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部队基本到齐, Scotts大哥和嫂夫人也会在傍晚从红杉树国家公园辗转到孤松岭的小酒店汇合。 一切就绪, 早起大家兴高采烈到阿拉巴马咖啡馆体验了一把受欢迎的早餐。 看网上的评价真的不是一般的好, 体验后也感到的确如此,但一定要早点去, 晚了就要排队等候很久的。 我和禅鱼点的素食早餐好大一份, 的确是给登山人准备的。 网上点评不错 今日很轻松,大太阳暖暖的, 让人感到很懒散。 又逛到访客中心补拍一张指天划地。 过去自己一个人出去玩时会毫不犹豫地请陌生人给自己拍照, 后来逐渐感到不好意思, 觉得这么大年纪还要摆个什么姿势, 有点造作, 因此就只能在有同伴的时候才拍照这张照片, 所以有一段时间没有积累了, 竟然有朋友给我数着张数, 还一个劲儿问啥时候出新的指天划地图。“ 指天划地”是老爸给起的名字, 本来是一个自己总是做不到位的瑜伽动作, 有一段时间常常练习, 突然有一天朋友给我拍照后发现动作像那么回事了, 就每到一个有些讲究的旅游景点摆这个姿势留念, 现在已经积累上百个了,目标是一千张。 离开访客中心大家开车前往北部的MONO LAKE去闲逛,发现不虚此行, 这个湖真的好漂亮! 看解说还是美国最古老的湖之一。 周边高山溪流带着丰富的矿物质汇聚在干热的盆地常年蒸发, 留下了这个比海水盐分比例高出2 倍的盐水湖, 可以列入世界奇湖前20名呢。躺在上面会下沉吗? 新修的木板栈道。据说公园说一个叫Mono湖保护组织的自愿者机构维护的。这个组织是在1941年加州水利局搞那个东水西调工程差点搞残了这个湖时成立的民间对抗机构,逐渐赢得了大众及政府明智人士的支持,才保住了这个美丽的湖区。 公园的维护人员基本都是自愿者 湖中的Tufa。学名是凝灰岩。据说这里的凝灰岩是最典型的。之所以这么高这么突出,也是因为东水西调工程使得湖水水位降低,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准。 湖边的树,很沧桑的感觉。 这身衣服经常被当做公园的工作人员被问路。 这个景区经常上照片。徒步进去的时候要小心鞋子,不要一脚陷在盐地里。 大作家马克吐温在1861-1866期间在内华达山脊地带有过6年的淘金冒险经历, 写下了半自传体小说《苦行记》。在这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小说里, 对MONO LAKE的描绘算是比较优美宁静的段落:“莫诺湖位于死气沉沉,光秃可怕的沙漠之中,周边是两千尺高永远云遮雾绕的山峰。 它庄严孤独, 像一位居住在星球上最孤独地域的孤寂的租客,周边如诗如画的风光也没给它增添啥亮点。”马克吐温还称湖中盛产的丰年虾为WORM,也很鄙视当地原住民加工吃食黑碱蝇, 但对大自然生物链的奇妙做了相当艺术的描述:“Providence leaves nothing to go by chance. All things have their uses and their part and proper place in Nature's economy: the ducks eat the flies—the flies eat the worms—the Indians eat all three—the wild cats eat the Indians—the white folks eat the wild cats—and thus all things are lovely.” 据说MONO湖还是美国第二大候鸟栖息地, 仅次于Great Lake。 你在加州海滨随便问一只海鸥的出生地, 说不定它会告诉你“我的家乡在MONO LAKE” 呢。 从MONO湖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小镇叫做Lee Vining,记得在一本杂志介绍攀冰的文章介绍过。镇子不大,小酒店和餐厅到招牌都与优胜美地公园有关。原来这里是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东缘口最近的小镇。决定下次来的时候就从这里回到西海岸,顺便就把那个半拱穹爬了,据说是俺们菜鸟的极限版。 晚上见到Scotts 大哥和嫂夫人,七个人凑在一起吃了顿晚饭,筹划好三位女士半夜2点出发, 男士们4点出发, 就各回各屋整装休息了。 没有想到睡得很实,是闹钟给吵醒的。 赶紧冲个热水澡, 彻底清醒一下, 再最后检查一次行囊。临时改变主意往新买的登山包里又装了三瓶水,不想中途喝加消炎粉的水了。 临出门前又塞进去两只苹果,决定登顶后在山上美美的吃, 然后就跟大家一起进山了。 禅鱼和被临时抓来当保镖的大海昨夜都没睡踏实, 可是刚进山就走得飕飕的, 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我和嫂夫人始终迈着梦游步, 希望自己不要在没有登顶前出现啥高反症状。 入口处留影 一路山时不时按灭头灯仰望从Portal中间穿过的银河, 那么幽深, 那么广阔, 那么神秘, 自己那么渺小……. 