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感悟的隧道变化

林培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10月12日,我从青岛重返南疆线,站在我们修建的夏尔沟隧道口,遥望远方晚霞垂落的天山,铮亮的铁轨渐渐延伸,隐没在山际……这是一条建设史上堪称奇踪的悲壮的铁路线,那些曾经激昂铿锵的誓言,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都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我感摡万千,潸然泪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苦短,岁月如流,时光的隧道承载着我的梦想,不知不觉度过了四十多年的铁建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一个老兵,永远也忘不了从军时的情景。曾几何时,我刚刚毕业,憨实的农村孩子怀揣着美好愿望,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铁道兵的行列。那是1975年底,在一年一度的农村征兵中,因我所在的大队去了十几名适龄青年验兵,结果只有二人合格,这才使我有了意外当兵的机遇。我庆幸自己能顺利通过体检和政治审查,终于在1976年2月带着自己的梦想和乡亲们的重托,离开了生我养我十八年的故土。从此,我与铁道兵结下了不解之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铁道兵五师二十四团三营部。当时,按规定分在营部的兵要在施工连队劳动锻炼三个月,我去锻炼的营地是九连,承担着南疆铁路“夏儿沟隧道”的施工任务。第二天,我跟着老兵进洞实习,一进洞内就听到隆隆的放炮声,烟尘裹夹着炸药味扑面而来,呛得我喘不过气来。可是,在这烟尘笼罩的施工环境里,每一位士兵丝毫没有动摇为修建南疆铁路贡献青春的决心,依然坚守在自己神圣的工作岗位上。洞内仍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看到的是出渣的电瓶车在狭小的坑道中不停的来回穿梭,在洞内一身土,一身泥的官兵们看不出个人样。不管是风枪工、出渣工,还是电工、木工,一个个都是干劲十足。这种吃苦耐劳,忘我工作,执着追求的精神,给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从这一刻起,我发奋学习,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不懈怠,努力拼博,尽职尽责。锻炼结束后,我得到营部的多次嘉奖。可以说这三个月的磨炼,对我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隔八年,我随大部队于1984年1月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随着体制的不断更迭,后来我们正式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兵改工四十多年了,但四十年前的军营生活及隧道施工的情景时时萦绕在我的眼前,感叹当时的隧道施工工艺是那么的简单。整个隧道分上下坑道向前掘进,接着进行简单的钢拱架支护,就开始砼衬砌,根本没有仰拱开挖、管棚支护、二次衬砌、喷锚支护、全断面开挖这些重要工序。施工主要靠人刨肩扛,挖、刨、抬、扛是施工的主要特征,繁重的体力劳动真让一般人难以承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过境迁,现如今隧道施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整个掌子面只需一台钻孔台车,一台扒渣机和几台电瓶车就可以向前推进。遇到地质差的地段,既是管棚钻机、注浆机,又是喷锚机等机械,对洞内掌子面作进一步的安全防护施工。施工现场只要部分技术工人和机械操作手就能满足施工的需要,真正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机械化施工彻底解放了施工生产力,功效大大提高,安全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跟过去部队大兵团的施工有着天壤之别,真是今非昔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兵改工后四十多年飞速发展的中国铁建再一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全球最大承包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后记:原铁五师二十四团负责全团重点工程精测的技术员雷国武老总的感慨回忆</span>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夏尔沟隧道是南疆全线最难施工的隧道,该隧长只有4.42公里,虽然没奎先隧道长,但奎先隧道是平直贯通,一是埋深大,没有断层,二是直线平穿中线和水平易于控制。而该隧道是以双曲线螺旋式上升,在原地环绕向升了约50一60米高度后,出口从进口的半山腰上出来再通过夏尔沟大桥往向上攀爬。它给中线和水平控制测量带来很大困难。它是由两个不同半径的曲线组成,中间夹有一小段直线,进出口双向施工,由于是曲线螺旋形上升,双向精度闭合差要求很高,设计双向闭合差应小于0.03m,轨道必须做成整体道床,以防止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否则运行中列车就会出现挂擦墙面事故,造成工程报废。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