整(住在大殿中),当时的长官就跟菩萨许愿,他这一队人马带出去,希望大家都能够平安回来。果然他们打完仗回来,一点人数一个都不少,后来这个国民党的长官捐钱重新修建了这个庙宇。</p><p class="ql-block"> 看来老和尚的文化水平有限,并不真正了解光孝寺的由来,讲的有一点民间故事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关注了光孝禅寺公众号,看看历史介绍:陈永定二年戊寅558年,崇善和尚开山建寺。直到我看到了:民国初,1911年前后住持洪鹤重修大殿,大殿梁有记“本寺住持释洪鹤领十方僧众募化重修”,“福建省警备队第二混成团团长兼第一支队司令官中将衔陆军少将徐镜清”,“福建省警备队第二混成团兼第一支队司令部副官徐世英”等募缘时,感慨老和尚所说或许真有其事。</p><p class="ql-block"> 动车时间快到了,告别老和尚,便说如果还有来光孝禅寺,一定来看他,他告诉我他姓江。</p><p class="ql-block"> 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见,在我们生命中,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与我们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相伴着也只能走过或长或短的一段路,如同这下午的两个小时,亦或是二十年。</p><p class="ql-block">一切有为法,</p><p class="ql-block">如梦幻泡影,</p><p class="ql-block">如露亦如电,</p><p class="ql-block">应作如是观。</p><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如同沙砾,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的生命如同一个浪花。我们曾存在于这个世界,又好像从来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以某种物质或非物质,但肯定不是以“我”相而存在。生命循环的交替,在于人类繁衍,而不在特定的“我”。生死如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