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高中毕业60周年。高中毕业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经过了一个甲子的风雨,年届耄耋的我们,愈发怀念的恩师的教导和同窗情谊,因而回母校一聚成了这一年来最热切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60年来,母校二度异地新建,校园逐渐宽敞、楼宇益发气派,每当登临,或欣喜、或赞叹,但却略感陌生。于是不少同学建议:这次回老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 60年世事变迁,当年的建筑大多已经拆除,好在原一区的房舍基本保存,并经修缮改建为王选事迹陈列馆。老校舍躯虽残但魂犹在,在这里与老同学相聚,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心有灵犀,同届的乙班和丙班也选择回这里纪念高中毕业60周年。</p> <p class="ql-block"> 过祖骥常年居住在河北沧州,且体能状况不佳,但越是离乡日久越是思念同学故旧,为了参加这次聚会,早早就回到无锡。</p> <p class="ql-block"> 吕雪梅腿脚不便,近年来鲜少出门,这次让子女专程护送来参加聚会。</p> <p class="ql-block"> 叶志英、马利骅、陈凯、王彭生等同学也是专程从外地赶来聚会。</p> <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报名参加的有34位同学,但有3位同学后来因各种原因未能莅会。另外,老班长刘建成因到得晚也未能参加集体照的拍摄,成为此次聚会的一大憾事。</p> <p class="ql-block"> 离开王选纪念馆后,我们来到当年的学校大门处,这里虽已建设一新,但依稀还能见到几分当年的模样。尤其可喜的是,在数度背街小巷改造中,仍保留了二中的老大门。这是改造项目的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了二中学子的母校情结,修缮了这一块可供我们怀恋、寻梦的心中圣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众多校友与我们一样,对这块当年读书成长之地怀有特别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触发了诗人的灵感,沈源生当即填词一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临江仙</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锡市二中毕业六十周年聚会</p><p class="ql-block"> 小巷深深藏旧址,访寻留影门前。书声响亮忆当年。感恩怀母校,交口赞前贤。</p><p class="ql-block"> 六十春秋弹指逝,青丝换作华颠。人生风雨说悲欢。一声多保重,期盼再团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沈源生 2024/5/1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作于同学聚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与乙、丙两班同学在天福苑用餐,大家济济一堂举杯互祝身体健康、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 钱圣南多年前就弃医从文,热衷社会活动,又是多产诗人,临此盛会自然笔不走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临江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锡二中高中毕业60周年班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钱圣南</p><p class="ql-block">空叹时光如箭,雁书沉影经年。伯牙清律破层峦。欣然吟月下,随分舞樽前。</p><p class="ql-block">数说青春幽梦,依依往昔余欢。闲愁无邪漫成烟。花颜浓淡改,心语浅深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05.18填于“天福苑”饭店</p> <p class="ql-block"> 60一甲子,不仅是一种计年,也是一个循环。60年前,我们同为稚气未脱的书生,从这里出发,迎接我们的是山雨欲来的时代风云。随后在风起云涌甚至地动山摇的时代变迁中,我们面临不同的际遇、沿着不同的路径演绎着各自不同的人生。60年后,我们又同以“退休老人”的身份,回到当年出发的校门,但此时已物我两非,自是感慨万千。于是在餐后我们继续留在饭店座谈,忆师恩、叙友情、说健康、谈人生……</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由傅耀良主持,曹岫云首先作了主题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中毕业60周年同学会上的发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曹岫云</b></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届大都出生于1946年,再过两年,就80岁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再漫长,我们正在走向人生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那么人生究竟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朝闻道,夕死可矣”。</p><p class="ql-block"> 如果到生命终结的时候,我们能带着一种清晣的人生观,潇洒地离开这个尘世,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关于人生,有两种说法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 人生是生产和消费的循环。</p><p class="ql-block"> 这个生产和消费包括了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人生就是这两者的循环。这个循环结束,人生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人生由命运和因果两条法则组成。</p><p class="ql-block"> 命运是经线,因果是纬线。