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张7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回到了五十年前,看看当时的中国

张延丹

<p class="ql-block">26张7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回到了五十年前,看看当时的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中国老照片展现浓厚历史氛围,记录纯真时代。人们虽贫穷但幸福,穿着朴素,注重秩序,团结勤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充满朝气。拖拉机助力农业生产,劳动光荣。这些照片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留下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中国老照片,浓郁的历史氛围!记录往昔,回望过去,坚持信念,开启未来!摄影的魅力真是不可思议。时光飞逝,无法重来,一切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正是因为这些质朴的记忆和简单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积聚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1年,一位名叫Vittoriano Rastelli的外国摄影师在上海拍摄了这样一幕:一群小学生带着红色像章,整齐排列,仿佛在迎接外国客人。画面构图和意境都非常美,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小女孩看起来非常纯真(如今她可能已经60多岁了),打扮起来更加美丽,岁月如歌……那是一个纯真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人们虽贫穷,但生活得很幸福,如今这样的笑容已经不多见了,那个时代看起来非常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装永远是最帅的,永不过时的军装、军帽、解放鞋等军用品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流行,有了一件军装外套就格外引人注目……我的二嫂就是因为喜欢一双解放鞋而嫁给了我的二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念那个时代,人们讲究秩序、有礼貌,脸上总挂着朴实的微笑,努力工作的人们生活压力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可能摄于上海,卡车上的08代表上海。那时候的延安中路与黄陂中路的交叉口,照片右侧是沪光电影院,那个年代关于穿着颜色有一种说法:“一身蓝招人烦、一身灰有人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只要哪里有一块水泥地,那里就有女孩子在跳橡皮筋,越跳橡皮筋拉得越高,最高能拉到后脑勺,这还是传统的跳橡皮筋吗?简直是技艺高超。奇怪的是,那时候虽然交通、通信并不发达,但全国的小朋友几乎都在玩同样的游戏,不知道这种游戏是如何传播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念那时候的河水清澈,下河游泳还能触摸到鱼虾蟹!人们单纯、勤劳、团结!浓厚的时代感,那时很多地方都像未被破坏的净土,人的心灵也异常纯净。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发展速度让大多数人变得急躁,追求快速致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七十年代的一张照片,一群人聚在一起在国营餐馆吃饭,那个年代吃饭还需要饭票,那时去餐馆吃饭的家庭很少,一桌菜大概也就花费1-2元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邻里关系特别和谐友爱,就像一家人一样互帮互助,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纳凉聊天,看星星,非常热闹,这样的场景实在难忘,所以当时有这样的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群年轻的男女学生,背着行囊,这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真实场景,那是一个有信仰的年代,那时人们做什么都是集体活动,个个都充满朝气,场面一片欢乐。战天斗地,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英姿飒爽,一心一意为革命。那是火红的年代,美好的记忆,岁月已逝,但永存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我们村里能有自行车的家庭不超过三户,喜欢看那些老照片,真实自然,不造作,真情流露,充满时代感,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值得被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摩登时代》查理·卓别林的默片时,我还在初三,走楼梯时故意走八字步,模仿查理的走路方式,在教室外的木楼梯上行走,回想起来真是滑稽。那时看电影学生票只要7分钱,我连看了两遍。直到现在,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查理的几部经典电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用来播种的驴拉的耧,北方常用的一种农具,简称耧。播种谷子、高粱时经常使用。照片中的人可能是在麦收后复播谷子或黍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是凭票购物的年代,买猪肉需要用肉票,大家需要排队购买,照片中几位大妈正在买猪肉,当时的猪肉价格:乙级方肉一斤0.9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名为《广阔天地-上海知识青年在吉林》,展示了当时来自上海的女知识青年驾驶拖拉机的场景,她们英姿飒爽,喜笑颜开,充满青春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提倡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劳动光荣,因此大家干劲十足,不图钱财,不怕苦,虽然艰苦,但大家团结一心,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为我们今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人能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年代的历史照片:图为“中国摇滚之父”崔健,那一代人的记忆,如今崔健已年老,回忆起那些时光,感觉非常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1年,我大队得到了第一辆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老年人说,从未想到会有这样的机器。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是在1954年1月由河南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生产的。在我们小时候就见过东方红牌拖拉机,启动声音像摩托车一样,需要用汽油机带动柴油机才能成功启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方红54和75为中国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永远的回忆,飞速的时代。东方红75拖拉机拖的是重型犁,还有一种是液压犁,还有两组的圆盘耙,75的五个前进档比60的多一个,速度更快。早期的拖拉机耕地很深,经过拖拉机犁过的地方,什么草都不长,非常适合平原地区,比现在的旋耕机效果好,旋耕机耕地较浅,一般的根状草本植物不容易完全除去,而早期的东方红拖拉机能将土壤翻个底朝天,将草籽埋到底下,估计一铲子那么深,因此早期的生产队耕过的地,基本不长杂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艺宣传队到贫下中农家中表演革命样板戏片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干部和农民一同背着担子、扛着锄头下地劳动,那个时代的记忆非常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农村劳动中,他们头戴的草帽上写着几个大字特别显眼:广阔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每个人都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力量!美好的时代,火红的记忆依旧生动,当时大家都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