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商山,雄踞于商洛市丹凤县商镇境内。因形似故汉字“商”而得名,是秦末四位隐士四皓隐居之地。商洛名称中“商”字就是源于商山。</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31日,被调派丹凤县商镇王塬村驻村,就在商山的脚下。每次去村里或回家的路上,都要放下车窗凝望着商山,直到消失在视野。也时常站在村前丹江边、村后土塬上远眺商山,商山就此“种”在了我心。</p><p class="ql-block"> “商”字的哪一“点”在哪里?有多高?啥模样?“商”字的左臂右膀在哪里?商山后山是什么样的?能不能来个户外穿越?</p> <p class="ql-block"> 急切想去探究一番。无奈初到,正赶上国省脱贫攻坚巩固衔接后评估,忙活了好大一阵子,探秘商山暂时搁浅。一等就是两个多月,在2024年1月初一个冬日暖阳天,鼓动两个同事第一次登上了商山山顶。</p><p class="ql-block"> 没成想,刚进山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从商山村板子沟口进山约500米,就踏上了石板铺就的台阶路。绕过三阶小台阶后,一个近乎垂直的“天梯”扑面而来。抬头仰望,一百多阶台阶就像一条蜿蜒的长蛇盘踞在松柏间,目测坡度在70度以上,就像印象中华山的千尺幢、百尺崖,心里顿时有些发怵。果不然,每登一阶台阶,大腿带着小腿高高抬起,侧着身斜着脚板,张嘴喘着粗气。没上几节台阶,心脏已是突突直跳,俩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只好抓住路边的树干大口喘气。</p><p class="ql-block"> 好在这段台阶路并不太长,休息了几歇后,终于登上了第一个平台处,眼前顿然开朗。极目四眺,四周景致一目了然。向上望,“商”字的那个“点”顿入眼帘,在四周逶迤连绵、莽莽苍苍的“左臂右膀”的拱卫下,显得鹤立伟岸而又肃穆神秘。向山下看,平坦开阔的丹江河谷东西绵延数十里,条条道路如经纬撑起了大地的骨架,不息的车流、鳞次栉比的高楼、白墙灰瓦的村舍、纵横的阡陌、劳作的农人充盈了血肉,蜿蜒的丹江如一条长长的丝带滑向天际,在这里山、水、人、农田、村庄、城镇、道路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画。</p> <p class="ql-block"> 休息了好大一会儿,继续向上攀登。这一次台阶路走的是“迂回”路线,比较平缓且在林间穿越风景超好,所以并没感到多累就绕过了“商”字哪一“点”正前方的一座小山头,来到了“商”字的正下方,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停下步,深呼吸,定定神,迈着坚定地步伐做最后的冲刺。这一段的台阶路和第一段一样几乎垂直但更长,猫着腰手脚并用向上攀登,根本抬不起头,爬十余阶台阶就心脏砰砰的跳、嗓子眼直冒火,停下来缓过神继续攀登。就这样登登停停,二十多分钟后终于看到了一栋蓝顶的红房子,商山的最高点到了,“商”字的一“点”渐露“庐山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 还在猜测这座房子是干什么的时候,一声招呼吓了我们一跳,一个50多岁的男人从屋内走了出来,招呼我们进去休息,这么人迹罕至的地方竟然还住着人?老人说这儿是国有商山林场森林防火站,他姓姜,丹凤棣花人,是国有商山林场职工,已独自在山上驻守了二十多年,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森林防虫害、防火、防盗伐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活物资都是从山下背上来的,水是从山后四五公里外的转摩岭背过来的,有时也用窖水。</p><p class="ql-block"> 征得主人同意,我们参观了房子,共两间房子,刚进门的一间摆放着铁锹、锄头等防火物资,里面一间放了一张床、一张小桌、一把椅子及米面油菜、锅碗瓢盆等生活物资,极尽简陋。攀着直梯登上屋顶,顿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场,目之所及方圆一二十公里一览无余,向北看,北面的莽岭如一条巨龙起伏连绵,丹江河谷的棣花镇、商镇、县城尽收眼底,转头南望,层峦叠嶂的流岭山脉起起落落,好似奔腾的绿色涌浪排向天边,果然视野绝佳,哪里出现一丝烟尘都立即发现并发出警报。</p><p class="ql-block"> 看着后面的山头好像比现在站着的地方还要高,还以为哪里是商山顶呢,问了老姜,说是视觉的问题,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商山山顶,加之同伴已经很累,遂决定返程。下山就顺利了许多,很快就下到了山底。</p><p class="ql-block"> 初探商山,各方面还是准备不足,对商山的探寻也就来了个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至于李白《商山四皓》中所描写的“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的意境留待以后去探寻吧!</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东西要细琢、细品,尤其有文化底蕴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