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漉漉的清明

飞扬

<p class="ql-block">  清明,草木初绿,细雨蒙蒙,上下混沌,一片湿漉。或许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或是这雨衬托了清明,天空略显晦暗。</p><p class="ql-block"> 飘飘洒洒的细雨,湿漉漉的田野气息,恰调出了此间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自父亲离开后,我们兄弟已八年没有去过衢州龙游的老家,更没有在清明时节为爷爷奶奶上过坟,此事一直让我惴惴不安。</p><p class="ql-block"> 今年又是清明时。为此兄弟仨商量,一定安排时间,专程去一趟龙游老家,为爷爷奶奶和已故的两位叔叔上坟。</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的几天后,在一个蒙蒙细雨的早上,我们兄弟三家一起踏上了回乡之路。</p><p class="ql-block"> 自驾两个多小时的高速公路后,我们一行到了龙游北,下了高速,堂弟庆霖已等候在此,简单寒暄,随即往老家叶村方向而去。</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新农村建设,老家变化不小。田野里油菜花金灿灿,黄橙橙,河水清澈,阡陌交错,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穿村而过,马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每天七八班公共汽车从村里直发县城,交通非常便捷。村民大多新盖了房子,看得出,现在农村人的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往老家的公路两旁,一片金灿灿,黄橙橙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老家田野里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老家田野里一望无际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往老家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堂弟提议先吃中饭。我这个乡镇工作的小堂弟非常有心,他早早预订了一处景色优美,古色古香的农家乐,并且接上了退休在家的五叔八叔及婶婶们,大家一起共进午餐。席间叔侄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挚爱亲情……</p> <p class="ql-block">堂弟庆霖安排在当地最有名的农家乐用午餐,餐后与叔叔婶婶及弟,妹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兄弟与五叔,八叔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农家乐一角</p> <p class="ql-block">农家乐一角</p> <p class="ql-block">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山水风景</p> <p class="ql-block">奶奶坟茔旁边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爷爷坟茔旁边的水库</p> <p class="ql-block">堂弟文鲁安排龙游最好的酒店,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下午天气略有好转,但仍潮湿淫嗨,雾气朦胧,八叔与小弟庆霖亲自陪同我们给祖父母上坟。</p><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的坟茔在村外的田野里。因农村讲究风水,所以奶奶走时,没有与爷爷合坟,而是另外选地,两处坟茔遥遥相望,南北相隔二三里路。</p><p class="ql-block"> 烟雨笼罩山野,田野里的羊肠小道泥泞难行。八叔领头开路,带着我们一行人,在坑坑洼洼的田野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水里淌着走,满脚泥浆,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茔前。</p><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坟头芳草萋萋,寂静肃穆。</p><p class="ql-block"> 八叔准备了几碗祭品,没有鲜花,也没有鞭炮,我默默地站在爷爷奶奶墓前,点燃了香烛、纸钱……,袅袅而起的轻烟,撩起了我无边的思绪,泪光闪闪中,爷爷奶奶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眼前浮现……</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三兄弟中,我与爷爷奶奶接触的时间,次数都是最多的。父亲八兄弟,我堂兄弟姐妹17人,我是老大,是爷爷奶奶的长孙,故从小爷爷奶奶对我疼爱有加。我四岁时,因父母亲工作忙,加之母亲身体不好,曾送我到龙游老家,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过大半年时间。记得那时候国家困难时期,很多人饿肚子,但我每天都有鸡蛋吃,奶奶养的几只老母鸡,每天下蛋时奶奶就叫我守在鸡窝旁,只要母鸡一下蛋,我就立刻捡起鸡蛋送给奶奶,奶奶马上煮给我吃……,小时候在老家,爷爷奶奶,还有叔叔们对我的好,点点滴滴都是爱,我始终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爷爷晚年照,一个非常善良、慈祥的老人。我们是”外乡人”,但爷爷奶奶的善良,让他们很快融进了这个异境他乡,并赢得全村乡亲们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唯一一张与奶奶的合影照,我四岁。