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花别院,穿越千年风雅 作者:白春峰

山野听风

<p class="ql-block"> 题 跋</p><p class="ql-block">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之时,随市作协采风团往新民镇辛店村之茶花别院。吾等七人至,院主史文娟迎之。</p><p class="ql-block"> 文娟乃导,吾等入,且为讲茶道、花道、香道之妙。遂引吾等观其院,院阔五亩。入则见照壁,古朴雅致。有池塘,水波潋滟。见发呆亭,可憩息而思。有轱辘,古意盎然。亦有多功能厅,备传道研学之用也。又见荷塘,荷叶摇曳,中有小舟泊焉。</p><p class="ql-block"> 院中诸景,皆具韵味,可感主人之精心。此行也,获趣甚多,感其雅韵,亦得文思。遂记之以念,期后复游之。</p><p class="ql-block"> 编者按</p> <p class="ql-block">  5月17日中午在彬州市图书馆聆听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旭同志的讲座之后,秦逾前、连佐彬、蒙甲兴、赵沉、蒙娟丽等会员老师临时起意:“上新民采风走!”。我也踊跃报名,参与其中,于是就临时组成了六人组的作协采风团。</p> <p class="ql-block">  文友赵沉租了一辆七座的面包车,让我们上新民东坡村东立农业公司为她创作去赋能,文友秦逾前说,新民辛店村最近开了一家茶花别院,他上次去没人,吃了个闭门羹,心中总觉得有所遗憾。他建议第一站去茶花别院,第二站去张总的苹果基地采风,因他是新民镇小章人,我们一致同意,因为“客随主便”。</p> <p class="ql-block">  在出发之前,我给茶花别院的主人史总打了电话,她说她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汽车徐徐驶过豳风大桥,出市区,向新民方向疾速而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采风之旅。</p> <p class="ql-block">  茶花别院位于新民镇曹家店方向的辛店村,下午的一时一刻钟,高德地图将我们引领到了新民镇农业园区。隔着车玻璃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庄园,这便是文友老秦心心念念的茶花别院了。院子坐落在果园旁边,只见一座木质的大门敞开着,门楣上从左往右书写着“茶花别院”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六人到了以后,受到了院子主人史总的热情接待。史总名文娟,同我是老乡,且还是我的学妹。今天的她身着一件黄色的防晒衣,下身配一条青绿色的阔腿裤,犹如夏日里的春天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她的迎接与礼让之下,我们走进了院子里的一间茶室,茶室和餐厅是相通的,内有一张木质的茶案,一套仿古式餐桌。茶案前置有一条长凳,边上有三把木椅。</p><p class="ql-block"> 刚进门,正对面便是茶案,蒙娟丽、连佐彬和我坐在长凳上,秦逾前、蒙甲兴和赵沉分别坐在茶案旁边的木椅上。</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落座之后,史总便轻轻地坐到了茶案的主座上,点燃了一支香,插在了香炉之中。她不紧不慢地说:“听说老师们要来,我早早地就把茶为大家煮上了,大家舟车劳顿,一路颠簸,辛苦了!”她接着又介绍说:“这壶里煮的是白茶,大家先解解渴,消消暑。”她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在我们每个人眼前放置了一个茶托和品茗杯,并为我们每个人倒了茶水。</p> <p class="ql-block">  一向幽默风趣的文友秦逾前打趣说:“我在家一般都是牛饮的!来不及品就下肚了,今天慢下来,静下来,好好地品味一下茶味、茶趣和茶韵。”</p><p class="ql-block"> 茶室女主人,史总微笑着说:“借此机会,我给老师们讲解一下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是美的哲学。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点头示意受教。她接着讲:“茶道即茶文化,包括茶德、茶礼、茶艺等。在烹茶、品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宋徽宗就是一位喝茶高手。”</p><p class="ql-block"> 我说:“茶可以怀仁,亦可以启智。茶道说白了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感受美与和谐,在刹那芳华间体会永恒与久远。”</p><p class="ql-block"> “是的,接下来我为老师们泡壶黑茶”史总说。 </p><p class="ql-block"> 黑茶?今个是头一次听说,之前我只知道茶叶有青茶、黄茶、绿茶、红茶和白茶,这次真的是长见识了! </p><p class="ql-block"> 茶泡好后,她将茶汤倒入闻香杯中,放置在漂亮的杯托中,双手捧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闻茶汤,大家都纷纷表示茶很香。我说:“这味道好熟悉,像苦荞。” </p><p class="ql-block"> “是有苦荞茶的那种烘烤味。”文友蒙娟丽说。 </p><p class="ql-block"> “因每个人的味觉有差异,所以闻出来的味道也自然是不一样的。”史总微笑着说。</p><p class="ql-block"> 文友秦逾前说:“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宋徽宗有诗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并提出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思想。</p><p class="ql-block"> 这时,在茶花别院主人史总的强烈要求之下,秦逾前拨通了陈旭主席的电话,盛情邀请之下,陈主席欣然应允。