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沟村——新平堡

徒步者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 张 桓 刘银堂</p><p class="ql-block">审 核 : 刘桂成 张天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家园和精神的象征,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几千年,是中华儿女心中不朽的丰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一河北段——</i></b><b style="font-size:20px;">桃沟村——新平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银堂虽然在养伤,但心思一点也没有离开长城 。今早五点的就把我叫了起来,叮嘱着我把运动记录手表带上,为我准备好了路上用的果蔬。吃完早餐,他用车将我送到了昨天下山的桃沟村,在村口的桥下我们相互告别。</span></p> <p class="ql-block">  看山势今天的难度并不大,新平堡镇属于相对平缓的地带。</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村民指引的方向上了山。山虽然不很陡峭,但沟壑较多,爬上爬下的也蛮吃力的。</p> <p class="ql-block">  走了不一会一座敌楼出现在我的眼前,由于较早又加上雾气,看的还是有些模糊。就叫它桃沟村到新平堡1号敌楼,以后顺排。</p> <p class="ql-block"> 桃沟村——新平堡1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又翻过几道沟壑,看到一个方形的敌楼,与它有四五百米左右的又有一个圆形的敌楼,没多久一个较大的烽火台在山的边缘耸立着。</p> <p class="ql-block"> 桃——新2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3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过了桃——新1号烽火台,长城跨越高速公路,向对面的山上爬去。</p> <p class="ql-block">  过了高速公路后,路边竖立着一个已经残破的敌楼,长城向山上延伸,接着在山顶折了个直角弯进入了平远头堡村,从此我们随着长城就来到了山西省境内。</p> <p class="ql-block"> 桃——新4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2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进了村口就是一个方柱型的敌楼。也许这地方地处三省交界,古代又是国界,同时比较繁盛的边贸口岸和马市,商贸气息浓厚,因此经常受到蒙古少数民族的袭扰,在这种条件下,长城的修筑就显得极为重要。城墙修筑的厚实坚固,敌楼,烽火台设置的很稠密,间距200多米左右就有一个敌楼 ,每个敌楼北面不远处伴有一个烽火台,当时已属于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村名多以堡和墩命名,可能与长城的修筑有着直接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桃——新5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6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7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3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4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8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5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9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6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0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在墙根下乘凉</p> <p class="ql-block"> 桃——新11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8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2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9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0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3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1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4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2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5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6号敌楼 </p> <p class="ql-block"> 桃——新17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8号敌楼 </p> <p class="ql-block"> 桃——新13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9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20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4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21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5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16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村民家门额上写着“满园春”</p> <p class="ql-block">  闲散的村民在墙阴下乘凉拉着家长里短</p> <p class="ql-block"> 牌匾前一颗百年的老树</p> <p class="ql-block"> 桃——新17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22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8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23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长城到新平尔村西头时形成了一个由东西转向南北的直角弯,弯角处竖立着一块界碑,正面写有“山西”,背面写有“内蒙古”的字样,说明我们已经正式的由河北进入山西境内了。去年3月29日从山海关老龙头出发,累计经过两个多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徒步行走</span>(去年5月6日在北京延庆刘斌堡摔伤后回家养伤,到今年4月29日再次行走至今),我们已经翻越了燕山山脉和一部分阴山山脉,现在终于到达了山西的太行山脉,兴奋地心情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桃——新24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19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30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31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32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33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20号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桃——新34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桃——新35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  长城进入到了新平堡镇的西马市口,这里是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现在我们站着的地方是西马市口,出了这个圆门就进入到了内蒙共和县古城村了。所以这里又有“鸡叫一声,闻三省”之说。这里是河北(张家口环安县桃沟村)山西(天镇县新平堡镇)内蒙古(共和县古城村)的交界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长城向西南进入了新平堡镇。</p> <p class="ql-block">  新平堡是个较大的乡镇,居民比较多,镇上有一所小学校。由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所辖,号称是山西第一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隘口。是天镇县四大古堡(新平堡、平远堡、保平堡、桦门堡)之一。</p><p class="ql-block"> 城中设有北门和东门,北门叫“镇虏门”</p><p class="ql-block">东门叫“迎恩门”,现在只修复了北门。新平堡的古建筑仅存的只有城堡中心的“玉皇阁”了。</p> <p class="ql-block">  过去这里商贾云集,富庶一方,由于城市化和三年疫情影响,年轻人纷纷的离开了这里,新平堡和它的商业街已失去它往日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村民住所除了被遗弃的破旧不堪的危房外,大多数的房屋都是紧锁着的。</p> <p class="ql-block">  今天共行走16.8公里,爬升409米。</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0日晚于新平堡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