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前就听说过河西走廊的永昌西面有个焉支山,原始森林茂密,水草肥美,曾经是匈奴人的后花园。当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后,他们哭天喊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绝望的哭声给人深刻印象,多年来总有个念头,去看一看这个使匈奴人如此伤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当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工作的繁忙无暇顾及。另外,当时河西走廊旅游滞后,本地区的许多景点没有开发,想进祁连山实属不易,常年能看到祁连山的雪,却无法近距离地亲吻它。真正的可望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今年,在熏风蒸腾的夏季,干燥的大地在热浪烧烤下,几乎要燃烧起来。退休了的自由身,有时间有能力给自己安排生活了,想寻觅一个清凉的去处,悠闲自在逍遥一下。恰好自己所在地的旅行社,近两年开发了一日短途旅游项目,而且都是市区周边百十公里的距离。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许多景点大巴车往返接送收费才百十元,有时候连门票都包了,这给我提供了去祁连山的条件。其中有个景点,就是我朝思暮想了多年的——焉支山。马上交钱、报名,车费和保险费都包括才一百元。</p> <p class="ql-block">这天清晨,一车相互不识的男女老少坐上大巴,奔向百公里之外的焉支山。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导游挺会搞事,一阵煽动就将相互不识的游客搞得就像多年的老相识。河西走廊的国道、高速公路平坦、宽阔、车少,由于视野开阔,路平车少,车速稳而快。我们的车在欢歌笑语中疾驰狂奔焉支山。三个小时,我们到达了旅游景点焉支山。</p> <p class="ql-block">到了山下,打开车门,游客们一哄而散,拍照,戏水,导游告诉大家,自由活动。游客们三三两两开始今天的正式活动——爬山。焉支山的进山口处,左面河水潺潺,怪石嶙峋,右面大门高立,石碑横卧,颇似电影上常见的绿林好汉的山寨大门。</p> <p class="ql-block">焉支山,地处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张掖武威)山丹县、永昌县交界。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焉支山又称为胭脂山,地理学名为“大黄山 ”。此地水草丰美,大山的阳面怪石嶙峋,大山的阴面覆盖茂密。整个山区,古树参天,林深昏暗,溪水潺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优良牧场,它也是山丹地区水源主要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焉支山峰峦叠起,背靠祁连山,就像一个庞大无比的烽火台,俯瞰河西走廊东西,一览无余南北要冲,彰显地势的俊美、险要。它扼守河西走廊东西,是河西走廊的一个闸口,能横断东西通道,被称为“甘凉咽喉”。因此,必然成为古今军事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首先乘坐大巴来到半山腰的万佛塔下,高山上视野开阔,山下的河西走廊一收眼底,龙首山清晰可见,险峻的山峰,咽喉要地明显暴露。</p> <p class="ql-block">焉支山,这里就是霍去病疾风暴雨般的闪击战,打得匈奴满地找牙,被斩首八千余级的地方。站在此处,真有仰天长啸的冲动,此时此刻我似乎能感觉到霍去病壮怀激烈的激情。两千多年前,也许,霍去病就站在这里,马鞭一挥,三万将士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似疾风暴雨,秋风扫落叶的气势横扫河西,在合黎山下团灭三万匈奴,踏平了两千里的河西走廊,由此,使匈奴人哭的死去活来:“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p> <p class="ql-block">由此,河西走廊的开疆扩土圆满成功,大中国的地位才算真正确立。这不世之功,在霍去病的手里建立。霍去病就是为河西而生,他风驰电掣的来河西,又急匆匆拉下人生的大幕,虽死犹生,他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既然来爬山,我们接着往山顶走,山路弯弯曲曲,忽高忽低,昔日的羊肠小道被修整一新,有的地方是水泥台阶,有的地方是木制台阶。尽管如此,爬山还是有点累人,走走停停。为了防止游客迷路,到处都有警示牌。突然,一个指示牌告知,左拐是隋炀帝的行宫——玉皇观。一座没有完工的白色宫殿展现在我的眼前,新修建的玉皇观对面是个广场,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四周被茂密的树林覆盖,显得幽静。这座白色的宫殿背靠南面向北,谁能想到胭脂山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竟然就是隋炀帝当年聚集三十国,召开万国博览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历史上多有争议,昏君、暴君的名声很大,似乎一无是处。