</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高中毕业,下乡插队,以及后来参加工作,曾多次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每次回来,爷爷奶奶喜形于色,非常高兴。爷爷与我聊工作上的事,也聊国家大事,但很少讲他自己的身世历史;而奶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亲自带上我 ,在村里细细转上一大圈,接受邻里街坊邻居的溢美之词:“这是大孙子吧?”这是老二贵良的儿子吧?”“大孙子长得真高,真漂亮,你真享福……… ”,每当此时,是奶奶最高兴,最荣耀的时侯,往往一边大声回答着大家的祝福,一边还不忘给我介绍这些街坊邻居,直到转遍了全村,累得两脚发软,才心满意足,乘兴而归。</p><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都会抽烟。他们抽香烟,也抽土烟,如有父亲或叔叔带回的好烟,爷爷奶奶也像孩子一样,平分并各自保管。奶奶抽烟时, 她的坐姿,吸烟甚至弹烟灰的动作,都很优雅,一眼就可看出奶奶当年大家闺秀的生活痕迹。</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比较强势,家中大小事情奶奶说了算,爷爷主要负责与在外儿孙们的联系,每个月,只要收到父亲等寄来的汇款,都是爷爷亲笔写信回复,他常用五叔在龙游造纸厂拿回来的白纸写信,按老式书写方式,用繁体字竖着写。 </p><p class="ql-block"> 老屋厅堂中央永远摆着一张麻将桌,这是爷爷奶奶主要娱乐场所。麻将是流水席,村中老人或年轻人只要有空闲,都可以来老屋,与爷爷奶奶搓一把。为增加娱乐性,每次也放个五分一角的,来一些小刺激,只要赢钱了,爷爷奶奶高兴得乐乐呵呵,输了钱的或家里有事了,就自动退位,下一个立马补上。反正老屋的麻将桌自早晨开始至晚上,基本都是高朋满座,嘻嘻哈哈,热闹非凡,俨然成了村里的娱乐中心。 </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老家看爷爷奶奶 ,临走前,奶奶总会告知各位婶婶:“伟伟明天走了,有东西的赶快送过来”,不一会,婶婶们就会送来各家的礼物:有龙游各式糕点,有自家种的黑豆芝麻,还有婶婶们特地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等,摆放在厅堂桌子上,等待奶奶的审视。每每此时,奶奶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桌子上摆放的礼物,满意的点点头,第二天,把所有的东西收拾好,让我带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老家给我的印象,我以为,老家就是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爷爷用小楷毛笔写成的《我的家史回忆》手稿,是家中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爷爷晚年诗作手稿</p> <p class="ql-block">爷爷晚年诗作手稿</p> <p class="ql-block">  但是,老家并非祖籍。</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籍在福建闽西的连城县。</p><p class="ql-block"> “心安之处是吾家”,说得就是一种无奈,是时代大潮裹挟下四处流浪迁徙的中国老百姓自我麻醉,自我安抚的一种心境……</p><p class="ql-block"> 爷爷李培根,原名李仰荣,字肇基,1901年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城北外揭屋村(现为连城县揭乐乡揭乐村)一个客家人家庭,12岁时(1913年),经连城李氏族长推荐介绍,来到杭州,过继给福建李氏族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功臣,曾任浙江绍兴县,龙游县,德清县知县(县长)李少白(即李茂莲,浙江档案馆注)之子李承斋当嗣子(李承斋在嘉兴火车站当站长任上病故,膝下无子)。爷爷13岁进杭州私塾读书,十五岁继祖父李少白在陕西省民政厅任上,因路途劳累,到任后不久即病不治,逝于西安。爷爷将继祖父棺柩运回杭州,安葬于西湖杨公堤茅家埠李家墓地(李家在杭州茅家埠有二亩一分家族墓地,六十年代初扩建杭州空军疗养院,墓地被征用)。家道中落,此后,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自此爷爷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进入杭州恒茂福皮丝烟店当学徒,十八岁徒工学满当职工,二十岁升外会计。为寻前途出路,后辗转来到天津,经天津高等检察厅任职的廖姓表伯提携,刻苦学习,发奋读书,最终凭着只有三年私塾的教育背景,取得了“直棣省政法学堂毕业证书”,并报北京司法部批准,进入司法界发展,历任天津高等检察厅,保定地捡厅书记官;浙江省高等法院,宁波地方法院,湖北沙市地方法院法官。</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七七事变。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旋即于12月24日占领杭州,浙江省会杭州陷落。在杭州失陷前,当时在浙江省高等法院任职的爷爷,安排奶奶带着几个孩子(大伯,父亲,三、四叔,)从杭州撤退,由水路溯钱塘江,富春江而上,经桐庐,建德,寿昌等地,避难于龙游县大路口村(奶奶的大姐家);爷爷则跟随浙江省政府及省高等法院撤退至浙南永康县一带。此后三年,爷爷与奶奶及孩子们失去联系。</p><p class="ql-block"> 期间,爷爷任衢州禁烟局课长,龙游县看守所长,缙云县监狱署长等职。1941年爷爷进入军界,任国军预备十师中校军法官(当时部队驻扎在安徽徽州)。1944年,爷爷所在的预备十师编入方先觉为军长的国军第十军,准备开赴湖南前线,参加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考虑到自家孩子多,一家老小全靠自己养活,随军多有不便,爷爷经长官(爷爷回忆录:开始报方先觉军长不准,后经参谋长批准)批准同意,在军队临出发前,申请转入地方司法界任职。