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信仰]乌市第122中学第四届百人“领读师”项目

Ivy

<h3>  “书香育人”是一种力量。它具有强大的熏陶和润泽作用,并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求真,尚美,向善”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书香育人”一种修养。它期待每一位浸润其中的教师都能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使“铸师魂,强师能,重引领”的师风影响他人的修养的提升。</h3> <h3>第33期领读人 黑小娟</h3> <h3>书名:《边教书,边成长》<br>作者: 陈文</h3> <h3>内容简介<br>  《边教书,边成长》围绕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展开,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案例,阐述了教育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与深刻思考。作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将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探索、收获一一呈现,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师生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h3> <h3>阅读书摘<br>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面临深刻的转型挑战。作为成长型教师修炼指南,本书为教师提供了夯实基础、深耕课程、捧读经典、坚守本真、追寻本质等五大切实可行的成长路径。这些路径立足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际,既不高不可攀,也不裹足不前。书中实用的成长策略表明,教师只要重视自己的经验,不断反思,能实现持续成长,应对各种挑战。同时提醒教师:新的教育挑战要求我们不仅要做持续的实践者,还要做终身学习者,更应该成为思考者。</h3> <h3>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线,是一门艺术活儿。敬畏课堂,在教学上有所研究和造诣的老师必是优秀。所以我很认同陈文老师“深耕课堂,拔节生长”的观点。新教师成长的捷径就是深耕课堂,成功的一堂课往往少不了老师的精雕细琢,也是老师日积月累的体现。1⃣️清晰、适合的教和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基础和灵魂。确定课堂学习目标的依据:掌握学科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单元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熟悉教材,掌握教材体系,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专业要求。 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整体建构要烂熟于心。</h3> <h3>  师生平等、融合的关系是推进课堂的重要润滑剂。前段时间一位任教心理的同事分享的“先有关系再有教育”,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脑海中并触动着我。这和陈老师书中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学生对老师有了信任感,有了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也就自然会成为他的“金科玉律”。其乐融融的课堂里师生是平等的,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也是“首席学习者”。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关注,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不能为完成目标而拖着学生跑,而是要把控节奏,引导、陪伴学生一起向终点奔去。</h3> <h3>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借鉴甚至套用,但教师的风格和功底却是难以模仿的,所以教师的基本功要修炼扎实。今天下午听了组内两位年轻老师的课,我所发现的一个通病就是粉笔字都写的不咋地[捂脸]随着技术的进步,老师们熟练地掌握和操控白板,视频播放、动画演示都很是吸引眼球。但写在黑板上的字却是比很多初中生都要逊色,这恐怕多少有点遗憾。我记得我的一位学生在他毕业一年后后看到我写的粉笔字,夸赞的说道“哎呦,不错哦,字进步了。”可见学生对老师的字也是很关注的。</h3> <h3>  课堂生成的机智处理是一堂好课的画龙点睛之笔。细节彰显实力,对学生发言的鼓励和调控,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对问题设置的处理和调整,课堂语言的转变等等,都是老师们需要注意并自勉的地方。最后,一个教师走在成长、成熟、成功的路上,反思非常重要。每一堂课后及时反思、即时改进,向艺术化课堂靠近。</h3> <h3>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反思与学生的沟通是否顺畅,反思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反思,我们能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像书中所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我也养成了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也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h3> <h3>阅读感悟<br>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在作者看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与引导者。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潜力。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这让我想起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性格内向,在课堂上总是默默坐在角落,很少主动发言。但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天赋。于是,我鼓励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班级展示他的作品。慢慢地,他变得自信起来,也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让教育绽放出独特的光彩。</h3> <h3>  《边教书,边成长》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让我明白,教育是一份神圣而又充满挑战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是自己成长的主宰者。让我们以这本书为契机,在教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成长,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也成就更好的自己!</h3> <h3>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路径,阅读是教师永远的修炼。今天的“领读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阅读有信仰阅读不孤单阅读让教育有定力</h3> <h3>编辑:黑小娟<br>一审: 杨君<br>二审:何英<br>三审:包海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