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萧飒suping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母亲,是北方的豪爽、南方的秀美。</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典型的山西人,1米77的身高,也算那个年代的“高富帅”;豪迈的军人气质在父亲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典型的四川人,年轻时身材瘦小,家境好,有文化,绝对的“小鸟依人”</p> <p class="ql-block">从我记事起,我常常坐在父亲的怀里,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记得他最爱唱的两首歌《抗大校歌》、《志愿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苏润海 ,1925年6月出生在山西省清徐县平泉村。他家中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p><p class="ql-block">旧时代的中国农村,男孩子是家中延续香火的希望,爷爷是个账房先生,所以,父亲也有机会读了几年私塾。</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父亲,聪明机智,被当时的游击队相中,在敌后为游击队传递鸡毛信。到了1936年9月,正式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他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nbsp; &nbsp;1938年2月经党组织介绍参加八路军~晋西北军区第一师,历任勤务兵,通讯员,战士,班长、排长。经过战争的洗礼,在部队的大熔炉里的磨练,多次受到嘉奖。当然,战争的残酷也给他造成左耳失聪。</p><p class="ql-block">由于表现突出,1940年,15岁的他进入延安抗大总校学习。同年参加了朱德青年队(后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父亲是一个有着革命理想和情怀的铁血男儿,在抗大学习期间,编写剧本,创作发表的剧本有【师义延】【抗大精神】。</p><p class="ql-block">曾任晋西北军区第一师参谋。</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入党,20岁的他成为工兵科第一批被发展的党员。进入工兵学校学习,任东北军区工兵学院区队长, 参谋,指导员。</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经工校党委批准,在工校一大队四队任指导员时立大功一次。</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在二大队五队任指导员时评为工作模范,通过全校全体英模评选,经校党委批准,代表工校出席了工程兵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在校期间,培训了850多名学员,三次被评为学习模范,一次工作模范,一次劳动英雄模范。立大功一次,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p><p class="ql-block">1950年作为先遣部队的工兵团,入朝参战,铺路修桥,确保前线物资的供给。</p><p class="ql-block">1953年工兵101团任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54年工兵25团任副团长</p><p class="ql-block">1956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8团任团长。</p><p class="ql-block">1963年被授予中校军衔曾获解放奖章。</p><p class="ql-block"> 父亲曾三次入朝,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他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更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苏润海是核基地的奠基人之一。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捍卫祖国安全和民族权益,1959年第一批和各专业学有所成的年轻战友们,听从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的奔赴大漠之巅的神秘禁区,将满腔热血化为对革命的忠诚,坚定地走上捍卫民族力量,捍卫民族尊严的最前沿,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血色拼搏永远奉献给共和国的军事秘境~罗布泊。从此,罗布泊不再是“死亡之海”,而是新中国追梦人的“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1959年,父亲苏润海作为国防科工委第21训练基地司令部第一任工程处长,跟随张藴玉司令员、张志善副司令员一同为核试验基地选址。</p><p class="ql-block">父亲说,他看到遍地盛开的马兰花,建议这里是否可以叫“马兰”?上报后,上级领导觉得“马兰”这个名字不错。从此,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马兰,就成为中国核试验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张蕴钰司令员曾于1992年撰写的《我国首次核试验记事》中明确指出,他们于1959年1月为核试验预订选场,就将中心位置订在东经41度50分,北纬89度50分的区域,并最终付诸实施,成为今天延续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壮阔而神圣的中国核试验场区,而马兰就是当年4月由蕴钰司令员、张志善副司令和工程处长苏润海三位最终定点定名确定下来的。</p><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在茫茫戈壁选址,那时候从将军到士兵,全部住在帐篷和地窖里,条件非常艰苦,苏润海和战友们在地上挖个大坑,上面铺些干草和泥土~地窝窝,就可以办公住宿了。每年春季的新疆,大风12级,汽车被刮倒,帐篷被掀翻。官兵们经常用身体护住仪器设备。不让大风吹跑。戈壁滩上水源奇缺,部队给养全靠汽车运输,喝的是又苦又涩的碱水,半碗黄沙半碗汤,有一份报告这样写道;‘因为喝了苦水,实验部队一天腹泻的人数达3700人。’冬季大雪飘飘,一下就有半人多高,早上起来连门都打不开,人要从窗户里往外爬;夏季烈日炎炎,裸露的地表温度高达七八十度。官兵们就在原始的条件下施工,人拉肩扛,没有机械作业,就用混凝土铸了一个大滚子,人拉着它铺就通往试验场区的公路。保证了大部队和试验器材源源不断经此运进场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6年时间就做好了一切试验准备。建了几十栋模拟高层建筑物,用以测试核爆威力。父亲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之余还编写完成了剧本【战斗在戈壁滩上】,被拍成话剧,在基地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在荒芜人烟的地方,要建立提供5万军民的生活区,那万丈高楼平地起,负责工程建设的工程处长就是我的父亲苏润海。他带领战士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短短几年建成就完善了生活区,并圆满完成了最重要的国家使命~核爆任务。</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华赤子,他们引以为荣的是,能够被挑选进入罗布泊,从事捍卫民族最高利益的崇高事业,肩负起维系民族安危的历史使命,他们所担负的重任是光荣而神圣的。</p><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核爆结束后,父亲带领战士们掩埋试验厂区内被核爆冲击波摧毁的建筑废墟。因此,又遭受了核污染,落下终身血液系统疾病。当第一团蘑菇云在空中散开,指战员们兴奋地从掩体跳出欢呼,都忘记了核辐射会给人体带来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罗布泊试验场区成功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父亲与基地和处里的战友们在试验场区都全程参与。</p><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23日子时,罗布泊南山地区----中国人民的怒吼再次响起。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父亲全程参与了地形勘察、填图及地下工程的全过程,并受命执行地下核保卫机密任务,于“零时”前一小时,完成核试验区核心警卫工作,只身最后撤离。</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苏润海响应党中央号召,作为军代表回到山西太原,支援地方建设。