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生物多样性——空中的生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现便是最好的存在理由。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生物总是有着自己一套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特征。也正是这样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的家园五彩缤纷,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的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我也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水中的生物》和《陆地上的生物》的学习,我们来到了《空中的生物》一章的学习,本章包含“鸟类”和“昆虫”两节。有了前两章的学习经验和“同学课堂”的尝试,我计划在我带的几个基础好点的班级继续开展“同学”课堂。让我惊叹和欣喜的是在向学生说明本章学习开展想法后,各班都有学生纷纷主动找我表示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机会承担相应学习内容的学习展示(也就是上课)。如果你也是老师,你还有理由不同意吗?准备工作便从“得令”那一刻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物多样性是初中生物学中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替代的部分。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聚焦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种和生态的多样性,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结构和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及生态观。生物多样性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保护生物多样的意义,逐步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奠定基础,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生各自的准备过程中我没有进行太多的干预,只是对大方向和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做简单强调,所以最终课堂呈现的的样子都是学生原生态的真实模样。本次“同学”课堂,依旧还是采用了“三步走”的样态:先是“小老师”团队主讲大家同学,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并补充,最后是我的点评和强化。四个班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小老师引领,呈现了多样化的课堂环境和收获。这是学生间的自然生动的同课异构,相同的终点不一样的旅途。下面为大家展示一部分“同学”课堂的样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深度学习的特征包括学习内容的结构化、情景化、任务化和主题化。通过“同学”课堂,我看到了课堂的另外一面。对于授课小老师而言,收获和挑战并存的也是最大的。在准备过程中,小老师会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我要上好这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小老师们会主动熟悉教材,全面地搜集各种资料,模拟老师筹划着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期间他们的学习效能是高效的,至少是是高于大部分不承担授课学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听课的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会在听课中会不自觉得把自己当做了评委,拿自己与作为“小老师”的同学比,在聆听、互动、审视和评判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另一方,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监控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中打瞌睡的现象没有了,开小差的少了。自然,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达到“同学”的目的。每节课在“小老师”结束任务后,我总是会安排一个评价补充环节,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环节,让课堂“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我自己,我也是在同一节课堂中扮演了多个角色。从教师转向了学生、主持、评委等,客串并观察着整堂课。关注的学生更全面了,同时也从学生们身上发现了很多我们老师需要学习的地方,教学相长已不再是空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以促进学生学为目的“同学”课堂的开展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要根据班情学情和学习内容谨慎开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4年5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