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以及学长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又到了我们弟子规周末班学习的时间。本周我们继续学习《幼仪杂箴》。</p> <p class="ql-block"> 上周学了序文,本周我们来学习陈宏谋先生按语,陈公在按语中说到,修学就是“为学之有箴”,在求学的路上,这些箴言警句很重要!它就好像针灸一样,箴言也通针灸的“针”,针言。对治人之过失之言,人都有过失,会犯糊涂,会在礼上有失,那就用这个箴言对治,如针灸一样,所以人生有这些箴言警句牢记于心,时时提防邪思邪念,就好像一个护甲一样,不令污染。</p> <p class="ql-block"> 每日三省:早上提醒,中午警醒,晚上反省。我们可以用这个一日三省的方法来实现对箴言的一种运用,学习致用。文化、文字要消化,活灵活用,变成自己身上的东西,那才叫文而有化,不然学这些就变成了负累,为什么呢?你把古圣先贤的经教变成理论知识来记诵,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小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修学之所以要有箴言,深刻的含意就是在于刺中为学之人的要害。</p> <p class="ql-block"> 凡是用来使人触目惊心的这些箴言,能够让人看得到,但是义理又不必太高深 ,要从简单处入手 ,要从浅的地方入手。慢慢的,最终能够深入经藏根本了义的地方,能做到真正的学问,只要能够使人警心,警觉,那些小的过失,这些箴言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终不会演化成大过失,小过失马上就有这些警句,让人觉悟。一犯,马上就提醒。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警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成人犹将慎之,况小子乎”,这引用了《尚书》中的一句话,“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如果从小不谨慎小的行为,最终会变成牵累大德的养成,会成为障碍你这一生成就的绊脚石。所以这篇箴言一定要分享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的提醒,所以方孝孺先生写这些训诫警策,题书名为《幼仪杂箴》就是从日常行为礼节,乃至于一个念头的约束。</p> <p class="ql-block"> 它包括两部分,有对身体的约束,有对念头,起心动念起到提醒作用,不要养成邪思邪念,所以至于念头思虑的细微地方就可以把它纠正过来。从辨识天理人欲变化的萌芽,到推断吉凶荣辱的报应,它里面的那些话,讲的非常直白,令人望而生畏,战战兢兢,不寒而栗,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从小就要让孩子升起敬畏之心。现在我们想一想,孩子怕父母吗?当然这个怕不是那种怯懦,胆小,而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而是从心里的恭敬之心当中生出来的敬畏,有恭敬的怕。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的怕,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两个“怕”混为一谈。有的人有敬畏之心,他对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会很小心。他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思虑都来自于圣贤教化给他的自我沉淀而得出来的这种悟处,得到了这种悟处,敬畏之心自然而生,而不是被洗脑,也不是被强加的概念。而是孩子他在做的过程当中自自然然地就领悟到这里面的一些真意。</p> <p class="ql-block"> 对老师要恭敬,要尊重,尊师。今天尊师的情况比较糟糕,无论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大家有目共睹,对老师已经没有以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历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学子对尊长,父母,老师的这份恭敬,没有了!对天地万物的尊重,现在也缺乏,严重缺乏。敬畏天,敬畏地,那是自然!敬畏自然就会什么?保护自然。敬畏老师就会保护真学问,敬畏父母就会保护孝道,敬畏朋友就会保护诚信。</p> <p class="ql-block"> 敬畏长者就会保护秩序,人与人之间的礼序,敬畏夫妻就会保护男女各自的本位,敬畏君王就能够保护君臣之间的这种义,君臣有义等。凡是有敬畏,敬畏什么,就能保护什么,就会成就什么。我们今天讲社会的发展,讲经济,讲财富没问题,财富从何而来啊?圣贤教化我们“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是末,德是本,只有本当中才能生出,生出这种财富,这个本就相当于营养。</p> <p class="ql-block"> 健康的营养,能够让树长的更茂盛,根深叶茂,所以要懂得去保护自己的财富,何为保障呢?不是说把别人好看的花跟果直接捡过来,没有用,那是无根的财富,用传统文化的话来讲,那还说不定是凶灾,财有吉凶之分,谁讲的?孔老夫子讲,在夫子的这种悟处,包括《论语》《中庸》《大学》里面都有提到,特别《大学》里面讲“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货就是财!</p> <p class="ql-block"> 就是我们讲货财。这种东西如果是违背了道义而来的这些货财你要是装进了自己口袋,有一天亦悖而出,你也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就会感召到不正当的不正常的结果,亦悖而出!所以凶灾就是这个不好的结果了,所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易经》里面都讲,我们这些话都是讲到了实实在在的学问,小孩从小就要铭记在心,所以方孝孺先生写的《幼仪杂箴》从日常行为的礼节到思虑,念头,辨别,变化。</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萌芽,推断吉凶荣辱的这些根本之理,要以这些箴言作为苦口良药,来对治人性的弱点,所以这一篇杂箴之言内容非常好,下周我们继续来学习,谢谢各位家长,老师,学长朋友们的聆听,我们下周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