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27)《滇西南行六》

<p class="ql-block"> 作者:李茂钟</p><p class="ql-block"> 洱海双廊的早晨,虽没有了渔歌互答、絲竹管弦。但缕缕清风拂面,阵阵轻涛拍岸,依依杨柳摇曳,座座楼台静谧……</p><p class="ql-block"> 那种不一样的祥和与惬意,只有你用心去感悟,才能体会到它精妙绝伦的美!</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洱海,再见了双廊。</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会理</p><p class="ql-block"> 双廊镇到会理市有336Km,途经大永高速、华丽高速到达攀枝花市。而攀枝花到会理之间这段路是国道353,由于公路是顺山势而修建,坡坎弯道多,车速自然慢了不少。特别是红格镇前后的公路,几乎都在山崖盘旋,虽孩子们驾车技术好,但我还是有几分担心。一是因为这段路山高、坡陡、路窄,二是大货车还特别多。那些货车师傅都是老油子了,路况熟悉,不但拉得多,而且跑得快。开轿车的人,都得让着点,之前曾与一位货车师傅品茶聊天。我说:你天天开大车,技术那么娴熟,要是开小车那简直是“小菜一碟”了!他嘿嘿嘿地笑了,然后说:小车我从来不敢开!我瞪大眼睛不解的望着他,他直言不讳:我开大车从来不让小车,小车只有让我的。他好一副得意的样子。所以尽管是女儿在开车我仍有些担心和紧张!(其实仔细想来: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不必要的)</p><p class="ql-block"> 千好万好,平安最好!下到会理坝子时紧张的心情才渐渐的平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到会理市内,停好车便朝古街方向走。老远看见一个似牌坊的建筑,正上方有一块匾额写着"甲流"亦或是"流甲”,因为此匾额没有题上款,也不见有下款。不知该从左往右读,还是从右往左读。但不管怎么读,这幅作品的意义还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 走近看时,才知道应该是“洗甲”。传说周武王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而后擒纣灭商 ,战争停息。后来人们遂以“洗甲”表示胜利结束战争。但无论如何,从书法角度去看,这幅“洗甲”作品是不完整的。这其中可能也有它的原由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  到会理自然要去品尝特色美食一一会理铜火锅。肚子也有点饿了,便在一家四川电视2台《食尚四川》栏目推荐的火锅店坐下来。老板热情,服务周到,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腊肉、腊猪足、腊排骨、鲜藕、山药、嫩玉米等满滿当当一大锅,加上大凉山荞麦饼,凉拌鸡块,一阵胡吃海塞,推杯换盏真是大解其馋。进入凉山境内,也算吃到家乡味了啰。</p><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之后,便去溜街。钟鼓楼是重要打卡地。站在楼下的十字原点处,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向着地平线延伸。</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集名牌于一身,而这里是集名牌于一街。会理元天街的品牌店有: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安踏、乔丹、贵人鸟、鸿星尔克、361° 、美特斯邦威、真维斯、 以纯 、柒牌、劲霸、红蜻蜓、 杰克琼斯、波斯登、季候风、哥弟等。买衣服、鞋帽不用你东奔西跑,一条街左右两边准可搞定。走过那么多城市,像会理这种商业布局理念极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  会理古城是一座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的明清时代古城。古城在建筑布局上主要街道以钟鼓楼为中心,呈十字形延伸到四城门,成为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街道,构成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会理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风貌完整的古街古巷、众多的传统民居院落、深厚的民族文化,赢得了游客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  会理圣母堂,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贾元祯神父筹资修建。它位于元天街,是会理古城多元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近现代建筑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这种古老的红铜火锅,更作为一种历史的余泽留存下来,直至今日都是香溢四方,名声远扬。在这里,拥有几个铜火锅几乎成为了区别外来户与本地人的标志。作为会理名声在外的一项特产,红铜火锅还是馈赠亲朋的上佳礼品,一直让会理人为之骄傲。</p> <p class="ql-block">  原本打算在这住一宿的,但一看时间还早,会理到西昌髙速公路刚通车不久,且仅一百多公里的车程。“金窝银窝,不如自已的狗窝”,于是决定回家。</p><p class="ql-block"> 车在全新的髙速路上疾驰,心早也飞向百公里以外西昌的家。</p><p class="ql-block"> 西边太阳渐渐下山,余晖照耀着色彩斑斓的大地,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浪漫与柔情,让人沉醉在万千思绪中。这次七夜八天的行程,终以“高兴出门,平安归家”落下帷幕,在此感谢云南学生的盛情邀请和款待。有女儿女婿和学生的一路陪伴,那些走过的山山水水,将永远地铭刻在人生的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2024.5.24.写于都江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