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出发之前,我给陈主席打过电话了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  大抵四十分钟陈主席也从彬州城赶了上来。我们在茶室见到了我们的领导,他带着一本自己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春风吹》前来赴约。我把自己的座位礼让给了德高望重的陈老师。</p> <p class="ql-block">  茶室女主人史总正襟危坐、仪态端庄地坐在茶案前说:“非常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见到仰慕已久的陈老师,为了以表谢意,我现在亲自为陈老师和各位演绎一下宋式点茶,大家都知道,喝茶都是盛世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战乱年间,人们肯定顾不上。宋式点茶,已经被列入了我国的非遗项目,作为茶艺师,小女子不才,恰巧传承了这一技艺,恰巧又遇到了各位老师。宋式点茶,作为中国古代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将茶碾成细末后用沸水冲泡的饮茶方法。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峰。宋式点茶的步骤包括炙烤茶饼、捣碎、碾磨成粉末、过筛取细、注沸水、击拂茶汤等。宋式点茶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还体现了宋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史总娴熟地将提前研磨备好的细小茶末置于盏内,执壶将沸水冲点末茶,注汤调成极为均匀的茶膏,慢慢地加入更多的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直至均匀细腻的茶沫出现。在反复地击拂间,我看到了“珠玑磊落”、“粟文蟹眼”,看到了刚柔并济的力道与循序渐进。在她从容的仪表下,手腕不停地转动,作为手艺人她将“刚柔并济”展现到了淋漓尽致,在她的茶室里我看到了灵巧的态和从容的心。</p> <p class="ql-block">  点茶完成后,史总又在茶花上面为我们表演了茶百戏,她以茶沫为纸,呈现了宋茶之意;以茶膏为墨,还原了宋画之境,令人心旷神怡。由于人多她点了两次茶,画了两幅作品,第一杯是一朵花,第二杯写了一个“茶”字,真正的做到了“茶中有花”,“花中有茶”和“茶中有茶”。此时的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宋代,看到了《梦华录》中神仙姐姐点茶的样子。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血液中,大抵都流淌着两滴水,一滴是墨汁,另一滴便是茶水。</p> <p class="ql-block">  茶调制好后,她先给陈主席分了一盏,陈老师品尝之后,夸赞:“雪沫乳花浮午盏,白云满碗花徘徊,好香!茶汤细腻绵长,好喝!”</p> <p class="ql-block">  文友连佐彬说:“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中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文友蒙甲兴品尝后吟唐诗曰:“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p> <p class="ql-block">  我品茶之时,觉其状似粥,其味如豆奶,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一盏茶,经七次冲拂,起起落落才得暗香浮动;一滴膏,点入盏中,仿若水墨般晕染,晕出香气袅袅。吃时不觉,回首,已沧海桑田。这缭绕的茶香如同好友般淡而幽远,久而弥香。</p><p class="ql-block"> 茶意人生,苦涩与甘甜,浮华与沉淀,都在一盏茶中得以诠释与消解。朋友,来茶花别院品茗吧!用一盏茶的时光,静静地品味生活,心素如简,人素如茶。茶花别院的女主人不仅极具亲和力,更是知识渊博,她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茶道、花道和香道,让我们沉浸在这高雅艺术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接着,在她的陪同与指引下我们开始参观这座占地 5 亩的院子。大门内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照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旁边是一方池塘,池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给整个院子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继续前行,我们看到了别致的发呆亭,在这里,似乎可以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尽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还有那古老的轱辘,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院子里还有多功能厅,满足着各种需求。而那片荷塘更是美不胜收,荷叶田田,随风摇曳,塘中的小舟静静停靠在岸边,仿佛在等待着我们去泛舟,去感受那一份诗意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在茶花别院的每一处角落,都能感受到主人的用心与对生活的热爱。这里不仅仅是一座院子,更是一处充满艺术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精神家园。此次采风,让我们收获满满,不仅领略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我们带着满心的欢喜与感动,结束了这次难忘的采风之旅,而茶花别院的美好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