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

平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乡务农时,三个女生在一起,因为已经落户就是农民了,也被分配了自留地(大概一个人1.3分),这是计划经济下集体管制的一个可以自由支配和发挥的私人财富空间,可以种些自给自足的蔬菜等,生产队只分配口粮,其它调剂全靠自留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得到地时并没有分配到个人财产的欣喜,因为不具象,还理解不了从土地到物质的发展过程,很不珍惜地空了一段时间,农民发话了:地不能空着,不能浪费,俺们惶恐地赶紧筹划怎么不让地空着。初时不知种啥好,俺突发奇想:好的籽棉不是要一块多一斤,何不种点棉花?管理省事还来钱,生产队长说:不可,那是经济作物,是国家计划作物,不能随便种。于是请教农民,撒什么种、哪里有种等问题。知青请教问题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荣誉感与积极性,悉心教导起来:菠菜种子有尖尖,撒的时候不要让尖尖碰了,否则不出芽,韭菜种一小畦就行,会发很多,我家有,挖一点移植给你们……。依言撒下N个种:扁豆、南瓜、丝瓜(要搭架子,以后才知道)还有玉米、豌豆,莴笋、萝卜……,最神奇的是对于节气的理解与应用:白露之前之后种萝卜品质截然不同,上午十一点白露,十二点种下的萝卜绝对不好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个女知青有四分多地,怎么也种不完,蔬菜费时费力费水,但是地如果空着农民绝对不答应,于是种麦子,种玉米。麦子、玉米要施一两次肥,农民对知青是宽厚的,因为知青住的房子是集体财产,知青便成了集体财产一部分,生产队的肥料知青随便用。但蔬菜主要用尿素,靠平时积攒的尿液来提供营养,这就要靠自己了。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农村的厕所里都有尿桶,积攒的尿液为什么不及时倒掉,那是土地变现的加油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蔬菜种植护理不易,成熟期到了同样不易,一熟一大片,我们不会拿到集市上去卖,于是天天萝卜稀饭、南瓜稀饭、莴笋稀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一分地等于60多平方米,如果现在还在农村,还有那块地,是不是可以自建房?再把房子租出去,用租金买菜是不是省时省力省尿更划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