任职在山西省建工第八局军代表、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1977年,山西军区吕梁军分区任参谋长、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81,8月经北京军区批准离休。</p> <p class="ql-block">离休以后,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被太原第二十七中聘为校外辅导员。<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span></font>,经常为同学们讲述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鼓励孩子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讲述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建设历程,鼓励年轻一代好好学习,成为国之栋梁。</p><p class="ql-block">在父亲弥留之际,仍不忘告诫我们要好好工作,好好照顾妈妈;不抢救,不浪费医疗资源。他去的很安详,如同进入自己的梦乡一样……</p><p class="ql-block">1996年7月26日因肺癌不治,走完自己光辉的一生。享年71岁。</p> <p class="ql-block">我们朗诵《我的父亲母亲》,作者:大姐,苏东华</p> <p class="ql-block">当然,父亲所有的光环离不开他的革命伴侣,我的母亲彭崇满。正所谓“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彭崇满,1932年3月16日出生在四川万州云阳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她曾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950年,新中国处处洋溢着新时代的风貌,正值花季的她,在成都街头,跟着自己的两个姐姐,憧憬着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边走边聊的姐儿三在一处转角,被招兵的宣传所吸引,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女兵,引来母亲的一脸羡慕。在姐姐的鼓励下,母亲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决定~弃学从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妈妈在家里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的,很受宠。祖上是开中药铺的,她家里雇着好多工人。妈妈跟我说过,在她看来,刘文彩剥削、鞭打长工的事情是虚构的。小时候,家里富裕,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对长工都特别好。即便是日本飞机轰炸重庆,殃及她家,中药厂房被炸弹掀开,损失惨重,他们家都没有解雇一个工人。</p><p class="ql-block"> 她家除了哥哥(我的舅舅),姐妹四人都是在成都上的高中。她去参加志愿军,也是机缘巧合,按我四姨的说法,50年刚解放,原本要上女子师范的姐三,一天逛街的时候,碰上了大街上动员参军,三姨对妈妈说,老五,你去当兵吧!当兵好玩儿!一样可以上学。结果,妈妈就成为志愿军女战士。</p><p class="ql-block">妈妈是大家闺秀,又有文化。参军后负责教战士读书,也是文工团员。</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知识女性,她骨子里特有的气质、优雅,完全跟现在的人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初始,军队士兵无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国民党的起义部队的士兵,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孩子。母亲高中毕业,风华正茂,书生意气,18岁的她也算是知识女性。</p><p class="ql-block"> 入伍参军伊始,就被闷罐车拉到东北,参加半年的军训,这对她一个南方姑娘而言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她咬牙坚持下来,半年后脱胎换骨,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训练结束,被分到的部队是国民党的起义部队。她被任命为“文化教员”。</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期间,母亲跟随部队宣传队,不畏牺牲,在前方为部队鼓舞士气;在后方为前线做好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心中最美的女神就是“王芳”,也一直认为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就是母亲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0年彭崇满跟随丈夫奔赴大漠之巅的神秘禁区,在基地后勤部第一招待所做会计。这个招待所主要服务于当时中央军委来基地指导工作的领导人。一方面,母亲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克服家庭困难,照顾好婆婆、子女,免去丈夫的后顾之忧。为此,多次被基地评为“五好家庭”。</p><p class="ql-block">她对待战士、下属,如姊如母,无微不至,时常把他们请到家里,做一桌可口的饭菜。她曾是部队的文艺骨干,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祖国的国防事业。祖国核力量的强大有他们共同的汗水和付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尽管母亲一如既往的表达对党的忠诚,可由于出身一栏写着“地主资本家”,以至于一直被党组织拒之门外。在她退休之际,组织上找她谈话,征求意见时,她再一次向组织提出:不要级别,只求成为最先进组织中的一员~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就是那一代人的精神境界。经过不懈追求,她终于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在干休所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自掏腰包打印革命歌曲,组织军属,教唱革命歌曲,活跃和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她生病了。好久不见的老姐妹见到她真诚地说:老彭,你终于下楼了,太阳☀️都想你了。朴素的问候,承载了大家对她的关爱!也证明了她在大家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9日,5:35,母亲因病不治,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p> <p class="ql-block">妈妈走了,</p><p class="ql-block">此去再无归期。</p><p class="ql-block">生命没有奇迹,</p><p class="ql-block">相见只能在梦里,</p><p class="ql-block">人生三千疾,</p><p class="ql-block">唯有相思不可医。</p><p class="ql-block">从此你长眠,</p><p class="ql-block">我常念!</p><p class="ql-block">妈妈留在了昨日。</p><p class="ql-block">当火化炉内噼啪作响时</p><p class="ql-block">我才意识到您已化成一缕青烟</p><p class="ql-block">飘到父亲的身边。</p><p class="ql-block">你去了天堂,那里有您的血亲和挚爱,</p><p class="ql-block">而我从此无人再虚寒</p><p class="ql-block">只剩冷暖自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是人间留不住</span></p><p class="ql-block">只亮天堂那盏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余生再无你。</span></p><p class="ql-block">妈妈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妈妈!真的好想你,</p><p class="ql-block">想您时,已走远,</p><p class="ql-block">但愿来世续前缘,</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妈妈</p><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怀念你</p> <p class="ql-block">今天,当我想起父亲母亲那一代人的付出,我们要珍重的道一声,父辈是民族复兴的大功臣!他们舍自己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从未抱怨,身体力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