这两者交织成的布,就是我们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带着各自固有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拿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初中时期我们碰到了大跃进,大炼钢铁,我敲过铁矿石。高中时期碰到了三年自然灾害,饿过肚子。大学里碰到了文化大革命。大学毕业以后不久,又遇到了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又有种种的社会变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个人的命运就承载在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命运之上。这与我们个人的主观意志没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还有属于自己个人的命运。比如拿我来说,出生在无锡,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兄弟姐妹6人,长这副相,就这个个儿,体质一般,运动、绘画、音乐都不擅长。上了那个小学、中学、大学,遇到许许多多老师同学,等等等等。这就是带有我个人色彩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所谓因果,就是我们在沿着命运前行的时候,我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对于每一件事情,我们采取正确的态度,就会有好的结果,采取错误的态度,就有坏的结果。这种因果的积累,甚至可以改变我们原来的命运的走向。</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与命运抗争。但是因果100%由我们自己主宰。</p><p class="ql-block"> 而在命运和因果这两只看不见的手当中,因果之手略强于命运之手。</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命运和因果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这几十年我就这么一路走来。</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还在工作,工作还很忙碌。我现在主要做两件事。</p><p class="ql-block"> 一件是,我创建了中国盛和塾这个企业家的学习型组织。现在又采用公司化和集团化的方式。现在参加学习的企业家是3万3千人。今年要做到4万3千人。在十年中要发展到50万人。即使是50万人,也只是中国企业总数的1%。</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是办学。我们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成立了“稻盛商学院”。把西方的科学管理和东方的经营哲学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这是创举。目的是改变商业文明的走向,从现在的以利己为主的商业文明,走向利他自利的商业文明。大家推荐我做这个商学院的名誉院长。</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人智商不高,手脚很笨,动手能力属于低能。但我也有两个长处。</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勤于思考。我养成了思考事物本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第二,在用文字表达思想这一点上,我具备自信。</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长处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是被逼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清查516的阶段,我被关了三年。原因是,我压根儿就不承认我自己没有的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就组织了一个“专打桥头堡”的小组,日以继夜,用车轮大战对付我。特别是在第一年,对我的批斗没完没了。目的是要我承认我参加了516,并要我交代背后的重大的阴谋活动。</p><p class="ql-block"> 这种莫名其妙的、荒谬的要求,以及无休止的斗争。逼着我开始冷静思考。我给当时无锡市的军管会主任写了一部万言书。</p><p class="ql-block"> 我说:你们专䅁组审查我,这个过程的主要和基本的问题,不是别的,就是你们对我的不正确的估计以及随之而来的不适当的处置同我的真实情况之间的矛盾;同党的政策正确政策之间的矛盾;同我正当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同你们自己内查外调的客观结果之间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和裹挟,我有缺点错误。但我不是什么516,更没有所谓516的阴谋集团的罪行。你们根据中央文件审查我,我无话可说。但是你们对我的基本估计是完全错误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封信,我居然被有关领导列为“保护对象”。三年后,我被释放。这时原以为志同道合的女朋友不要我了。</p><p class="ql-block"> 另外,分配工作后,我当技术员。但搞技术是我的短板。虽然我很努力,但工作进步不大。整整三年的青春就这么白白流逝了。吃了那么大的亏,我就经常会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事情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不能稀里糊涂,把这个事情轻轻放过去,那就太亏了,也太对不住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关我三年,原因仅在于: 是还是不是516。这么单纯至极的事实,为什么要搞三年?特别在江苏,这场运动还死伤了许多人。虽然说事过境迁,但我却不断地想,我死钻这个牛角尖,要把这个牛角尖钻通。</p><p class="ql-block"> 做一个明白人,把事情想清楚。这是我自定的信条。</p><p class="ql-block"> 从历时三年多的清查516这个事实当中,既可以引出非常消极的结论,也可以获得非常有价值的启示。