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乡的小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土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些天,在我们村的微信群里,看到了一个只有二十多秒的小视频。而我一眼便认出,那是我们村东沟底的那条小河。特别是那一块大石头,多少年来,像一个沉睡的巨人,静静地躺在小河身旁,呵护着小河,守护着这里的一片安宁......</p> <p class="ql-block">在故乡村东和村西头的沟底,分别有一条小河。从南到北,绕村而过,行程大约五公里便汇入浊漳河。当年供人们吃水的两口井,也是来自这两个流域。所以,也称母亲河。我们的村子就座落在两条小河中间的山梁上,坐北朝南,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两条小河不停地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润泽了这片土地,造福了一方百姓。久而久之,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成为了乡村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天,总会跟奶奶到小河里去洗衣裳。那时候,没有洗涤之类的,奶奶总是在衣服上洒一些碱面,然后用木棒敲打一阵,再用手在石板上搓揉。我帮不了什么忙,只是玩水,捉蝌蚪,采荷花。肚子饿了,奶奶也会给我带一些饼干什么的。</p><p class="ql-block">十几岁时,跟随母亲下河。这时候的我,已经能帮母亲拿一些东西了。记得有一次与母亲下河,时值中午,随着几声震雷,豆大的雨点,夹杂着冰雹普天而来。幸好不足百米远生产队的菜园子里有一个简易雨棚,才幸免雨淋。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会儿云开雾散,晴空万里。当回到河边,母亲发现少了两件衣服,才知被河水冲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母亲一脸不高兴。</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还是集体化。我们村分两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饲养着七头耕牛。每到夏季,开始集中放养,一直到秋收时节才上槽。那时候,我十几岁,在生产队属半劳力。放牛的活,相对轻松些,队长出于照顾,就安排我来放牛。</p><p class="ql-block">放牛,是一个风雨无阻的差事。无论刮风下雨,天气变换,都是照常出工。上午割草,下午放养,天天如此。</p><p class="ql-block">夏天,小河两岸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鲜嫩的青草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来这里放牛,自然是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带着草帽,拿起鞭子和雨伞,背包里带一瓶水,还有我喜爱的书,便赶着牛出发了。不是东沟,就是西沟,有时也去大南沟、暖泉沟等地。</p><p class="ql-block">一到河边,牛们就连蹦带跳,兴高采烈地投进小河里,喝起了水。一天里,牛就喝这一顿水。特别是夏天消耗大,体壮的牛,一口气能喝两桶多。喝足了水,便开始在河边吃草,我也坐在树底下歇一歇、喝口水、看看书。记得有一次看书入了迷,牛跑到了地里,糟蹋了一片庄稼。队长知道后,挨了批评,还扣了工分。</p><p class="ql-block">到九十年代,依旧与妻子下河洗衣服。由于家里人多,每次下河都得挑担子、打软包,两个人忙活多半天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西沟小河里有一个叫窑凹洼的水坑,最深处约有三米多。一人多高的小瀑布,发出“咚咚咚!”的流水声,走在几百米之外都能听的见。每到夏天,许多年轻伙伴,都会来到这里游泳、玩耍。我不会游泳,只是看看热闹,顺便洗洗衣服。</p><p class="ql-block">小河,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快乐,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测。记得有一年,邻村的一位中年妇女,不知因为什么事想不开,一气之下投河自尽。尸体躺在河床上,招来了警察,也围观了许多人。那时候,有的夫妻吵架,邻里之间闹矛盾,在气头上也常常有人用“跳窑凹洼呀!”之类的话来威胁对方。</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的素质提高,社会治安好转,小河里的这些悲剧不再发生了,但每当想起这些往事,总是心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一九九八年,村里引进了自来水,彻底结束了下河洗衣裳的历史。如今,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有的人家还安上了淋浴,但当年下河洗衣服的往事,依旧铭记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小河里,有我童年的影子,有我青春的记忆,有我曾经的故事。小河离不开我对它的思念、眷恋。即便我走得再远,也会想起它,梦见它。小河,永远在我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