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同学,如今大多是爷爷奶奶了,我们约定去白蒲古镇看望同学中的佼佼者钱德禹先生,探寻古镇白蒲的历史人文,于2024.05.17相约白蒲车站。我们有来自如东,海门,南通,海安,如皋,通州等地的同学,九点前集合,竟无一人迟到,可见同学们相聚心切,也佐证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守时可信。</h3> <h3>同学们一见面,都喜笑颜开,人人面部虽显岁月的痕迹,但不减少时的热情。</h3> <h3>我们的参观始于白蒲著名的古街“寿登百岁陈天祥之坊”,古街内曾孕育出数十名进士,秀才,状元,还有一街两府的属地管理,即街道以“秀才巷”为界,北半边属如皋辖区,南半边属通州辖区。古巷整洁,巷内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建筑,诸如“国共合作首次谈判”场所,白蒲八大家族顾氏居所等等。</h3> <h3>顾氏人家长寿基因影响了几代人,如今99岁高龄的老妪神清气爽,她乐意与我们的同学合影留念,同学许是出于“借寿”的愿望纷纷与老人家合影留念。</h3> <h3>能代表白蒲文化历史的除了古街,还有著名古寺“法宝禅寺”,郑板桥曾给法宝寺题名“藏经楼”,这座当今被后人修缮的古寺堪比园林,林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蜿蜒长廊,百花争艳,花木纷呈,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同学们纷纷在园内留影,我想,这影像记录会伴随我们终身。</h3> <h3>同学们人前背后都尊称“钱德禹”为老先生,这是因为老先生的一身“夫子气”,人低调厚道,但满腹经纶,我们请教他若干问题,几乎没有他不知的,比如,我问他,为什么佛教圣地内几乎都可以看到“回头是岸”的题字或牌匾,老先生能解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我的领会,佛学中的核心是“积善积德,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心有邪念,即刻回头”。</h3> <h3>造访钱府的高光时刻当数丰盛的家宴,客主满座三桌,白酒,红酒,黄酒齐备,各用所需。</h3> <h3>家宴十足的本帮烟火,高厨把五花肉烧成了“东坡”的口感,河豚鱼,蟹黄鱼圆,正宗的白蒲茶干,林梓潮糕,,,还没开宴,即令我“垂涎三尺”。</h3> <h3>席间同学们畅所欲言,频频举杯,无不欢喜,这样的家宴,比起任何一家酒店的盛宴都来的更亲切,更沁心。</h3> <h3>谁知盘中餐,碟碟皆辛苦,后厨一大摊,洗碗知多少。</h3> <h3>钱先生的乡村独栋别墅,屋后一汪池塘,播下几十斤鱼苗,适时可供垂钓,池塘面铺大片菱叶,塘边桃树挂果,指日可品,宅前月季簇拥,大片待熟麦田,一派田园风光,我们虽没留宿钱府,但可以想象清晨出户,那空气令人陶醉,谁不感叹今非昔比,,,,,,</h3> <h3>聚会是短暂的,印记却可以永恒,同学的友情比肩于亲情,愿我辈虽年逾古稀,但青心不变,活在当下,享受人生夕阳之美,不求来生,唯求健康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