这种启示可以用来指导自己以后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运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建立了我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简单至极: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不管表面上错的一方有多大的势力,不管他们一时占着怎样的统治地位,归根结底,就因为他们不对,他们最终还是站不住脚。</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个对,对的很深刻。所谓深刻,就是触及了事物的本质。那时,我才20多岁,自己以后的人生还长,不管别人如何,社会如何,也不管自己能力如何,我必须坚定自己的意志,做作为人应该做的对的事情,一以贯之,做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另外,利用这三年隔离审查的时间。我认认真真地读书。我把毛选四卷中,比如《论持久战》《实践论》等许多文章反复背诵。</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一场严峻的考验,我还学会了整理自己的思想,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后来,用文字表达思想成了我的一个强项。每当关键时刻,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谈恋爱,一封很有思想的情书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出国的时候,政审通不过。我就给有关当局写了一封信。道理说的很透彻,最后把他们说服了。从这时起,我的人生开始走入顺境。</p><p class="ql-block"> 我跟稻盛和夫能建立信任关系,我的文章起了很大作用。所谓以文会友,文章就是心灵的纽带。甚至可以跨越国界,把彼此的心与心连结起来。比如,2001年,在天津的一次经营哲学国际交流会上,在稻盛面前,我发表了论文,题目叫《百术不如一诚》。四个小标题是:成事在合作、合作在信任、信任在诚意、诚意在原则。</p><p class="ql-block"> 原则有科学的侧面和人格的侧面。科学的侧面就是实事求是。人格的侧面就是做作为人应该做的好事,不做作为人不应该做的坏事。</p><p class="ql-block"> 科学侧面和人格侧面相辅相成。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终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不断维持和提升自己的人格。</p><p class="ql-block"> 稻盛和夫宣布全世界的盛和塾都解散。但后来中国盛和塾没有解散,因为在我召集的临时董事会上,池田读了我给稻盛的一封信,就4分钟。稻盛当场就用红笔批示OK。到了2024年初,中国盛和塾从被劝散,到成功转型,我写的一封信起了很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还养成了与问题和困难正面对峙的习惯。只要我的良知告诉我,这是是正确的,我就会坚持。我不害怕得罪人。得罪了人我也不后悔。到了今天这个年龄,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高中毕业60周年庆典发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程国平 </p><p class="ql-block"> 年届八秩,聚首叙友谊,畅谈过往事,看着那么多同学,开心、精神,兴致勃勃,我真要感谢上苍,赐予我们健康,祝各位长寿!</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代,我来到这个世界。恰逢战乱,似乎预示着多事之秋将伴随吾辈人生。</p><p class="ql-block"> 二中六年。 1958年进入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留下的印象不很深刻。倒是动则摆擂台放卫星,随时表决心,游行去示威,热闹又新鲜。为达“劳卫制”挑灯夜战,日夜兼程。手持小铁锤,叮当敲矿石,震得虎口痛,难见矿石碎……还有,饥肠辘辘,等着铃声冲剌食堂,“喫则依顿想下顿”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p><p class="ql-block"> 正值青葱岁月,在毕业歌旋律的伴随下,怀抱着理想,我们高中毕业。</p><p class="ql-block"> 高中三年,充斥社会的“红专、白专”说教,深深地影响了所有学生和老师,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名校二中,首当其冲。那么多优秀老师,平心而论,都不同程度地缩手缩脚,校方也完全漠视或者不敢重视高考前的复习冲刺。对于我这种玩心重、不自觉者,倒也省力。除了听课认真,皆能当堂理解外,家中没有一本课外参考辅导书,做完家庭作业便万事大吉。几十年后,目睹后辈课程的深度、老师督促学生的上劲程度,真可谓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已是大潮的前夜,高考,意味着什么?虽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响亮口号,但个个心中明白透亮,不必多说。12年的思想教育和现实教育,忠诚的思想已在头脑中深深扎根。不管内心思潮如何,仍满腔热血,在毕业歌激情四射的鼓动下,充满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跨出了二中的校门。</p><p class="ql-block"> 不久后的岁月,无尽的颂歌、激越的战歌响彻云霄。在激昂而深情的歌声中,在满世界的鼓噪下,狂热了,不知所以然了,真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了。很快,在现实无情地教训下,开始慢慢懂事了。</p><p class="ql-block"> 见多了,长进了,有了判断力。 工作了,务实了,辛勤劳动,努力拼博,生儿育女,养家糊口。风风雨雨,走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一切成了过往。可以回望,绝不留恋,唯有少年同学的纯真友谊,经岁月的珍藏,愈加醇香醉人。我深深地怀念驾鹤西去的同窗。</p><p class="ql-block"> 唯有二中老师,人格高尚,学识丰富,修养很高。在六年的相处中,深受感染,他们的熏陶,让人终生受益。我深深地怀念他们。</p><p class="ql-block"> 将进耄耋之年,大型班聚,又将老同学召至一堂,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情谊满满,其乐融融。我要感谢成就此举的筹备组同学,感谢热心资助的曹班长,感谢所有的同窗兄弟姐妹!