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

留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五月二十三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我们上海知青从市区的四面八方准时相聚在“一天俱乐部”。大家好久不见,一见面热情地打着招呼,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您好!又见面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每次聚会的时候我们都要拍一张集体照,张张笑脸留下了美好的今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左起:王榴根、张龙华、虞宝健、方光明、姚建初、江林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左起:虞惠琴、张利萍、胡树青、顾慧芳、王惠英、杨嘉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这次知青聚会的地点选在“一天俱乐部”,就是因为俱乐部里有很多旧年代的场景,看到这些旧时的场景,它不由自主地让我们这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回想起过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五十年代的那个时期我们人还小,但是记得那时候物资匮乏,由于实行计划经济,那时候物资供应受到严格限制。例如,购买大米需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布做衣服要布票,很多商品都是凭票供应这种票证制度是按人头分配的,比如普通人一个月可分到30斤粮票,而重体力劳动者则可分到37斤粮票。凭票供应的年代里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在五十年代虽然生活条件有限,但人们思想觉悟高,人们都积极工作努力学文化,例如,通过参加扫盲活动、学习文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在六十年代那个时期碰上了自然灾害,我们没有像现在一样享受美味佳肴,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五彩斑斓的漂亮衣服,在那个时代,人们能吃上一顿肉就满足了,可见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六十年代城乡差距是比较大的。那时,城里人的工资收入比较低,双职工家庭,每月收入80或90元人民币,多数家庭没有什么财产,尽管生活很艰苦,但绝大多数对当时的社会是满意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有大批的学生上山下乡,基本上上海的每个家庭都有上山下乡的知青。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六十年代的公交车是拼接起来的比较长,可以拉更多的人,道路开始宽阔,不过也不是现在的沥青路,除公交车外很少看到别的车辆,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多的人流,街道很宽,四周没有高楼大厦。六十年代的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就很了不起了,出远门骑着自行车很有面子,那个年代最好的自行车是凤凰牌和永久牌,那个时代结婚标志有“四大件”叫“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七十年代初还有很多年轻人乘坐绿皮火车到农村去到边疆去……。那个年代人们在国营企业工作为荣,在大小集体工作好像还低人一等。当时医院也是比较小的,路上叫卖的穿街走巷吆喝着,那个年代还是用各种票,粮票、油票、布票等种类繁多。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就是蓝色的外衣,朴素大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七十年代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高科技,通讯也不发达,自行车凭票供应,交通生活不太便利,可是人与人之间却有一种特有的淳朴和温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聚会的人里面就有十个人是在七十年代初乘坐这样的绿皮火车来到了北大荒,来到了二十五团七连。七十年代末大批知青也是乘坐这样的绿皮火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陆续返城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步入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全国大江南北,改革的弄潮儿开始下海经商,个体户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在沿海发达城市,高楼大厦开始耸立,祖国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由于八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开始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明显。那段时期邻里之间都互相串串门,说说话是十分普遍的。朋友之间利益冲突很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少。小朋友们自然也都是一群人一块儿玩耍,他们没有被父母锁在家中的孤独,他们独自一人毫无顾忌自由自在地去上学,轻松愉快地享受生活的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八十年代的中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站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怀疑,面临改革的浪潮却还没能做好走进新时代的充分准备,虽然心怀忐忑,但是都在蓄势待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八十年代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铁饭碗在逐渐打破,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人们刚开始有些不理解,因为吃惯了大锅饭。经济的急剧转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阵痛,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减少阵痛,伺机转型,当时的转型虽然很难,但最终成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八十年代的生活,虽然人们的收入不高,但消费水平很低,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普通人的幸福感也很强,邻里相处和睦,互帮互助,生活很单纯也很满足,那时候满大街的烟火气十足,那时候每逢过年,年味十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九十年代是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开始普及,并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九十年代初因为国营企业的工人工资普遍提高,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单位开始分房。城市交通建设日趋完善,九五年开始工人实行双休制度。