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蔡氏洛阳堂新老派序讲解(3)

蔡宝瑶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湖北蔡氏洛阳堂新老派序讲解</b></p><p class="ql-block"> 作者 蔡宝瑶</p><p class="ql-block"> 民国五年丙辰年(1916年)所续新派序:“历昭显承,克绍宪章,贻谋广远,际会赞襄,从周继述,立汉纪纲,名贤代起,绪振书香。”当时谱局号召全族宗人必须依照此派序取名(后来两次续谱字派略有变动)。</p><p class="ql-block"> 1987年丁卯年续谱,在丙辰年(1916年)所续派序的基础上略有改动和增加,派序:“历昭显承,克绍宪章,贻谋广远,君谟群扬,从周继述,兴汉纪纲,名贤大起,绪振书香。祖传礼义,德才高尚,春秋经纶,永耀宗康,盛昇源本,长发其祥,宏图庆锡,万年隆昌。”此派序由于字派太长,没有给将来留有余地,未推广。</p><p class="ql-block"> 2008年戊子年续谱,在前两个派序的基础上有所改动,派序:“历昭显承,克绍宪章,贻谋广远,君谟宏昌,从周继述,兴汉纪纲,名贤代启,绪振书香。”希望我族二十四支(包括各分支)必须依照2008年戊子年续谱时所修正的新派序取名,部分宗亲利用“历、立”,“昭、召、招(断堤口支用招字取名的甚多)”,“显、选(宜都分支)”同音字作了字派,已经办了身份证的,既往不咎。今后任何宗亲不得随意更改以上派序。</p> <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蔡邵、小塌寺支(桥市镇)蔡氏老派序:“兴志鼎国,应试光遇,际逢昌运,孝友宜承,尊祖敬宗,正德厚生,一本克崇,万世永敦,传为家宝,以启后人。”这个派序约有六百年的历史了,只有个别分支(建始县花坪镇黄木垭)使用了几个字派。这个四字句老派序与下面的五字句新派序又差不多是同一时期使用。因为在此之前,还有“绳文继彦福”更老的派序没有使用完,这也是“兴志鼎国,应试光遇”这个老派序没有得到完全和持续推广的原因。加之以后续谱又续订了“宗祖崇功德,本源庆久长。”这个新派序,故推广新派序也是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蔡邵、小塌寺支的蔡氏新派序:“宗祖崇功德,本源庆久长。传家怀孝友,定国尚忠良,先绪思宏振,前徽应永昌,文贤经世启,卿士远扬芳”万安堂(取洛阳桥原名为万安桥之义)。一九八七年丁卯岁合为洛阳堂。蔡邵、小塌寺支的“家”字派与众宗支“历”字派等辈。这个派序约有五百年的历史,实际使用有四百大几十年,是我族使用同一派序时间较长的一个派序。一九八七年后,宗亲间为了便于称呼,此二支逐步改为“历昭显承,克绍宪章”统一的新派序。以上新老派序包括小塌寺支的各分支有:洪湖市螺山龙潭村,湖北赤壁,岳阳市长安桥,建始县花坪镇黄木村、湖南临湘等地。</p> <p class="ql-block">  湖北洪湖市沙口总支蔡氏辈份:“世有哲士,志道日(必)光。家学经传,克绍成章。文明广大,中正贤良。承先启后,祖德宏昌”。这个派序康熙十五年(1676年)有先祖开始使用,至今三百四十余年。一九一六年续谱,由于全族重续了新派,沙口总支以“志道日(必)光”字派用完后,接着使用新派:“历昭显承,克绍宪章”。部分宗亲将“日”字派改为“必”字派,是因为“日”字不雅的缘故。新老派序的使用包括沙口总支的远方分支:沔阳西流河、宜都全福河大沟、江陵岑河、湖南临湘、府场船码头、蒲圻等地。</p> <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蔡白陈支明公老派序:“世学宏啟,传家有光,兴朝道德,华国文章,绍廷盛大,念祖隆昌,克承先绪,永远扬芳。”</p><p class="ql-block"> 这个派序已经使用了前面的“世学宏啟,传家”六个字派,本来第七个字“有”派可以持续使用的,结果改“有”派为“怀”派。属于家族负责人故意操作所为,导致现在的家族后裔迷迷糊糊,蔡邵支、小塌寺支与蔡白陈支同有“传、家、怀”辈分,而辈分又相隔两辈,争论不休。实际上是各有派序,字同音同而辈分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朝宗公的后裔(蔡邵、小塌寺支)既自康公的十六世绳宗公,第十七世文贵公在1436年时,为国效劳,助襄王从长沙府迁往襄阳,担任押运官(原来洪、海二公支系与蔡白陈支系同住在湖北的黄州、黄陂多年(两地相隔较近),文贵公支系居住在黄陂廖公铺,大约居住了七八代人,只因公事与蔡白陈支系在十七世分手)。公事完成后携全家迁到了京山县渔儿港姚家营,小住十七年左右后,文贵公于1453年左右又携幼子继洪公、继海公迁到了监利县银杏树、黄婆垸、小塌寺、叢阳树(螺山)等地。而朝栋公的后裔蔡白陈支,既自康公的第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十九世、二十世仍继续居住在黄州(谱卷记载这几世先祖均葬在黄州的陈家场和白家后)。虽然这两大支系已经分离,但是蔡白陈支的先祖仍然使用的原派序:16绳、17文、18继、19彦、20福,新派只用了“21宗、22祖”两个字派,(这两大支系同用字派十几世)。