感觉不一会儿的功夫就东方欲晓了。 朝霞映照在岩壁上, 反射出金色的光芒。 这个时候觉得毛爷爷的诗词还是很应景的: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破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 手机的闪光灯怎么都摁不灭 知道为啥叫孤松岭了。 路上多次与一对带着一只小狗的姐妹俩相遇交错, 后来在山顶时了解到, 她们是前几天已经登顶的妹妹陪着姐姐登顶, 妹妹走到一半就下撤, 姐姐继续攀登。 刚到97道湾的时候, 4点钟出发的男士们就追上来了, 但是单单缺了Scotts大哥. 嫂夫人开始担心了, 怕他迷路, 怕他出事故, 怕他出现高反, 不经意流露出的恩爱让人羡慕。 登上97道湾算是差不多一半的路程了, 体力还行, 也没有高反, 只是没有办法走得更快。 看着每一道湾就攀升不到1米的山路有点着急, 如果不是明令禁止,说不定会手脚并用直线爬上去, 这样会快很多。
走完97道湾就到了“黑风口”, 翻过山梁后的线路就难了些, 算是在山脊上行走,风也大,气温也越来越低, 不过远远的可以看到顶峰了。 路上看见许多人轻装登顶, 原来他们是从John Muir 线路上来的, 通常不需登山证。 这些人会把行李丢在黑风口, 拿上一瓶水走最后一段山脊。 看他们登山, 简直就是在石头上跳跃, 羡慕之外也没有啥激励作用, 还是走得很慢, 时不时贴在岩壁上给他们让路。 不过这些大姑娘小伙子到是都很懂事, 一个劲儿的鼓励我: You are doing good, Keep moving,You will make it。 自己这个时候最喜欢听到的话就是:You are almost there。 其实在抵达山顶前2小时就听下山的人告诉我还有半小时就到了。 每次听到都选择相信, 快走几步, 然后就又慢下来。 当然景色太对胃口, 东张西望也占用了不少时间。几年前自己就不敢一心二用了。 登山时看景一定是双脚站平稳了再抬头张望, 看够了后再开步走,就连喝口水都要停稳了后再拿出水壶, 喝完后再走。其实爬山的时候磕了碰了不要紧, 就怕一不小心崴了脚, 成了同伴的负担。 景色不是一般的好啊!
山,
刺破晴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柱其间。 中午时分终于看到了那间1909年建的山顶石屋,也遇见了开始下山的禅鱼, 大海, 师傅和远山。 登顶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只苹果啃了,一个不够又啃了一只, 那叫一个甘美!这个举动引起了周边人的羡慕, 很得意。 吃过苹果疲劳感也一扫而空, 感觉过去的9个小时不曾存在过一样。 四周转悠了几圈后来到签到处签字, 还留下了帽子上忘记啥时候戴上的一枚加拿大枫叶别针作为纪念。 下山的时候正遗憾没有同伴给拍指天画地图, 远远的就看见嫂夫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原来她一直没有等到Scott大哥,就自己上来了。 两人结伴返回顶峰, 美美地拍照又拍照。 流连忘返磨蹭到远山用对讲机呼唤我们早点下山, 他们已经走出黑风口快到97道湾了, 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开始返程。 目前为止海拔最高的指天划地图。海拔4421米。有一点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感觉没有?
极目远望不见海 望穿双眼还是山!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难到是不难, 就是感觉下山的路比上山时长远, 尤其当出现伤痛的时候。 嫂夫人膝盖旧疾下山时发作, 每走一步都很艰辛, 上了药膏,绷带, 吃了止痛片都没有太大效果, 只好忍着。 忍一时容易, 忍10个小时就是人品了。 嫂夫人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在她后面跟着, 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自问自己是万万做不到的! Scott大哥早早就开车在山口等着啦, 邻居居然就是那位一路交错一同登顶并在山顶欢笑相互拍照的姐姐的妹妹。 很可惜我们没有跟那位姐姐一同下山, 记得那位姐姐说要在半山露营的。 洗过澡吃过饭, 真是感觉累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睡着的, 只记得第二天早上精神焕发, 打理行装踏上返家的旅途。飞机上还做了一个禅鱼给的面膜, 吃了一碗泡面。 后来躺在家里舒服的大床上, 满脑子想的竟然都是明天办公室要处理的事情, 回忆的工作留给空闲的时间做。
先生总是说我脑子里有一个切换开关, 好像是有这么个装置。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