其实,隋炀帝在位期间,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在他的手里,搞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冲击波延伸一千七百多年。科举制度就是他的创举,影响中国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其次,他是运河的集大成者。他将断断续续的小运河组合成一个运河网络,将其主干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相互连接,这才使中国有了真真意义上的大运河,才真正使其成为千年以来的南北经济大动脉。为中国大一统打下了物质基础和链接条件。</p> <p class="ql-block">焉支山的万国会也是他一生的一个闪光点。试想,那个时代,舟车劳顿,千里迢迢,从洛阳穿青海,带领十万人马,寒风刺骨在扁都口,冻死成千上万的人,就连他的妹妹都被冻死在路上,可见路途的艰辛。可是,他没有退缩,直奔焉支山,圆满地完成三十国的世博会。可是心里总有一个疑问,隋炀帝为何要在天寒地冻的时间里出行,使自己活遭罪。</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历史的车轮滚滚,人们忽然发现,对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朝代,恰恰是两个的短命王朝——秦朝、隋朝,说白了就是秦始皇、隋炀帝。</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铁定了大一统的格局。就是因为这个举措,将中国大一统的思想牢牢地镌刻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脑海血液里。</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连接、合并、开通大运河,这为中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为大一统的管理提供了条件;科举制度又为国家提供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人才保障。</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中国的大格局、大一统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健康的管理系统,就是这两位皇帝建立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焉支山里爬上爬下,一会上坡一会拐弯,好在这里建设得不错,山路要么是水泥路和台阶,要么就是木制道路、护栏,走路不是太难走。路边设置的音箱发出优美的音乐声,悠悠荡荡回响在山岭间。</p> <p class="ql-block">突然,看到一棵树上挂块牌子,上面写着——陈昌浩打游击的地方。哦,使人挺吃惊,原来西路军在焉支山里还打过游击。不用说,这就是当年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西路军退进祁连山的一个地方。我环视四周,高低不平的山沟夹杂着茂密的树林,推想,山里没有可采摘可食用的东西,冬季里和马匪周旋是何等的凄苦,但他们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坚定信念不变,想想实在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一个多小时的行走,台阶,加台阶,最后到达钟山寺,景区最高顶部。钟山寺是近几年新建,庙内安静,从钟山寺开始往下走是下坡路,感觉轻松了许多,这个山爬的,感觉就走在山间的林荫小道上,除了一条路四周全部是遮天蔽日的松柏。就感觉路起起伏伏,弯弯曲曲,上上下下,不是走路,就是扶栏杆。一路上路过观景台——情人峰——鹰洼崖观景台——万寿崖——马莲亭——神仙——瑶池坪——栈台——大吊桥。</p> <p class="ql-block">最为使人感觉路难走的是——万寿崖,此处的栈道将近九十度的坡度,攀爬台阶必须手脚并用,陡峭的含义显得格外贴切。其他一些景观就是些亭台楼阁,一路注意着王母的瑶池,想看看到底是何等模样,最后却走漏了,没看到。听人说不大的一个池塘,尽管如此有点遗憾。当我走出大山的时候,回味这焉支山的特色,两个感觉:原始森林里有条路,历史和现实对接;高山峡谷里有溪流,刀光和文明碰撞。</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天山路,游玩了一天焉支山。我站过了两千多年前霍去病站过的地方;游览了一千六百年前隋炀帝居住过的地方;走过了八十多年前西路军战斗过的地方;也漫游了神话中王母娘娘的瑶池。一天的旅途是爬了一座的山,在一座山上翻看了两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霍去病铁马秋风开疆拓土,隋炀帝旌旗猎猎万国来朝,西路军喋血祁连兵败河西。两千年他们地位不同,身份不同,做的事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壮大发展我中华,都是为了民族大义。</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文化传承,前仆后继,在一代代的努力下,我中华民族才立足世界之林,我中华文明才辉煌灿烂,我中华文化才五千年香火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