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扒村三委班变身“尖刀班” 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水上漂的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再加把劲儿,等搬完了再休息,关键时候咱可要冲上去”。观音堂示范区大石扒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生一边带领大家干活儿一边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月23日上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在观音堂示范区文化广场上,大石扒村三委干部全员出动,与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一起,正挥汗如雨地搬运白玉木耳菌棒,然后再装车运往一公里外的种植大棚中,大家分工明确,有人卸车,有人运输,有人在大棚中摆放,每个人都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搞好村集体产业,村党支部经多方联系,从外地购进白玉木耳菌棒3万余袋,因运输车辆体积庞大,无法直接到达种植大棚,当下又适逢麦收大忙时节,很难找人帮忙,可时间不等人,如果错过了白玉木耳最佳种植时间,产量和质量将受到一定影响。为此,村三委干部主动放下家里的活计,积极投入到搬运菌棒的工作中,他们的行动也深深感染和带动了过往的群众,纷纷过来帮忙推车、搬运菌棒,大家忙得不亦乐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石扒村群众李运生说:“村干部为了咱村里产业,让群众增加收入,连自己家里的麦子都顾不上收割,这带头作用真是好,关键时候还得看党员干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近年来,大石扒村采取党支部+“五星工坊”的模式,大力发展白玉木耳产业,不断探索总结种植技术,精心管理,白玉木耳连年丰收,目前已成为观音堂示范区的特色产业名片,产品销往多个大型商超和企业,经济效益可观,可带动50多户脱贫群众增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村看村、户看户,普通群众看干部,基层班子在关键时刻要能够顶得上、豁得出,真正成为攻城拔寨的“尖刀班”,只有这样,干群关系的“同心圆”才能越画越大,带领群众的“排头兵”才能越当越好,凝聚群众的“向心力”才能越来越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才能更加靓丽”。观音堂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商科峰说。</b></p> <p class="ql-block">(图/文:杨德船)</p>

扒村

菌棒

观音堂

白玉

大石

木耳

示范区

群众

三委

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