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情,黄河万里行 10. 三门峡水电站

腊英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电站,又称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该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建成投入运用。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洪、防凌、蓄水、供水、发电等。</p><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豫鲁晋三个省份提供了稳定的电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此外,三门峡水电站还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其周边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p><p class="ql-block">然而,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争议,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但在黄河泥沙量锐减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好三门峡的有利条件,也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p><p class="ql-block">团队来到三门峡后,水电站牛总及相关领导盛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的参观做了周到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的典故:</p><p class="ql-block">三门峡源于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传说,相传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时,发现黄河被一座高山阻挡,水流受阻。于是,大禹用神斧将这座高山劈开,形成了三道峡谷,分别是人门、神门和鬼门,从而使黄河水得以顺利东流。这三道峡谷后来被称为三门峡,而三门峡的名字也因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图中圈出的地方就是未建大坝前的三门峡位置。</p><p class="ql-block">圈外的三块石头由上而下分别为梳妆台、张公岛和中流砥柱,修水电站时还部分保留了这三个景观。</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大坝就座落在三门峡上。从大坝下方修有栈道通向张公岛,这里是我们看到的唯一可以让游客参观游览的大坝,</p> <p class="ql-block">从大坝上清晰可见梳妆台、张公岛和中流砥柱,游客可排队乘电梯下到坝下,从栈道走到河中的张公岛参观。</p> <p class="ql-block">大坝和厂房等。</p> <p class="ql-block">上游碧绿清澈的水库。</p> <p class="ql-block">下游河道和远处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大坝中间正好是山西与河南“一步跨两省”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在黄委工作的张国芳同学一直关照团队的行程,并为团队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帮助,很早就计划要来三门峡和团队会合。他和夫人毛艳艳驾车专程从郑州赶到三门峡,我们的队伍又扩大了,大家欢欣鼓舞,兴高采烈!</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李先念的题词“万里黄河第一坝”石碑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再一次在“江河情,黄河水利工程万里行”的大旗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大坝上听专职讲解员讲解。</p> <p class="ql-block">女士们和美女讲解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步跨两省”大家都想试着跨一跨😀</p> <p class="ql-block">河南人和山西人手拉着手合影,不知是想打架还是想和平共处😀😀</p> <p class="ql-block">团队年龄最小的小两口也在这个分界线上很温柔地拉上了手!</p> <p class="ql-block">一步就跨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跨得很坚定!</p> <p class="ql-block">这个有点不想跨。</p> <p class="ql-block">这个跨得很优美!</p> <p class="ql-block">这个还想飞过去呢!</p> <p class="ql-block">这个跨得很稳健!</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纷纷想在这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刘家峡至三门峡路途遥远,中途也有很多值得观赏和学习的景点,为了减轻劳累,我们先在定边天宝大酒店住宿一晚,酒店条件不错,大家休息也比较好。(此图片选自携程网)</p> <p class="ql-block">团队来到延安革命圣地,首先参观了“枣园”。</p> <p class="ql-block">革命老前辈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窑洞旧居。</p> <p class="ql-block">延安宝塔始建于唐太宗大历年间,是延安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从宝塔至南泥湾沿路的湿地公园以及远处的高山植物茂密,生态环境很好。</p> <p class="ql-block">大路上南泥湾及稻谷标志性拱门十分醒目,是大家留影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内,雕像、图片和文字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了黄河上著名景点“壶口瀑布”,汹涌清澈的瀑布在彩虹的映衬下,格外漂亮,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沿途还游览了“普救寺”。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厢记》动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此地,故成为驰名中外的爱情圣地。</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塔也称莺莺塔。莺莺塔以其奇特的结构、精湛的工艺和明显的回音效应而著称于世,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并称为我国古典园林的四大回音建筑。</p> <p class="ql-block">黄河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唐宋时期仍是黄河重要的渡囗之一,沉重的铁牛是用来拴浮桥铁链的桩,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交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它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数代多次损毁与重建。鹳雀楼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闻名遐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使得鹳雀楼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鹳雀楼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黄河流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团队成员在鹳雀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黄河沿途有很多旅游景点,团队有选择地在山西观赏了这几个著名景点。对于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