蔡白陈支的先祖二十一世、二十二世开始迁移到监利县朱河街(比洪 、海二公支系迁监利县要迟三代人左右,大约七八十年时间)。不知是什么原因,后嗣没有按照原派序“宗祖崇功德”取名了,改用两个过度派“23齐、24昌”取名,成了“宗祖齐昌”。从二十五世开始按照本支在朱河的续派取名:“25世、26学、27宏、28啟,29传、30家、31“有、(怀)”32“光、(历)”。1916年后,与众宗支合派:“32历、33昭、34显、35承”。</p> <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蔡氏辈份老派序:“祖宗世以,忠厚传家,子荪(生)代遵,孝弟(友)立善”。这个排序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民国四年乙卯年(1915年)塌耳垸支、断堤口支、观音寺支(包括蔡刘支)一起续谱又续新派:“显昭谟烈、佑启贤良、诗书克振、继述有光”。此派未使用。依照前面派序,按“祖宗世以,忠厚传家,子荪(生)代遵”这十二个字派取名的支有:长垸支、师姑桥支、塌耳垸支、道观咀支、断堤口支、沙坂支、城中支、观音寺支(包括蔡刘支和巫山分支)、西湾支、东湾支,西洲永固垸支的汪桥施家巷分支和巴东县分支。一共有十一支的宗亲使用了这个派序,是我族使用同一派序支数最多的一个派序。尤以塌耳垸支、巴东分支延续使用老派序时间为最长。其余支在一九一六年续谱后,在“子”派后已改为新派:“历昭显承,克绍宪章”。塌耳垸支自一九八七年续谱后,“子”派后逐步改为:“历昭显承,克绍宪章”的新派。“荪”派为何要改为“生”派,据说是好取名的缘故。“生”与“历”同辈,“代”与“昭”同辈。(虽然有十一支使用了这个老派序,但是,多数支使用的字辈数不一)</p> <p class="ql-block">  观音寺支,在三百年前,独支确立的老派序:</p><p class="ql-block">近君宽维,世兴永昌,</p><p class="ql-block">先德培厚,传家忠良,</p><p class="ql-block">修善有庆,长发其祥。</p><p class="ql-block"> 观音寺支实际用字辈:1、“近君宽维,世兴永昌,忠厚传家子,历昭显承”。2、“近君宽维,世兴永昌,先德培(传)家子,历昭显承”。</p><p class="ql-block"> 为何宗人所用字辈与老派序有区别,是因为在同治壬申岁(1872年)时,也就是“昌”字辈的人才出现,杨湖岭与周边的断堤口支、蔡刘支、道观嘴等支合派了,其原因是这几支相隔很近,只有几公里,宗人经常相会不便称呼,经协议合派成功。当时合的众宗支的派序“祖宗世以,忠厚传家、子荪代遵,孝弟(友)立善”。观音寺支使用字派:1、“君友维世兴永昌,忠厚传家子,历昭显承”。这是幺房,繁衍的慢一些,合派时“忠”字派才出生,所以在昌字派后就按照众宗支的“忠厚传家子”取名了。“子”字派后,启用一九一六年续订的“历昭显承”新派。另一个房头使用字辈:2、“近君宽维,世兴永昌,先德培(传)家子,历昭显承”。这个是长房的,长房的繁衍的快一些,合派时已经有了“先”“德”“培”几代人,只有少数“传”字派的人未出生,“培”和“传”是一辈的,所以培的后面有个括号(传)字。从上可以看出,合派后幺房的用了众宗支的五个字派,“忠厚传家子”,长房的一部分人用了众宗支的三个字派“传、家、子”,一部分人用了众宗支的两个个字派“家、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如何合派?下面先展示平利宗亲用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1世、2兴、3永、4昌、5先、6德、7培、8厚、9传、10家、11忠、12良。(陕西平利县从观音寺支迁出去的,他们在继续使用老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下面是观音寺支的实际用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1世、2兴、3永、4昌、5忠、6厚、7传、8家、9子、10历、11昭、12显</p><p class="ql-block"> 1世、2兴、3永、4昌、5先、6德、7培、8家、9子、10历、11昭、12显</p><p class="ql-block"> 上下的相同序号相合,你就知道谁和谁是平辈了。比如,观音寺支杨湖岭的“子”字派与平利县的“传”字派同辈。观音寺本支的“培”字派与本支的“传”字派同辈。</p> <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西洲永固垸支,位于黄歇口镇吴桥村。所用字辈:“学元必秉以,忠厚传家(宝)子(善)”。“家”与“宝”同辈,“子”与“善”同辈,“子、善”派后启用新派:“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西洲永固垸支巴东县分支使用老派:“学元必秉以,忠厚传家”。接着使用“子荪(生)代遵,孝弟(友)立善”的老派。