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集合国内9家顶级博物馆(院)的掌门人坐镇节目,由著名演员张国立主持,27名知名演员受邀担任“国宝守护人”力图“让国宝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第一期是故宫博物院,院内珍藏186万余件文物,看门人单霁翔馆长推选的国宝是《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石鼓。</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画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设色。(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宽2倍、长2倍,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以矿物质为主要颜料,画作气象磅礴,勘称宋朝版《航拍中国》。</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与《清明上河图》均为北宋徽宗时期的画作,两幅传世名画的诞生相差仅十余年光景,两位作者都是宫廷画师,可见徽宗在艺术上独到的眼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画本无名,后因乾隆提诗“江山千里望无垠”故后世称为《千里江山图》。而画作者也充满神秘、莫测和不确定、确凿。</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那么问题来了,没款印如何确定作者是何人呢?</p> <p class="ql-block">合理猜测的源头就在蔡京的跋上:“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事在作之而已。”</p><p class="ql-block">据蔡京的题跋可知,画师希孟,姓不详,画这副画的时候十八岁,是宫廷画学生,被招到禁中文书库,进献过数张画作,但技艺还不甚精湛。徽宗认为希孟是个可教之才,于是亲自教授技法。不出半年,王希孟便画出这惊世奇作,进献于徽宗。</p> <p class="ql-block">到清朝宋荦的 《论画绝句》 中才提出希孟姓 “ 王” 。 宋诗说: “ 宣和供奉王希孟, 天子亲传笔法精。 进得一图身便死, 空教肠断太师京。 ” 至此,我们暂且推论《千里江山图》的画师姓王,字希孟。</p> <p class="ql-block">王希孟在设色和笔法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设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作适当夸张,山石的轮廓用淡墨勾勒,加赭石或花青渲染山体,渲染多在前后两石中的后面一石,之后再罩染赭色,石头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石青、石绿为矿物色且极具覆盖性,经层层罩染,物象凝重庄严,层次感强,与整幅画面浑然一体,艳而不俗。</p> <p class="ql-block">画中的自然景观有山脉、瀑布、湿地、江湖和植被密林等;人文景观则有船舶、屋宇、水车,再美的景有人物才能活起来,画中各式各样的船倚靠在江边,显得尤为密集,游船、客船、货船等应有尽有,有的在港口停泊,有的装满粮食货物,还有专门的纤夫和船夫负责拉运、撑船。也有撒网、插秧播种、庭院修建打扫等百姓日常劳作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山河交织,幅员辽阔,山林间溪流林木相伴,松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村落星星点点,水路快捷畅通,百姓怡然自得,一片祥和。带着烟火气的仙气飘飘,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完美结合,好一幅千里江山!</p> <p class="ql-block">画中每个局部都能自成一景,都能讲一段故事。有烟波浩渺、杂草丛生的湿地</p> <p class="ql-block">有层峦叠嶂、变化多端的群山</p> <p class="ql-block">王希孟还画出四叠双瀑,每一叠生两瀑,从高处一叠一叠滚落山脚,如同白练飞流。中间一道廊桥穿瀑而建的,里面有两个小白人,正对坐喝茶下棋,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游山玩水,饮茶对弈,这是宋代文人的日常,真似东坡所言“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局部我们看到王希孟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宋代垂钓,生动地将千年前的生活实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群山峻岭,飞瀑深潭,亭台楼阁,茅居村舍,小桥流水,渔船客舟,花鸟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龟形漕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双体脚踏船</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这组房屋中还有座磨坊呢</p> <p class="ql-block">连最平常的桥,也分了长桥、亭桥、板桥、拱桥、人字桥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拱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亭桥</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长桥,画的是江苏吴江的长桥。</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画面脑中奇怪的认为这就是苏轼的雪堂,最适宜倚杖听江声,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p> <p class="ql-block">令人惋惜的是,王希孟在十八岁完成《千里江山图》之后,在二十岁左右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陈丹青曾说过:“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他好像知道,过了几年就死了。这个少年仿佛就是为了《千里江山图》而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就悄然离去,留下后人对他的唏嘘留恋。”</p> <p class="ql-block">关于王希孟的离去,流传最多有两种:</p><p class="ql-block">其一是身体过于羸弱,病亡;</p><p class="ql-block">其二是王希孟在进献了《千里江山图》后,又开始行走里巷乡间,寻访民间疾苦。