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那一抹旧绿](第二期)老屋

树影茶屋

<p class="ql-block"><b>图文: 树影茶屋</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87615284</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匆匆,七十多年来我从乡村到城市;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工作居住过不少地方。“家及房屋”,迄今为止已搬迁过十三次。但难以忘怀的,记忆深处那一抹旧绿,还是我们儿时居住的那座老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幸运的老屋</b></p><p class="ql-block"><b>在秦巴山脉,巴阆苍三地交界处的一个山村。我家的老屋就在这山青水秀三面环山的拐湾处。百年老屋居住过我家祖父母,父母;是兄弟姐妹六人及姪子四人的出生地。</b></p><p class="ql-block"><b> 5月中旬为参加居住重庆姪孙女的婚筵,来自攀枝花、成都、巴中、阆中兄妹六家到齐了。凭借着交通方便,自驾三辆小骄车回家乡去看看山村的变化及先辈和大姐的坟茔。有幸再见老屋!</b></p> <p class="ql-block"><b>  宽阔的巴阆水泥公路直通屋后,从巴中恩阳过去,原来一天的步行,眨眼间就到了。看见那座掩映在苍山翠竹中土墙灰瓦斑驳沧桑的小屋,“那是我们的家吗”?十五岁离家的二姪子惊讶地问。是呀!那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已是近半个世纪的前尘往事了。</b></p> <p class="ql-block"><b>  原来这山湾里有五座房子,住着六家人,现在仅剩这座房屋差不多原貌小攺,并已物是人非了。房子是1981年嫂子和姪儿迁入攀枝花时卖给对门住户蹇家而得已保存,现在他们家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搬迁,仅剩一个年迈花甲的老人留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枇杷树的诉说</b></p><p class="ql-block"><b>走进老房除增加了一间屋子及院垻加宽了一些外,全是原来我们居住时的模样。竹林芭焦及周围的树木还是那么熟悉,特别是那颗高高矗立,歪斜不壮的枇杷树诉说着月岁的沧桑。原来这几间土墙瓦屋是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才在原来茅屋的老地基上重建的,我5、6岁,亲见砍树建房;栽竹种树的艰辛。屋前的枇杷树是父亲由一颗野生的小苗移栽在菜地边,逐渐长大,茁壮挺拨。六十年代前后,大哥带回一颗葡萄苗盘着藤条埋在旁边地里。葡萄藤缠绕着枇杷树,不几年树和藤枝叶茂盛,结果了。春夏吃枇杷,秋天摘葡萄。那时这颗树不仅成为家里小孩们攀爬打秋千的玩具,也成为附近村邻小孩羡慕和觊觎葡萄枇杷的一道最美风景线。它带给了我们出生在这里两代人童年的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八十年代初家人搬迁,房屋卖出。而念念不忘的还是那颗枇杷树!几年后听说葡萄藤已枯萎死亡。有传言说那是主人离去抑郁而亡;也有人说那是有人忌妒而蓄意破坏。剩下那孤独的枇把树不久又遭遇雷击而断裂。</b></p><p class="ql-block"><b> 而今见到的这棵树,是在原来的树桩上重生新枝,顽强生长。虽然失去了原树的茁壮挺拨,技开叶茂,但它那顽强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像极了山乡人民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民族气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青春往事</b></p><p class="ql-block"><b>穷山僻壤的山区,那普通的小屋,却承载了我们的童年梦想。也见证了子妹们的青春往事及快乐时光。</b></p><p class="ql-block"><b>老屋最有特色的是房前院埧边一块大石头及房头有个大石埧。大自然赐予我们那得天独厚的风景,成为我们小时候看日出,数星星,过家家的理想游戏玩耍的乐园;也是夏天家人乘凉的好地方;更是哥哥姐姐说亲见面牵手的理想地方。曾记得,从大哥的初恋到后来从阆中鹤丰娶嫂子回家;以及大姐、二姐的婚嫁都发生在老屋。记忆深刻的是漂亮聪明能干的大姐是我们村里有名的优秀女子,二八芳龄说媒求亲的不断,不满意的婚约她不顾家人反对大胆退亲。后认识了阆中护亚的姐夫,心心相印。每次来家大石坝就是她们谈情牵手的地方。姐说,姐夫第一次来家相亲,坐在石埧上乘凉,就想牵她的手,假说看看手相,被姐识破而躲开了。后来姐姐给我们讲她那些甜蜜的故事,满滿的幸福感。我们小小年纪,也深受感动。</b></p> <p class="ql-block"><b>  大哥大姐虽已离我们而去,但那美好的回忆却永留记忆深处!</b></p><p class="ql-block"><b> 老屋,虽处贫困山区,然山清水秀,地杰人灵。那时父母、姑嫂、姪子总是八九口人吃饭的大家庭。上学读书的多,劳动力缺乏,家庭经济很困难。但家庭温馨和睦,健康平安。无伦读书升学,参工经商,都比较顺利。家里人从那里走出来,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村子里的佼佼者。老屋俨然成为风水宝地,被近邻买去换房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蛮洞子之秘</b></p><p class="ql-block"><b>老屋在巴中、阆中、仓溪三县市交界处,相距不过百里的山区。那里土地开发很早,居住人口众多。有记载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川张氏家族开发居住的一梁一扁。老房的旁边(下图)白石岩(原来远看非常陡峭)悬崖峭壁上一个山洞,有人凿痕迹,山脚石壁上整整齐齐一排圆拱形的石洞,约五六个吧。传称蛮洞子,遗憾这次没有拍下图片。因为退耕还林后,杂树繁茂已看不见也去不了。这些洞窟与网上拍摄的恩阳其他地方的形状有所不同。</b></p> <p class="ql-block"><b>而在地方志中也无具体结论,还属于未解之谜。但也有探索,老屋山湾还有古墓,小时候听传说,古墓里有动静,像锣鼓之声。人民公社时期,他们挖掘了一座,发现比较深的井,里面有土碗土罐。认为没用,砸了扔掉。</b></p><p class="ql-block"><b> 虽然这些古迹还没有得到考证,我想这里人类居住也应该很早吧。若蛮洞子和悬崖上的山洞是巴人文化,这里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望家乡年轻辈中的有识之士,关心考证这些未解之谜吧!</b></p> <p class="ql-block"><b>随着祖国繁荣昌盛,新农村建设发展。老屋还能存在多久?无论怎样,青山仍然在,乡情永远存心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