我要大声说,我爱你们!</p><p class="ql-block"> 敬天爱人,成了我的信条。老来起步,边学边做,力争无愧此生。</p><p class="ql-block"> 幸福度晚年,是我的目标。凡事不苛求,顺其自然,适可而止的中庸之道,也许是恰当的。动动脑筋。码码文字,走动走动,会会同学,有益健康。</p><p class="ql-block"> 以此与老同学共勉,我们的每天将都是灿烂的!各位定将福如东海享不尽,寿比南山树常青。 </p><p class="ql-block"> 谢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俞若琦同学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与病魔争夺生命控制权的精彩经历,她的乐观和顽强博得了同学们的一片赞叹。</p><p class="ql-block"> 过祖骥、马利骅、傅耀良、钱圣南、王彭生、郭耀基等同学围绕着身心健康、人生感悟、生活态度、社会现实等话题作了精彩发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朱听如因健康原因,拍完集体照就需要休息了,没能参加午餐和座谈会,但仍十分珍惜这次聚会,特地发来了书面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不能忘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一纪念高中毕业60周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听如</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原无锡二中1964届高三甲班的同学在这里相聚一堂,纪念高中毕业60周年。</p><p class="ql-block"> 这60年,我们从青春少年到耄耋老人。离开二中后,我们先经历了读书和务农,然后在不同的行业,以各种角色进入了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一路走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没有忘记,我们进入社会的起点,就是在无锡二中读书的那几年。在每位同学一生的轨迹中都隐含着无锡二中的基因。</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在中学时代的情景,像过电影一样,很多熟悉的老师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他们的授课、板书、答疑、沟通、表扬、批评、聊天……,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个性……。在二中这些年,所有这些都默默地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教导着我们。开阔着我们的思路,提升着我们的智力,满足着我们的求知欲,锻炼着我们的判断力,培养我们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一生中,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给我们授课,真是幸运!</p><p class="ql-block"> 我能回忆起的初中阶段的老师主要有,班主任(语文)孙景华老师、李秀琳老师,数学张文涵老师,平面几何许寄尧老师,语文肖国兴老师,历史吴佩兰老师,生物许志仁老师、陈克勤老师,体育王甫林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高中阶段,我记得的有班主任(俄语)孙泰老师,三角龚锡泉老师,立体几何阮扶九老师。代数周永菊老师、王汝霖老师,物理胡锡栋老师、黄菁培老师、吕玉其老师,化学赵敏音老师、潘承筠老师、谢力钧老师,语文史克方老师、钱永之老师、吴丹一老师,俄语刘昭明老师,体育王文斐老师……。</p><p class="ql-block"> 老师中联系最密切、最长久的是孙泰老师。晚年的孙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君子不党”。</p><p class="ql-block"> 高中期间的同学之情更是难忘。我们这些同龄人,每天在一起有8个小时甚至更多。上课、做作业、打闹、运动、吃饭……。那个时候绝大部分同学家都很贫穷,吃的穿的都计划供应(粮票、布票,六十年代初甚至连蔬菜都凭本定量供应)。同学们穿着都很普通,甚至破旧。大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学校食堂中午饭总是吃不饱。但是大家学习都很认真,相互帮助都很诚恳,体育锻炼却很积极,同学之间关系和谐融洽。高三时班里自发组织的航海(舢舨)活动是我们班的运动特色之一,让人永记在心。这项活动主要的组织者就是张程博同学,确实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同班同学在一起学习,通常少则3年,多则6年(初、高中)甚至更长的有12年(比如我和胡希文小学也在一起)。这是缘份!多么珍贵的同学情谊啊!</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以后60年的社会历练,经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和个人生活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对人生都有深邃的认识。我自己也在结合自己的经历,不断总结。</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的体会就是:</p><p class="ql-block">世界万物都是时间的函数;</p><p class="ql-block">人生一世皆乃活在概率中。</p><p class="ql-block">珍惜当下。</p><p class="ql-block"> 祝我们的同学们平和、健康、永葆活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05.18</p> <p class="ql-block"> 聚会刚结束,郭耀基的诗作就已经成稿,这是他对母校情结的抒发,也是全体同学共同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永远的母校情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学毕业60周年纪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郭耀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吟罢烟花三月佳句,</p><p class="ql-block">阅尽人间四月芳菲,</p><p class="ql-block">月季玫瑰紫罗兰争艳五月,</p><p class="ql-block">还留着一丝幽悠春意,</p><p class="ql-block">预展了几分醺酣夏韵。