没想到这个临时决定,救了爷爷也救了一家老小的命。</p><p class="ql-block"> 国军第十军全军1.75万人,在军长方先觉率领下,与横山勇为总司令的日军第十一军团11万余人,在湖南衡阳城下拼死厮杀达47天之久。共打死日军约2万人,伤近6万人,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梁美梦。我方守军牺牲1万6千余众,最后仅存1200余人,其中,原爷爷所在的预备十师几乎全体阵亡……。</p><p class="ql-block"> 爷爷转入地方司法界谋生后,先后任浙江富阳县粮管处股长,富阳县政府军法官等职,抗战胜利后,受浙江省高等法院委派,任平湖县看守所长,海盐县看守所长等职。因不满官场腐败,1948年愤而辞职,回到杭州垦山门弯头十二号家中,以后便在杭州以做小生意养家。</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后期,杭州物价飞涨,家里已有七个孩子(小叔还没出生),生活艰难,已无法维持日常,被逼无奈之中,最终留下还在杭州安定中学读高中的大伯,杭州大龙丝绸厂当学徒的父亲(父亲已杭州箐华中学初中毕业),在杭州百货店当学徒的三叔,在富阳场口蚕种场当学徒的四叔;与奶奶一起带着五六七叔(此时八叔还未出生)来到龙游大路口,在奶奶大姐家暂住,后在叶村临时租了房子居住。可没料到时局大变,随着浙江解放,暂居的叶村干部热心为爷爷奶奶家分田分地分房子,从此“吾心安处即吾家”,龙游的叶村就成了爷爷奶奶家,就成了我们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  2017年于祖籍福建连城县揭乐村,站在冠豸山下,让浙江的李氏后代们记住祖籍故乡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此时为爷爷离开故乡100年整。</p> <p class="ql-block">2017年拜访祖籍故居,100年前爷爷曾经居住过的房子还在……</p> <p class="ql-block">2017年福建连城冠豸湖,与堂弟东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在福建连城县揭乐村祖籍故居,与堂叔堂婶,堂弟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爷爷兄弟三人,爷爷最小。大哥1934年参加中央苏区闽西子弟红军(即红34师),长征湘江战役红34师全军覆没,大哥从此失踪(解放后定性为红军失散人员),无子嗣。二哥(二叔公)一直生活在福建连城县揭乐村,其子,孙,即我堂叔,堂弟。</p> <p class="ql-block">2017年福建连城县揭乐乡堂弟东生新居,以客家人礼仪,与福建祖籍亲友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福建祖籍李氏家训</p> <p class="ql-block">  佛说: 初来不知人间苦,回头已是苦中人,人生就是这样,这一路的得与失,无论你怎么选择,都逃不过一场命运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天道轮回。冥冥之中,人的命运,人生的道路,上天似乎早就替你安排好了,任何人都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正如爷爷在回忆录中所感叹的:“若在杭州再坚持一年或大半年,杭州就解放了,全家就不会再去龙游农村,全家的命运又是另外一种安排了”;“幼时欢天喜地离开农村,岂知老来仍回原路,命该如此,夫复何言”?</p><p class="ql-block"> 奶奶王玉云,出生于衢州城里大户人家的小姐(排行老三,前面有一姐一兄),初小毕业,粗通文墨,能断文识字,从小养尊处优,嫁给爷爷后,在战争动乱年代里,跟随爷爷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艰难困苦的年月,为爷爷先后生下九个儿子(其中一子贵龙幼年夭折),可谓劳苦功高。在后来的日子里,无怨无悔,陪伴着爷爷在叶村农村度过了她的余生,每每想起,亦是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爷爷伟大,是个大写的人。他的伟大不只是显示他怎样强悍,叱咤风云,而是他平和朴实下的忠诚,坚强,自励,逆境中的审时度势,忍辱负重和坚韧不拔;庇护了一家老小在乱世中得以平安顺遂 ………。</p><p class="ql-block"> 祖父的一生,历经满清王朝,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民国时期,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改朝换代,历史变革的动荡年代,亲历了建国后的各种运动,直至改革开放,1982年去世,他的一生精彩纷呈,波澜壮阔,人生阅历无人可比,但自始至终,祖父都以一份平和心态审视一切,晚年谪居农村,心静如水,不卑不亢,为人处事诚信为先,热心助人,随和低调,赢得乡里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一直被众乡亲尊称“李先生”。</p><p class="ql-block">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随遇而安,斯真隐矣。这就是爷爷经世处事,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逝者长已矣,存者永怀念。</p><p class="ql-block"> 站在爷爷奶奶的坟墓前,我想,今日焚香、烧纸,祭品以礼敬祖先,怀念故人、寄托哀思,他日后人亦如此。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情感,传承有序,绵绵不绝,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不断地祭拜逝者进而成为逝者,清明节便承载了生命的轮回与传承,岁月的流转与更迭。百坟拱起,千碑林立,都在诉说着纪念的故事,都在筑造着人性的温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