当时已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施政轻佻,任性享受,摧残百姓,导致天下民不聊生,在煌煌盛世之下,却有饿殍遍野、累累白骨。于是,王希孟回京之后,又为宋徽宗献上了一幅忧愤之作《千里饿殍图》,徽宗看过之后勃然大怒,一把火将该图焚为灰烬,并下令赐死王希孟。</p><p class="ql-block">这第二种说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清代的一本近似野史笔记的《北宋名画臻录》“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少时有异相,生时有瑞鹤东来,众人皆言有大贵。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犹善剑术。十岁被召至宫中待驾,徽宗亲授画技,曰“其性可教”。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此时年仅十八。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时下谕赐死王希孟,希孟恳求见《千里江山图》,上允。当夜,不见所踪。上甚惊疑之,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p> <p class="ql-block">画作者是个传奇,《千里江山图》也很传奇,它的经历可用“五进宫”来形容:1.当年宋徽宗将此作赐给蔡京,是让蔡京到翰林图画院推行这样的画风。蔡京在跋文里记录下了徽宗的嘱咐:“天下士在作之而已。”2.公元1126年,宋钦宗将蔡京废黜,此画重回宋廷。3.靖康乱后此画流失,南宋时期,这幅画又辗转回到宫里,被宋理宗收藏,在画上能看到他的印章。4.南宋灭亡后,此画被带到北方,后来被元代高僧溥光收藏。5.明末清初,此画被著名藏家梁清标所得,后来又跟随其大多数藏品一起进入清宫。</p><p class="ql-block">1922年,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此画盗出宫外,流至当时的伪满洲国,抗战胜利后便不知所踪。直到1953年,一位名叫靳伯声的古董商在北京的古玩市场重新发现了此画的踪迹,并转交给当时的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此画最终又回故宫。</p> <p class="ql-block">如今,却有一位自称是“好色之徒”的中央美术学院的者冯海涛,他专注《千里江山图》卷的青绿之色长达四年,他潜心四个月,耗时两个月时间复制了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卷。</p><p class="ql-block">冯海涛这幅画用了四年时间来研究,就是因为它的技法失传了,光是搜集原材料,他就跑遍了大江南北:云南边陲、贵州山区、湖南密林、甘肃戈壁都去过。</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一共采用五色,这五色均提取自宝石或药材,也造就了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如此亮丽的色彩。这种光泽源自宝石,是用来象征着天之色,寓意着江山永固,千年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绿色是石绿,采用的是绿松石或者孔雀石,这种宝石可是贵妇们的最爱,是最常拿来做首饰的。</p> <p class="ql-block">青色多用蓝铜矿、青金石,称作石青,而青金石现如今也是名贵首饰的原料。</p><p class="ql-block">红色则用朱砂。</p><p class="ql-block">黄色用雌黄、赭石。</p> <p class="ql-block">人物身上的白色,必须用千年的砗磲</p><p class="ql-block">才能保证千年不黄。</p> <p class="ql-block">冯海涛再现《千里江山图》的制作过程是分五幅着色融汇而成。</p> <p class="ql-block">第一遍,用水墨勾勒,画出用来打底的粉本,以塑其形。</p> <p class="ql-block">第二遍,用赭红色进行描绘,作为铺垫。起到与青绿之色冷暖对比的效果,让画面更加鲜亮。</p> <p class="ql-block">第三遍,用石绿之色涂抹,青山绿水初见其态。</p> <p class="ql-block">第四遍,再用调和的绿色进行叠加,使色彩丰富。一眼望去尽是绿彩,但仔细品味,各处绿色却变化无极。</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遍,以青色(中国叫天之色,西方叫圣母蓝)敷于山峦叠峰之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绿之色交相辉映,这山便挺拔起来,这水也流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幅千里江山一经面世便惊艳世间,作者王希孟在璀璨年华开出昙花一般的毕生绽放,但《千里江山图》却像永生花一样历久弥香,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在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它更作为中国水墨画的代表,被张艺谋导演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展现在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震撼了整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每展出一次,画中的颜色就要掉一点,所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只公开展出过四次:上世纪50年代一次、80年代一次、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一次、2017年一次。</p><p class="ql-block">在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览,这幅《千里江山图》为重点推出的展出画卷,引发了观众浓厚的兴趣。据说排队4个小时,进去之后只能看5分钟,人山人海,连午门的门槛都要被人们踏破了。</p> <p class="ql-block">2022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片段在虎年春晚节目中大火“出圈”,青绿色成了流行色,青绿腰也被模仿追随。</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欣赏一下整幅的千里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