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问-灵魂拷问……胡项城亇展观后

Wzy

<p class="ql-block">过了小满,已是入夏,正午阳光有点刺眼,躲进当代艺术博物馆,凉嗖嗖的,人不多,没有喧哗,只有安静,没有议论,只有欣赏。细细地品味,默默地浮想。今天来看的是《天天问-胡项成个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50年来创作的大量绘画、手稿、资料等,还有包括《十万个十年计划》《尺度》《全球箭头计划》《一滴墨汁的旅行》等二十余件大型装置与影像作品。</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的佳作总是有灵性的。说有灵性,一是作品由艺术家的心血铸成,艺术家性格和情感蕴含其中;二是作品能激发受众的共鸣、思考和遐想。我常常喜欢做这样的受众。</p> <p class="ql-block">装置《尺度》</p><p class="ql-block">用松紧及变形的皮尺“测”万物</p> <p class="ql-block">装置《十万亇十年计划》</p><p class="ql-block">由各种荒诞场景组成的巨型装置</p> <p class="ql-block">装置《全球箭头计划》从“钻木取火”到“月球上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装置《螺旋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p><p class="ql-block">站在这些作品面前,默默地揣摩创作者的思维指向,努力聆听这些被再创作的物品的呓语:我从哪儿来,来这里做什么⋯</p> <p class="ql-block">装置《管窥》,用的是PVC管</p><p class="ql-block">极像人类社会习性的蚂蚁在管道中来往,又像在管中窥世界</p> <p class="ql-block">展览同名的声音装置《天天问》,并置了365件古今中外运用自然材料的生产生活物品,机械转动之后,物体打击乐与人声即兴合成的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指向了人类对万事万物的天天发问。</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的奇思妙想,精湛的表现手法,让我震撼,经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未未来》的圆木雕塑和合成板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胡项城的绘画作品是有空间感的,凸出来的那种浮雕般的线条,有一种二维和三维空间相互转换和突破的思考。绘画上也使用了很多抽象的符号,在这些似与非似之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图像已经不是仅仅是叙事的图像,更多的是一种意象。此外,艺术家还采用了多种材质的画框,以及对画框的切割,其实他也是在不断地去打开绘画的边界,打开纯艺术的边界,让艺术再次走向生活,走向大众的一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前天去索美欣赏了八十四岁的顾月华老师的油画展,受到视觉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今天的观展则让人心灵震撼,在联翩的浮想中拷问着灵魂,天天问。在这里,好多作品我看不懂,但可以问,天天问,可以想,可以想像,可以浮想连篇,可以想入非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在路边候车,回见大树被锯掉了一枝,露出了这枝的年轮,但我看不到大树主干的年龄,从枝繁叶茂中,揣测它正值壮年。艺术也是一样,我们如饥似渴地探索,也只寻觅到一枝,微小的一枝……它永远是壮年。</p> <p class="ql-block">艺术的使命在于洗刷我们灵魂中日积月累的灰尘。——毕加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