当时社会运转和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二十世纪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通讯的发展等等,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社交、工作、学习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时期是人们开始分享高科技成果的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一派经济繁荣的景象,祖国强盛,国泰民安,给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姚建初说: “回顾了从五十年代一路走过的历程,总有一些时光如潺潺的流水,静静地流淌在心底。这次知青相聚在一起,看到那些旧景旧貌时,虽然那些年代已经远去,但是那些个旧时的记忆永远抹不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江林桃说:“我们这代人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但是我们曾在上山下乡的艰苦环境中奋斗的历程,是这一辈子最宝贵的珍藏。那时我们还年轻,满怀激情和梦想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从那时候起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在广阔天地学会了坚韧和付出,也更加懂得了珍惜和感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杨嘉静说:“返城后,我们曾在养儿育女的艰辛中挣扎,曾在下岗的辛酸中迷茫,曾在赚钱的不易中疲惫,然而正是这些岁月在我们骨子里有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也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艰辛,随着社会的大潮我们返城后成了家,成为了父母 ,养儿育女是我们人生中最艰辛也是最幸福的时光,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和汗水,我们在深夜哄孩子入睡在凌晨为孩子准备早餐,我们还要努力工作赚钱,工作之余还要陪孩子读书,我们毫无怨言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然而正是靠这些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意志,奋斗不止,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最难能可贵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顾慧芳说:“我们这代人有了家庭的时候,由于上有老下有小,我们要担当家庭重任,要照顾老人,养育好子女,在体验到了为人父母的喜悦同时,也不敢有任何的停歇,因为深感生活的压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方光明说:“返城后没几年,随着社会的变革,知青经历了下岗的辛酸,不少人曾在迷茫中寻找新的出路,曾在挫折中找寻自己的价值,然而,正是上山下乡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无奈的变化使人明白了生活的无常,也懂得了适应社会和改变自己的重要性。我们继续努力找工作,赚钱养家,我们在工作中承受了无数的压力和挑战,但我们从不轻易放过,我们用双手为家庭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小窝,我们用汗水为孩子的未来铺设了一条道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中找寻平衡,在大浪淘沙中找寻幸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王惠英说:“ 现在的知青大多数已经退休多年,但是依旧不能停息,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儿女照看下一代,我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继续付出,虽然我们有时候依旧忙忙碌碌,但我们很少抱怨过,因为我们这代人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家人的幸福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胡树青说:“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我们从不认输,我们的生活虽然充满了坎坎坷坷,但我们从未放弃过希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家庭的热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张利萍说:“我们知道这一生很艰难,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看到了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但愿你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虞惠琴说:“我的知青朋友都是从一无所有走向了一应俱全,从简简单单走向丰富多彩,大家在一系列变化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回顾那些年的风华岁月,那些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依旧记忆犹新 ,那些艰难困苦的年代,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那时候的努力拼搏,努力奋斗,那些年代我们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和汗水多么值得,因为我们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人生的哲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张龙华说“ 回顾那个年代的我们走过的路,虽然工作和生活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我们坚韧不拔地走过来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必须挑起生活的重担,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知道,这一生虽然难,但是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让我们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今天继续前行,继续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让我们在这个年龄的时候,继续找寻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力量,用刻在我们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阳光向上的信念,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虞宝健说:“ 通过这次聚会,知青的人生情感都融入到了不可磨灭的友谊里。往事如烟,让我们记住往日的美好,继续迈着稳健的步伐,去迎接下一个春秋冬夏,每一个季节都把握好生命的意义,都要有一份豁达,满腔热情地去生活。安然潇洒度春夏,且老且珍惜,春茶品年华,诗酒伴夕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亲爱的战友们相聚一堂,共同享受这难得的欢乐时光,在搞活动时,我们兴奋的站在鼓边,用力的敲击着那充满节奏感的鼓,每一次敲击都仿佛敲在我们共同的回忆与情感之上,那阵阵鼓声唤醒了我们曾经并肩作战的激情与豪迈,我们笑着,闹着,沉浸在这欢快的氛围中,时间仿佛都为我们停住。时光匆匆而过,但那俏皮的欢乐场景,那与战友们亲密无间的情谊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这是我生命中一段无比珍贵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谢谢您的收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