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翻开历史的书籍

亦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座,全国排名第一。纵跨各个时期的地上建筑,见证着五千年华夏历史走过的痕迹,走进山西,翻开这一本记录历史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五座大山的峰顶平坦如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寺前108级石阶,木牌坊“灵峰胜景”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每一级台阶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p> <p class="ql-block">相传文殊菩萨说,只要你来五台山,我一定会去见你!</p> <p class="ql-block">所求皆如愿!</p> <p class="ql-block">在香烟缭绕的五台山顶,被响彻百年的钟声穿透心灵。</p> <p class="ql-block">来到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与“印度阿旃陀石窟”和“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列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经过昙曜广场,进入礼佛大道,两边排列着13对26根塔柱形的吉祥佛柱,造型端庄沉稳。</p> <p class="ql-block">塔柱由两部分构成,六牙白象和背上的布满佛像的四棱石柱。每头大象都有六颗牙齿。</p> <p class="ql-block">经过帝后礼佛图,来到灵岩寺,最早的灵岩寺是山堂水殿,就像一座水中佛国,高空俯瞰就像灵动的乌龟浮在水面。</p> <p class="ql-block">阅尽万卷尊北魏,平生只为拜云冈。</p><p class="ql-block">北魏鲜卑族在距今1500多年前,就在如此狭小的石窟内,修建出了一尊又一尊的高大挺拔的佛像。远远望去,你能从他喜悦的笑容上感受到安详和平和,但只有进入石窟,你才能看见他的威严和庄重,体会云冈石窟独特的气魄!</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首先是1-4窟是,北魏经济最繁荣时期打造的。第1、2窟上最东端的一组双窟。两窟外壁各残存一座单层佛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重要景点-第3窟的外观,是规模最大的洞窟,宽约50米的洞窟却只有一龛佛像。</p> <p class="ql-block">窟内太大了。第3窟是又名“灵岩寺洞”,后室雕三尊大像,主尊为倚坐佛像,高约10米,面相圆润,左右两侧胁侍菩萨高6米,头顶发髻高耸,发丝根根有序。这三尊造像都更加丰满圆润,在艺术表现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造像。</p> <p class="ql-block">第3窟附近有一处古道车辙,是金代以前铁轱辘车留下的轨迹,也是古老驿道的一部分,更是大同昔日繁华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外景</p> <p class="ql-block">第5窟就是西游记取景地,唐僧拜的就是主佛。平面呈椭圆形,宽度约22米,进深约17米。主尊坐佛高17.40米,是云冈的第一大佛。这尊云冈的最高佛像,从头到脚均敷泥施彩,面部与胸部贴金,螺发与长眉绀蓝。</p> <p class="ql-block">第7与第8窟为一组双窟。第7窟前室北壁上开明窗,下凿窟门,壁面风化严重。后室北壁造像分为上下两层大龛,下层二佛并坐。上层龛内中央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为倚坐佛像。南壁窟门两侧,雕刻着一对塔形门柱,每层有童子相的夜叉,二童子作出相互戏谑的动作,生动有趣。塔底是举塔力士,风化得仅剩轮廓。</p> <p class="ql-block">第9、10窟为一组双窟,共用一个屋顶,合成统一的外观造型,前堂后室的组成。</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第9窟,窟顶格状,格内有雕莲花和飞天,八夜叉单手托横枋。</p> <p class="ql-block">第12窟音乐窟,因前室出现大量演奏乐器的造像而得名。每人手里都有一件乐器 有50多件乐器。第11窟与第12、13窟为一组同时开凿的洞窟,属于北魏云冈中期石窟,都是云冈艺术走向成熟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13窟(文殊菩萨洞)高约13.6米的交脚菩萨端坐其中,他头戴宝冠,颈部戴悬铃项圈及璎珞,胸佩蛇饰,口中衔珠,脚踏莲花,巨大的身躯占据了整座椭圆形洞窟的大部分空间。</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间大佛为第18窟(立三佛洞),设计严谨,造像组合完整,北壁中央立佛像高15.5米,臂膀宽阔、身躯雄壮,身披千佛袈裟,气宇轩昂,高肉髻,面颊丰圆,鼻梁高挺,浑厚质朴。</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地-跨越千年的击掌,第19窟以三世佛为主像,主尊高16.8米,是云冈石窟雕刻中的第二大佛像。主佛像结跏趺坐,佛像耳轮齐肩,下颌崩毁,着袒右肩袈裟。佛像右手举胸施无畏印,左手掌心向上握法衣于膝上,以表达佛法的无畏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有些大佛的眼珠据说被偷了去。</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公里,仿佛走过1500年,终于见到了久负盛名的云冈石窟代言人第20窟,这是云冈早期开凿的昙曜五窟之一,亦为大像窟,位在五窟西端。由于前立壁的崩塌,使得佛像显露在外,故而又称露天大佛。代表的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千年之前的北魏王朝,感受这身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里20窟以后的是后期民间佛窟。</p> <p class="ql-block">离开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驱车来到-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蜿蜒盘旋在北岳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峰的峭壁间,因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因此得名。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选址很厉害,翠屏峰的山顶为它遮挡了雨水,左右两边的凸起为它遮挡了两边来风,对面恒山遮挡大部分阳光。</p> <p class="ql-block">诗人李白游览悬空寺后,挥毫泼墨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p><p class="ql-block">2010年,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悬空寺完成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的建立工作,使其变成真正能传承万年的数字资产。</p> <p class="ql-block">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p><p class="ql-block">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p><p class="ql-block">长线桥位于南楼和北楼之间,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 。长线桥将佛庙、楼宇等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恒山悬空寺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中华第一关-雁门关。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p><p class="ql-block">广场的历史名人壁是一堵长63米、高28米的浮雕墙。浮雕中有战国时期镇守雁门关的大将李牧,汉高祖刘邦,以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汉朝名将。王昭君出雁门关与匈奴和亲,郭子仪出雁门平定安史之乱,薛仁贵镇守雁门防御突厥人,宋代杨家将守关防御契丹人,明代重修雁门关阻止瓦剌南下,真可谓“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p> <p class="ql-block">西周开始三千多年的岁月里,大小战争2000多次。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北宋名将杨家将的塑像,满门忠烈杨家将就是在这里多次打败辽国的进攻。北门进入景区,第一道风景是明月楼,明代建筑,是雁门关北向守卫的第一道门户。</p> <p class="ql-block">走过边贸,登上雁门关的关楼,城墙之上远眺可以俯瞰整个关口和周围山脉,这里正面抵御外敌,下面是翁城。击响战鼓,捷报频传!</p> <p class="ql-block">现古盘关道保存完整,铺石成路,百步九折,左右峭壁如削。</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是关楼南侧之门,东西向,是关南第一道城门,高12.5米,其主体建筑为明代所筑。天险门门洞上方额匾书刻“天险”二字,据传为武则天所创。走进天险门,青石板路为明代原物,走在上面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最早是纪念李牧的。</p> <p class="ql-block">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p><p class="ql-block">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