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逐光而行

白力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为父母熬药,为亲人熬药</p> <p class="ql-block">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转眼来到饮片车间代煎组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慢慢的融入这5人的大家庭里,也和师傅们学到不少知识和经验。行至岁尾,回看全年!有硕果累累的喜悦,也有遇到困难挫折的惆怅…</p> <p class="ql-block">在代煎组,经常会听到一问一答,“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天麻钩藤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些流传的谚语,在一问一答中,学到中药知识,这是一个包容的团队,每位同事都有着闪光点,我很自豪来到这样的团队,处于对中药材的热爱,我感到骄傲的是可以接触到祖国中药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心里有光,无人能挡。在师带徒活动中,“师傅”李松山,有着近40年的中药材鉴定经验,核方员,从事过中药材采购、销售工作,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中都具有较强能力。先后在代煎组培养刘文秋和张迪两位徒弟,值得一提是“徒弟”刘文秋,在第二届全国 “传统名堂职业技能竞赛(哈尔滨市赛区)”中药材鉴别大赛中双双获得一等奖,取得好成绩。刘文秋抓方工。她第一次参加中药鉴别大赛就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苦练。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刘文秋刚开始抓方时,两眼摸黑,师傅李松山便从最基础的抓起,往药斗里上药,牢记“斗谱”,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学习辨别中药材外观鉴别,准确描述其名称、来源、药用部位以及药用功能等,师傅真心教,徒弟认真学,也带动了团队的学习热情,打造了一个学习型小组织。在鉴别赛上代煎组选送的三名选手全部获奖!</p> <p class="ql-block">抓方员也掌握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在对每一味中药进行平均分配时,她们可以凭借眼观、手感等方式,快节奏地分剂量。虽然可以凭借手感快速地手工分药,但是每一味药入袋时,她们都还要再用药秤测量一下重量,确保每一味药的重量都相差无几,“经验可以让我节省时间,但并不代表我可以粗心对待 ,”她们说。</p> <p class="ql-block">近期,“星主播”“勤”文化系列活动中,代煎组精心制作,展工作魅力,挺膺担当,报送的三个视频作品,全部入围。</p> <p class="ql-block">药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世一堂”始终秉承着“配伍医方唯道地,炮制遵古乃精良”的祖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用创新谋发展”的理念,严把质量关,把质量当作“命根子”,对于煎药工来说,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熬制每一副药,就像给父母和亲人熬药。用智慧和汗水诠释 “为父母熬药,为亲人熬药。”的工作态度,这就是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中药文化精髓,坚持“要事优先,业绩导向,效率至上”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p> <p class="ql-block">知明行笃 ,业精于勤。在这一年,回头来看,在这团队,很知足,很感恩,也很幸运。每天午饭我都是最后一个去,第一个回到工作岗位,中午来不及休息。有时也觉得很累,很疲惫,因为喜欢,所以热爱,能为别人的父母和亲人熬好每一副药感到很光荣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一种植物,就是向日葵。它虽小,却又大智慧,虽历经风雨,却向阳而生,虽经历黑暗,却不忘逐光而行。做一个积极温暖的人,不忘内心的那份执着与坚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饮片车间代煎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写于2024年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