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整整三个月的筹备,南昌铁路机械学校八一级两个机务班的同学聚会,终于如期于5月20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举行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留给我们的是一次完全不同的、意义深远的相聚。有些同学可是四十年才得以一见,带来的我们是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让我们在花甲之年又唤醒了深埋在内心深处的青春梦想,在我们的情感世界中留下又一抹绚丽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热心组织见真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举办这样一次同学会,看似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我对提出并组织这次同学聚会的机务二班王芳墩、机务一班彭联勇等同学是发自内心的由衷钦佩。2 月19日王芳墩建立“南铁81机务40周年聚会”微信群,并第一时间将我拉入进群时,我心中曾经怀疑是否能组织起来。因为大部分同学都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这个年龄是否还有激情参加这样的一次聚会?铁路学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毕业分配也是分布多个省市,两个班加起来共有10个省市的人,可以说东西南北中都有。最远的在大同,近1700多公里之距。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组织动员的难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班74个人,联系起来也非常不易。1984年毕业的时候,书信基本上是唯一的联系方式,只有少数人才能通过铁路内部电话联系上。而且毕业分配时,除了南昌等少数铁路局的同学,是在学校就直接宣布分配到站段外,其他的同学只知道分配到铁路分局或机车车辆厂,不知道具体单位和车间。四十年的风雨沧桑,正是国有企业变化最大、铁路改革布局调整最密集的时期,再加上个人调动和变更等因素,以前的信息早已是物是人非了,这更增加了联系的难度。虽然三十周年两个班曾联合举办过一次聚会,但还是有少部分人联系不上。所以我对能否联系上所有人也是有疑虑的。然而,我的疑虑是多余的,王芳墩、彭联勇的热情点燃了同学心中的那团火,再加上两个班长刘忠义、李斌的推动,以及部分同学的积极协助,两个班的74名同学既然全部联系上了,并全部拉进了微信群,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为成功举办此次同学会,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联系上只是千头万绪的第一步,在哪里聚会?什么时间聚会?如何聚会?采取什么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召集人和组织者面前。群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最终选择在江西宜春,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的,从游玩的角度来看,宜春肯定不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但从聚会获得的最终效果来看,选择宜春市真是恰到好处。因为宜春离我们入学时、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原为清江县)黄土岗镇天井村的老校区比较近,所有的同学在学校于1982年搬迁至南昌北校区后,就再也没踏上这块土地。可那里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留下了我们最珍贵的青涩记忆。我们这届同学是最特殊的一届,是南昌铁路机械学校在这个校区招录的最后一届学生,我们直接参与了搬迁工作。同时又是昌北新校区毕业的第一届学生,我们是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一届,我们是独特唯一的。在我们退出工作岗位后,再来到这块土地上,怀念自主走向人生道路的第一步,那意义远超过一次普通的同学聚会所能承载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特别感谢我们机务二班的卢五龙同学,他在全额出资赞助二十年机务二班和三十周年两个机务班聚会费用后,又一如既往地慷慨解囊,出资为每位参加的同学,制作一枚带有铁路徽章的金质纪念章。卢五龙同学虽然和我们同窗三年,但在铁路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很早就闯荡经商,在成为泉州的成功企业家。他早已不是铁路人,他所经商的项目,也与铁路没有什么关联,不需要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所以他的赞助没有任何利益因素,完全是出自他心中那份对同学的真诚友谊和深厚感情。每到一个十周年之际,他总会主动委托王芳墩、彭联勇出面操办,召集同学聚聚。除了二十和三十周年,他还于二十五周年时,出资召集福建江西两省的同学,到厦门相聚,那次正好临近中秋节,他赠给每人一份高档月饼,将温情带回家。其实当下的经济大环境并不太好,他从事的房产也好、贸易也好,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五龙同学依然出资相助,其行为尤为珍贵,怎能不让我等感动。还有王芳墩同学,在直接召集组织聚会外,也出资赞助购置纪念品,同样要对他说声:谢谢!此次聚会为每人配发了一件粉色短袖T恤,让我们这次聚会更有归属感、认同感,也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触发了我们作为曾经的铁路人半军事化性质的情怀,为我们这次聚会直至了锦上添花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确定了地点日期,还有大量的具体事要做。