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重故事

红梅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年轻的父母,怀揣着他们那一代人的激情与梦想,毅然决然离开辽宁沈阳,奔赴野草丛生的北大荒,参加兴建这座工业城市的战斗。当第一重型机器厂以其巍峨的身躯矗立在嫩江平原之时,我—-这个重机工人的后代,就降生在这片沃土上。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为了抒发对“红色江岸”的热爱,给我取了“红”字为名,他们相信自己的女儿一定会同这座新建的城市一起茁壮成长。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我快乐而幸福地成长,小学和中学就读在自己企业的子弟学校,同学、老师、家长、邻居都是一重人,十里重机城,八万父老乡亲,我们就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1976年高中毕业后,我走进了区里的一家集体小厂,那时的心情就像一位游子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般惆怅。每当周日的清晨,我总是喜欢徘徊在厂前广场,亲眼见证父辈们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如此美丽富强。中国一重以钢铁巨人般的身躯,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十里厂区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排排杨柳绿树成荫。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高大厂房如昼的灯光与居民大楼射出的万家灯火交融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水晶般的晶莹世界。置身在美妙的夜色中,我不禁思绪万千:十里重机城如此美丽壮观,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她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1987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接班转制成为这个万人大厂的一员,融进了滚滚建设的洪流之中。在工厂20余年里,我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由于资金紧张,影响到不能按时开工资的困难。但全厂职工不畏艰难,众志成城,勇于进取,终于迎来了机械战线上的春天。企业产值增长,职工收入增加,骄傲与自豪写在每一位一重员工的脸上。</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是木模车间一名仓库保管员,我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每天早晨,我走进车间换上工作服,看到衣服上绣有“中国一重”的字样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负责木模产品上百本台账,记录几十万件产品往来账目,由于当时没有电子办公自动化,全部手工操作。铸钢铸铁,出库入库,需要的是细心、耐心、责任心,在我整个工作生涯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三八红旗手”。</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年过花甲的我,随着大学毕业的儿子在外地工作生活,而离开了家乡。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一重情怀,终生难忘。因为那里记载了父母和我两代人的青春与汗水,因为一重厂70年的历程中留下了我们奋斗的足迹,因为那里是我生命出发的地方,灵魂永恒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图文:周红</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5.24</p> <p class="ql-block">添加更新:2024.9.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