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治理”,上升到国家层面则是国家治理,放到一个单位、机构,或者部门,就是经常强调的内部治理。与之有关的称之为制度、章程、规定,还有一个比较时髦的叫“风控”,也就是风险防控。</p><p class="ql-block"> 如果从一定层面来理解,前述内容大部分可以理解为“底线”“边界”,或者说是“下限”,是最低标准,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不敢违犯法令,但不知何为耻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探究一下“治”和“理”这两个字,从造字之初的本意来理解“治理”,就能够理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仪来规范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能恪守正道。)”</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治”。治字左边是三点水,表示从“水”,右边是“台”,台阶的台,台( yí)声。这个字其实就是“胎”,台加肉,则为胎。那么人从哪里来?是从“始”,也就是妈妈的肚子里来的。因为“十月怀胎”,差不多一年,所以中国人讲虚岁。台( yí)造字的本意是指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很舒适的样子,这种舒适,从内心里感觉得到,则为“怡”。那治,是为“理水”也,把水流管理的很通畅。我们经常讲“国家大治”,这时的“治”就是“好”的意思,很舒适的意思,老百姓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再看“理”。理的左边是一个“王”,我们经常说王字旁,实际是一个“玉”字,做偏旁的时候,那个点不写了,用横斜着写代表那一点。我们都知道,玉是有纹路的,所以“理”是按“玉”的纹理去加工,去雕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看治理,就比较清楚了,“治”和“理”合起来,就是按规律,按经纬、按大道伦常来办事。好的治理,一定是“安人”的,是令人舒服的、惬意的、阳光的、幸福的、向上的、团结的、奋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