</p><p class="ql-block">携淋漓而不失熙和的南风,</p><p class="ql-block">沐热烈而不却婉约的芬芳,</p><p class="ql-block">欣然盼来同学群隔空的约定, </p><p class="ql-block">睽违六十年百求难遇的相聚!</p><p class="ql-block">忘不了的情谊撇不清的尘缘,</p><p class="ql-block">耋年同窗皓首学友重逢了,</p><p class="ql-block">在这深巷尽头的母校旧址。</p><p class="ql-block">学校大门依然静静矗立,</p><p class="ql-block">世事变迁中还剩一点慰藉。</p><p class="ql-block">如今成了旧址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是一座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诉说着百年身世;</p><p class="ql-block">是一面功勋墙,</p><p class="ql-block">收录着昔日荣耀。</p><p class="ql-block">门头上镌刻的大字:</p><p class="ql-block">无锡市第二中学,</p><p class="ql-block">那不正是念兹在兹的情结,</p><p class="ql-block">引以为傲的人生符号,</p><p class="ql-block">众生膜拜的共同图腾。 </p><p class="ql-block">一区校园还是那样敞亮,</p><p class="ql-block">阳光穿越通透的时空,</p><p class="ql-block">教室里依稀闪现青涩的脸庞,</p><p class="ql-block">窗户里仿佛飘出稚嫩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连同千百回脑里梦里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苏家弄粉墙上移动的你我身影,</p><p class="ql-block">小娄巷屋檐下滴湿的彼此肩头,</p><p class="ql-block">田基浜石路上结伴的脚步,</p><p class="ql-block">福田巷转角处突现的招手……</p><p class="ql-block">如痴如醉的中学时代又在眼前。</p><p class="ql-block">今日,倦鸟归巢游子依母,</p><p class="ql-block">沧桑百感浓缩一瞬间。 </p><p class="ql-block">东林书院的风雨声铭心镂骨,</p><p class="ql-block">后学津梁的石牌匾沦浃肌髓。</p><p class="ql-block">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散,</p><p class="ql-block">展望的嫩芽在这里绽开, </p><p class="ql-block">施展的枝叶在这里初现…… </p><p class="ql-block">春从来不语,</p><p class="ql-block">却温暖了世界,</p><p class="ql-block">师长的情操如春暖人;</p><p class="ql-block">花从来不言,</p><p class="ql-block">却香溢满人间,</p><p class="ql-block">师长的博学如花沁人——</p><p class="ql-block">一代名师匠心享誉吾城。</p><p class="ql-block">当年入校时是懵懂少年,</p><p class="ql-block">告别母校个个书生意气。</p><p class="ql-block">一个甲子的时光漫漫,</p><p class="ql-block">或有委屈,难免失落,</p><p class="ql-block">都凭“以友辅仁”的教旨消解,</p><p class="ql-block">象春天的雪一样——化开了;</p><p class="ql-block">一个甲子的旅途遥遥,</p><p class="ql-block">有尘埃飞扬,有凄风苦雨,</p><p class="ql-block">都因“明道进德”的校训释然,</p><p class="ql-block">象春天的花一样——想开了。</p><p class="ql-block">回眸处都有自重的修行,</p><p class="ql-block">岁月的领悟升华为淡淡禅意。</p><p class="ql-block">想起一个个去而不返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无论令人怀念还是不堪回首,</p><p class="ql-block">想起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学友,</p><p class="ql-block">无论依然健在还是已经故去,</p><p class="ql-block">都在年轮旋转里留下各自的轨迹。</p><p class="ql-block">时间的锐齿可以啮尽一切,</p><p class="ql-block">总有无数不可磨灭的记忆碎片,</p><p class="ql-block">斑驳的绚斓的都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黎明的残月依然清辉,</p><p class="ql-block">黄昏的落日照样炽烈,</p><p class="ql-block">今生不懈追逐璀璨生命,</p><p class="ql-block">山无遮,海无拦,人无悔。</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8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聚会总是短暂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友情却能恒久绵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面对面的会晤会逐渐减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在虚拟社区的交流会更持续、更广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愿各位同学保重身体,期待再次相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