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利于社会发展,惠及群众与子孙后代;移民搬迁工作涉及民生福祉,为有序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县综合执法局作为石弄花队搬迁点组长单位,树立“一盘棋”大局意识,严格执行“移民自愿、敢于担当、众志成城、以人为本”工作要求,摸清底数,群策群力,靶向发力,攻坚克难,自2024年1月18日起,历经4个月,121天,截至5月21日,石弄花队搬迁户97户,451人,全部实现和谐搬迁。主要做法及启示如下。</p> <p class="ql-block"><b> 一、主要做法</b> </p><p class="ql-block"> <b>(一)吃透文件精神,用好用足政策。</b>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要充分认识迈湾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准确理解政策的针对性、关联性,在吃透、把准政策的前提下认真做好落地实施工作。石弄花队为并场队,户数多,人口数量大,涉及生产安置补助费、移民身份认定、宅基地置换等诸多政策问题;为尽早进入角色,快速开展工作,县综合执法局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两个攻坚小组,一组16人为攻坚专项小组,一组50人为攻坚机动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责石弄村搬迁工作和其它搬迁点的协助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周组织攻坚组召开碰头会,研究政策文件,逐户制定措施,用好用足政策,工作成效显著。如:移民搬迁户王金兰一家,家庭户口2个,模式为“5+3”,主要需求点为“6+2”模式,168平方米和56平方米两套安置房的需求。于是王金兰一家在工作开展期间向攻坚组提出“6+2”模式的申请,经攻坚组反复研究政策,与中坤农场公司多次对接,决定将该户2个户口合并为1户,同时,在房源中协调出168平方米和56平方米两套安置房,最终该搬迁户开心的签订搬迁协议,并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搬迁。</p><p class="ql-block"><b> (二)用“三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b>服务好群众,需要坚持真心,服务好群众,需要保持热心,服务好群众,需要维持耐心。心相通,则情相融;志向同,则力相聚。攻坚小组始终站在石弄花村移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热心对待移民群众,用真心为移民群众服务,用耐心为移民群众讲解政策,提升移民搬迁群众的思想认识,切实站在大局的层面,主动进行搬迁。如:移民搬迁户李弟,该户的主要诉求点为地块10亩多地的生产安置补助费问题,攻坚小组秉持“政策内解决到位,政策外解释到位”的工作原则,经与中坤农场公司土地部门多次核实,该地块有8亩多在“红线”范围内,可以向上级申请解决,2亩多为琼中地界内,由琼中县政府相关部门作解释,攻坚组也将积极配合协调,最终该户心中疑虑得到解决,当场就签订了搬迁协议,主动进行搬迁。</p><p class="ql-block"><b> (三)聚焦堵点问题,部门协同作战。</b>结合石弄花队的工作实际,由县综合执法局、中坤农场公司、南坤镇政府、县人社局、县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新组建6个攻坚小组,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同、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各项政策的分工要求,充分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和协同效应,切实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成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如:盘汉林户,家庭人口6人,享受168平方米的安置房,但因在房屋旁边15亩多地,未核定为“红线”内土地面积一直未同意签订协议。经商议,由县法院、县资规局、县生态环境局、县综合执法局、中坤农场公司等单位组成联合政策宣传组上门释法宣传,最终核定了该户15亩多地纳入生产安置补助费面积,该户立即动身前往指挥部签订协议,石弄花队最后1户完成协议签订。 </p><p class="ql-block"> <b>(四)上级精心指导,措施精准得力。</b>能够圆满完成石弄花队搬迁工作,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各职能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中坤农场公司的全力配合和帮助。同时,离不开全局参与人员直奔一线,直面搬迁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勇挑重担,耐心细致的工作;离不开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精神的支持,最终实现和谐搬迁,移民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b> 二、工作启示</b></p><p class="ql-block"> (一)政策宣传是先导,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移民搬迁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群众既是移民搬迁项目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移民搬迁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的主体。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移民搬迁将很难完成。因此,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是整个移民搬迁工作的根本。只有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对移民搬迁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并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搬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消除群众后顾之忧,群众才会自觉参与到移民搬迁工作中,才能实现由“要我搬”到“我要搬”。</p><p class="ql-block"> (二)生活保障是前提,实现“搬得出”到“稳得住”。群众搬迁后,如何让群众稳定生活下来,这就需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超前谋划,切实解决好搬迁后的就学、就医、就业等安居乐业问题,并通过建设组织阵地,组建管理机构,使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有事有人帮,同时通过就业培训,使搬迁群众转变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才能实现“稳得住” </p><p class="ql-block"> (三)收入增加是出路,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群众搬迁后,失去了原本靠农业生产来维持基本生活的方式,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就成了最迫切的需要。这就需要在做好搬迁工作的同时,为群众谋划脱贫致富的新出路,做好产业就业规划,针对不同群众提供不同的产业就业帮扶,做到搬迁与产业就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让搬迁户从精神到经济都稳定下来,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