这么大量的工作主要以王芳墩、彭联勇两人负责,部分福建的同学协助。看以简单的一次聚会,无论是联系酒店和旅游社,还是制作纪念章和购买T恤衫等,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询问价格,货比三家,择优选用。如何优化每天的行程,人员如何组织,如何分工负责,如何确保安全,乃至每餐的酒席菜品都要事无巨细,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纪念章的制作,图案、样式大小等都要尽可能地完美。T恤衫的型号登记,还经历了衬衫改T恤,两次进行登记,还不能出任何差错,相当不容易。包括家属近70人的集体活动,和单位组织一次大型活动、会议不相上下,单位或者公司,会有一个团队协同分工才能完成。关键是,他们人还不在宜春本地,要跨越福建江西两省进行沟通协调,这又增加了组织的难度。当然,福建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值得我们敬佩。他们的热心组织筹划,圆了我们共同的梦。在此向所有参与此次组织工作的同学们,说声:谢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聚首座谈叙春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日下午,我们在下榻的宜春市安缦·图兰朵酒店12楼会议室举办四十周年座谈会。55个同学共聚一堂,开始我们相聚后的第一次叙谈。记得我们在学生年代,都唱过的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词中畅想了“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可现在我们不再年轻,也不是二十年后,已经是四十年后了。四十年,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年华,也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四十年。落座后,望着那一个个曾经韶华焕发的青年学子,已经留下深深的岁月风霜痕迹。朝气蓬勃的脸庞已经出现年轮沟壑,乌黑浓密的头发已是花白鬓霜或稀疏落离,消瘦苍劲的身躯发福得几乎认不出原形。只有从欣喜的目光中,还能找到当年的那个少年。此时相见能不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集会和二十周年、三十周年都不一样了,那时都还在岗位上,岁月的流逝,尘世的浸染,同学间的情谊也会受世俗的影响,各自有了不同的地位、身份和定位。有位居高位的领导干部,有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员,有专业领域的技术精英,有独闯商海的成功人士,有跳出圈子觅得另一片精彩世界,也有不少一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已经不可能像学生时代那么单纯,自觉不自觉地有了距离,有了隔膜和疏远。但现在的我们,经过四十年的轮回又回到同一水平线上,那些曾经让我们出现差距的各种身份,已成为过眼烟云,我们的社会角色都是“退休人员”,我们主要身份是为人父母、再就业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座谈会氛围出奇的轻松愉快,没有领导干部报告式的发言,没有高调的身份介绍,也没有自形惭秽的不好意思。太多是“我退休了”或我“即将退休”,话题也多是退休之后的怡然自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天年颐养的养生之道。座谈会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时而出现幽默诙谐的话语,引得全堂大笑。也有人回忆当年往事,勾起大家对岁月悠悠的感慨。有人叙说深深的同学情谊,更是引起集体共鸣,原来这种情感一直内心深处。由于人数众多,给予每人叙说的时间有限,因此都不可能展开地说。不过没关系,三天的时间,可以在利用各种场合和间隙,三五成群在小范围的进行交流,那种自由自在的方式,更能传达深度的真实情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聚会怎能没有美酒助兴,美酒可以让我们抛弃一切伪装,还原那个真实的自己。每天晚上的晚餐,成了最好的沟通情感的场所,喝下几口酒,就开始自由发挥了。年近花甲的身体,多少会有些问题,不少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等慢性疾病,但这个时候,忘了医生的医嘱,忘了家人的叮咛,只想尽兴开怀畅饮,抒发满腔的热情。人生难得几回醉,此时不喝待何时。确实身体原因、酒量等原因不能喝的,没关系,端上一杯饮料、喝下一口茶水,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推杯碰盏中,叙说着同窗的友情,畅想着青春的豪情,陈述着人生的艰辛,怀念着难忘的往事,表达着思念的情感,描绘着余生的规划。酒店的餐厅成了情感交流的海洋,洋溢着欢聚的快乐,承载着四十年的厚重,青春的热情重又在同学们的脸上绽放。连续三天的晚餐,酒量不大而且检查出有冠心病的我,每天都想少喝点,但还是情不自禁地端起了酒杯。至少十余年,在酒桌上已经很自律的我,这次却例外,每晚都是我这桌最后散席,每晚都是尽兴而归,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酒桌,每晚三五成群地到某个房间,小范围的喝喝茶,聊聊天,叙叙旧。或者什么也没有,就像以前在学生宿舍,天南海北侃侃而谈。这里没有正式场合的约束,也没有酒席的吵杂,可以安安静静,也可以大声喧哗,没有正式话题,也没有可忌讳的地方,又找回学生时代的感觉。在汽车上,相邻的两人完全不理会其他人的声音,窃窃私语传递更私密的心里话,分享自己的人生历程,讲述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回顾漫长的工作履历。长期藏在内心深处无法向人叙说的话,这个时候可以尽情地倾诉,向自己曾经的挚友敞开心扉。四十年的春秋,就这样在同学之间传递,汇成一条岁月河流,流淌每个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中引用了前进同学和其他同学的视频和照片,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