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南搬自然村,与长乐象屿南岸炮台隔江对峙,扼守闽江下游的咽喉地带。清代闽江口两岸炮台群有28座,亭江炮台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此后,清政府多次重修,增设炮台。中法马江海战,法国远东舰队退出时,沿途摧毁了闽江两岸炮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福建总督杨昌浚、署理船政大臣裴荫森奏准在南搬、长门等两岸山上重建炮台,凿洞安炮,次年竣工。抗战时期,炮台遭受日军飞机多次轰炸毁坏。南北岸炮台在抵抗外敌入侵、歼灭海盗集团、鸦片战争、马江海战、抗日战争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由山巅主炮台、江岸炮台、前沿炮台、弹药库、营兵房、隧道等组成。炮台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基本保存原貌,虽然弹痕累累,但异常坚固,炮台均用糯米砂浆、壳灰等构筑而成。</p><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炮台早期使用葡萄牙造的点放式佛朗机大炮,射程约600米。中后期改用新式先进的大炮。</p><p class="ql-block"> 主炮台设在高约20米的小山巅上,露天呈半圆护墙形,内设直径3米的炮位。安装一门德国克虏伯后膛钢炮,射程约3000米。炮口朝闽江,可以攻击中远距离的江面目标。</p><p class="ql-block"> 江岸炮台在主炮台南侧临江,五个台墩,四个炮位。安装英国造的阿姆斯特朗前膛钢炮二门,德国造的克虏伯后膛钢炮二门,射程约1500米,可以射击江面中近距离目标。</p><p class="ql-block"> 前沿炮台在主炮台前侧临江的山腰,呈凸字形排列,炮台十五门,今存七个炮位。安装西班牙造的前膛炮。清嘉庆年间改用福建总督温承德主持制造的铸铁炮,鸦片战争时期安装福建铸造的大铁炮,射程均约600米。</p><p class="ql-block"> 弹药库在主炮台西侧的山坳,营兵房在炮台西侧,原有50间,今仅存4间。隧道贯通整座炮台群。201年,炮台修复时,在前沿炮位发掘出土两门大铁炮,为鸦片战争期间福建铸造,大炮长3.55米,直径0.55米,炮口喇叭状,炮身铭"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仲冬奉总督闽浙部堂颜,钦差大臣怡,铁炮重六千"等字样,如今它们已安装在前沿帖台,供游人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亭江炮台清代属福建闽安水师右营管辖,主官为游击(三品)或都司(四品),官兵三百至五百不等。民国时期由马尾海军驻防。</p><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由马尾区政府出资千万元,动工修缮炮台文物本体,修建停车场等设施,复制一门德国克虏伯主炮和六门从清代至近现代各时期的大炮模型,现已竣工,成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