其原因是一九一六年续谱时,老屋的家春公到巴东县走访登录,巴东罗坪的家福公说后嗣没有字派取名了,当时“历昭显承”的新派序还没有建立,家春公只有将老派序“子荪(生)代遵,孝弟(友)立善”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了巴东的家福公,家福公病危时,又将字条交给了巴东罗坪的蔡文生(保存至今)。自2008年后,凡未办理身份证的宗亲已改为新派序:“历昭显承,克绍宪章”。“荪(生)”与“历”同辈,如此类推。</p><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西洲永固垸支建始县长梁乡百股村分支使用派序:“学元必秉以,忠厚传家”。接着使用“祖、习”。此分支丙辰年(1916年)参与了老屋(西洲永固垸)的续谱,因建始县长梁乡分支的先辈住的草房子,房子起火将谱书烧了。口传将派序误传成:“厚传家祖,習山孝友,子荪代遵”。由于失联九十余载,“历昭显承”的新派序长梁乡的宗亲不知道,直到2008年老屋的人找到他们才得以团聚。自此以后,凡未办理身份证的宗亲已改为新派序:“历昭显承,克绍宪章”。“祖”与“子、善”同辈。“习”与“历”同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许多支釆用相同的字续派,实属字同音同而辈份不相同,现讲解以下三处:</b></p><p class="ql-block"> 1、许多支使用了“传、家”二字作为字辈,蔡白陈支的“传、家”两个字辈,与监北众支支的“传、家”两个字等辈,同属于自康公的二十九世和三十世。蔡白陈支的祖先迁到朱河后进行续派,当时是否参照了监北众宗支的派序,不得而知。如果没有参照,那就是巧合。</p><p class="ql-block"> 2、蔡邵支与小塌寺支的“传、家”两个字派,分别是自康公的三十一世和三十二世。与其它支的“传、家”字辈不能等同辈份。分别与监利其它支的“子、历”两个字派等同辈份。</p><p class="ql-block"> 3、平利县的“传、家”两个字辈,与监利众宗支的“传、家”两个字辈不等同辈份。平利的“传、家”两个字辈分别与监利观音寺支的“子、历”两个字辈等同辈份。</p> <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新沟支以及师姑桥支的团州分支有字派:“建功宝善,历昭显承”。新沟支还有:“之朝廷选,历昭显承”。部分房头使用:“之朝宝善,历昭显承”;“之朝廷善,历昭显承”;“之功宝善,历昭显承”;“之功家善,历昭显承”。此为“之朝廷选”与“建功宝善”两个派序的合用。另有部分房头使用:“光照家(宝)善,历昭显承”</p><p class="ql-block"> 此支已用老派序有如下几个,均自二十一世开始,福、华二公派序:</p><p class="ql-block">“正大光明尔伦(位)学之朝廷选”;</p><p class="ql-block">“正大光明尔伦(位)学建功宝善”;</p><p class="ql-block">应隆公派序:</p><p class="ql-block">“承世光正尔位学之朝廷选”;</p><p class="ql-block">应瑞公派序:</p><p class="ql-block">“伸之尚必国正天光照家(宝)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为何出现“之朝廷选”和“建功宝善”两个派序混合使用?我个人认为与一九一六年谱局的号召有关,谱局要求各支以“建功宝善”为公派,公派使用完毕后,再釆用“历昭显承”的新派取名。出生早的人用的原派序,出生迟的人用的公派。还有与同房头或同胞兄弟要求使用同一派序有关。还有与部分宗亲个人的喜爱有关。所以给人有一种两个派序混合使用的感觉。凡是支上有“功、宝、善”字派的,都是响应的理事会的号召。全族有沙坂支,师姑桥支,长垸支、西洲永固垸支,包括新沟支和渔阳支,一共有六个支出现了这种情况。族中还有十来支未响应谱局的号召,还是顺利地过度到了新派序。谱局为何要作这个决议,我曾与理事会的同仁一起研究过,未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待后人进一步研究。</b></p> <p class="ql-block">  湖北潜江市渔洋支辈份:“正士光文,明孝友(宝)善,历昭显承”;“正士光文,行孝友善,历昭显承”;“正士光仁,义孝友善,历昭显承”;“正士大升,明孝友(宝)善,历昭显承”;“正士大德,厚孝友善,历昭显承”。</p><p class="ql-block"> 这一支是以每个房头相隔一至三个字派来区分使用字派取名。至于每个房头为何要区分相隔几个字派取名,也许是由于当时的团结不良,也许是当时的先祖对各房头有区分的思想理念,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市柘福寺支(毛市镇)辈份:“文逢朝邦君祥,正大光明。扬仁之仕世昌德,能为忠良。历昭显承”。“良”字派与我族其它支的“光”、“子”、“善”同辈。自十一世“文”字派至三十一世“良”字派,二十一派无杂派字,派序的使用做到了始终如一,也是我族使用同一派序的时间较长世代较多的一支。</p><p class="ql-block"> 柘福寺支有祖先迁移到宜都荷叶溪,派序相同,人口众多,一九一六年、一九八七年参加了洛阳堂续谱,二零零八年未参加续谱,还望宗亲及早寻根问祖。</p> <p class="ql-block">  湖北洪湖市蔡家埫支(峰口镇)蔡氏字辈:“正大光明,继体宜思孝,传家必有方,行仁遵典宪,为善守天常,德茂明斯立,贤登国永昌,益瞻文运启,世绪庆延长”。迁始祖蔡怀公,堂号为洛阳堂。一九八七年与监、洪、潜众宗支合族合派,蔡家埫支的“体”字派与众宗支的“历”字派同辈,如此类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以上有几个祖支的派序同有“正大光明”的字派,不得混淆,应予以区别,实属字同音同,辈份亦不相同。新沟支的“正”字派为二十一世;柘福寺支的“正”字派为十七世;蔡家埫支的“正”字派为二十七世。还有几个祖支的派序虽无“正大光明”,但也有“正”字派,辈份皆不相同,这里不一一列举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族各支派目对应及使用一览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下对照能知辈份持平与高低)</span></p><p class="ql-block">蔡邵支:庆久长传家怀孝友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小塌支:庆久长传家怀孝友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长垸支: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师姑桥: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团洲村:建功宝善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沙口支:志道日光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沙口支:志道必光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塌耳垸:厚传家子生代遵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道观咀: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断堤口: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蔡白陈:启传家怀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沙坂支:厚传宝善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城中支: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观音寺:德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平利县:德培厚传家忠良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巫山支: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西州垸: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永固垸:厚传宝善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巴东县:厚传家子生代遵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建始县:厚传家祖习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新沟支:建功宝善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新沟支:之朝廷选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渔洋支:明孝友善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柘福寺:能为忠良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西湾支: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东湾支:厚传家子历昭显承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蔡家埫:大光明继体宜思孝克绍宪章</p><p class="ql-block">蔡昺公:全元本大开先勋均锦汉</p><p class="ql-block">蔡昱公:新炳壁铭洪材德泰心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说明:蔡昺公支,在湖南华容。蔡昱公支,在湖南巴陵和监利县。(属于元定公世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