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古镇的昨日、今天…

马英浩

<p class="ql-block">兰溪城西南兰阴山下有溪,崖岸多兰茞,溪以兰名,县以溪名,故名兰溪。</p> <p class="ql-block">兰溪市古城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的改造建设老城古代遗存只剩下以南门告天台为中心的一片不大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告天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主要纪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官员赵抃。赵抃以其清廉的为政风格和刚直的个性而闻名,被誉为“铁面御史”。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会衣冠整齐地焚香向天祷告,感谢天意和反思当日的行为,因此他的后裔建立了这座庙宇,名为“告天台”,以纪念他的这一习惯。</p> <p class="ql-block">告天台——赵抃的第十九世赵佑卿所建。</p> <p class="ql-block">章懋故居为章懋在世时所居住过的房屋。从其故居的简陋可以看出章懋的清贫。</p> <p class="ql-block">章懋(1436-1521),字德懋,号闇然翁,晚年又号瀫滨遗老。自幼读书强于记忆。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因直言进谏而仕途坎坷,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懿。著作有《枫山语录》、《枫山集》及附录。所纂《兰溪县志》,为兰溪现存最早方志。</p> <p class="ql-block">章懋虽居高官,却一生奉行“以便民为法,以利民为论”,忠君忧国,两袖清风。谢世后未给幼小之子留下一星半点财产。二年后(1523),金华知府王九峰具奏云:“章懋,秩虽荐加官未久,仕俸禄仅赡朝夕,未曾置买田产,遗孤一人及妾,零丁穷居,衣食无资。行令兰溪县仓,月支食米二石,以资养赡,待后章接出幼,其力足以自办,将来住支。”旨准月给米二石,养赡少子章接。</p> <p class="ql-block">兰溪市的便民洗衣池,一池一个水表刷卡用水。</p> <p class="ql-block">胡应麟(1551年-1602年),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后又更号为石羊生,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城北隅人。明代中叶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诗论家。</p> <p class="ql-block">胡应麟,字元瑞,自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生于嘉靖30年(1551年),卒于万历30年(1602年),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万历4年(1576年)中举,但未做官,而遍游南北绪交书友,后回到原籍,于山中构筑“二酉山房”,藏书4万余卷,并亲自编目。他38岁前已著书18种,辑书6种,编类书4种,是一位多产的学者。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120卷、《少室山房笔丛》49卷等流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兰溪鱼鳞册记载,药皇庙地基北阔南窄,东为厢房,西为正殿,面积贰亩四分四厘。后方地块面积九分六厘,西侧地块面积壹亩六分,连成一片,统称药皇庙西园。在今药皇庙后进边门以西残存着一堵老墙,墙脚青石镌刻着“瀫西药业公所墙界”铭文,即该地块的北界。园内原建有二幢房子。头门老房子是会客室,兼作门诊实习所。正屋是一幢二层楼,西式门廊,楼下为四个年级的教室,楼上为教师办公室。园内还有正东亭、棲霞亭以及药圃、浴室、厕所等。吴士元手稿中收录了他所著、名儒汪葆元、沈湘渔改定的《棲霞亭记》等文章,弥足珍贵。药皇庙是学校的礼堂,四周悬挂20幅《太极拳》挂画,供学生操练。学生毕业等重要仪式,也在药皇庙举行。按鱼鳞册原载面积,兰溪中医学校总占地面积达到5亩整,后期修正后的面积也有2.61亩。</p> <p class="ql-block">兰溪公立中医专门学校始创于民国8年(1919),由时任兰溪县知事盛鸿焘发起,报请浙江省长批准设立。学制规定为五年,实际在校四年,预科二年,正科二年,招生对象为16至26岁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男生,毕业证书上加盖“浙江省印”。除使用正式校名外,当时的人也使用大学的称呼,比如该校学生、后任浙江医院副院长吴士元于民国19年(1930)8月自题文集称:“此文章系在兰江中医专门大学所作。”民国兰溪县修志馆馆长祝谏则在呈报的公文中称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为“浙东中医学府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民国26年(1937)下半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解散避难。次年1月,日军首次轰炸兰城,炸弹就落在天福山上。此后多次轰炸,校园部分被毁,所幸药皇庙安然无恙。民国34年(1945)8月兰溪光复,次年1月校区成为三青团兰溪分团筹备处的临时团址,药皇庙是团部的大礼堂。民国36年(1947)3月,该筹备处向县政府要求将药皇庙拨用为该团永久团址。时任县长范文质接到公函后,认为药皇庙的所有人是县国药业同业公会,即将该函转给同业公会商定。4月15日,时任瀫西药业公所董事祝谏以“药皇庙为瀫西药业公所之业并为中医学校之校址”为由拒绝了青年团的要求。函中明确说明,药皇庙“系瀫西一隅药业界之私产,与药业同业公会无关,尤非省市县有之土地,依法自难指为公产。内供药皇之像,无非尊崇药祖而已,事实上即为本所之所址,尤与荒废寺庙有别。”而且是兰溪中医学校校址,“事变之后,虽暂停办,重光以来,正在积极筹复该校之恢复,事在必行”,同时经县政府及参议会“商得本所同意,将所内房屋暂借为修志馆之用,日内已着手筹备”,不仅不能作为青年团的永久团址,公所正准备商请该团筹备处马上迁出去。当年7月1日,兰溪县政府函聘祝谏为兰溪县修志馆馆长,药皇庙成了兰溪县修志馆,直至兰溪解放。后来校区成为农业局宿舍及种籽公司仓库。1981年,农业局又购入校界以外的土地230多平方,建造了南面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据兰溪县志记载,双眼井最早由南宋末年国子监助教郭昂所凿。郭昂出生在御医世家,找到一眼细泉,用它煎茶熬药效果拔群,觉得是观音神露,就开了这口井。明朝永乐年间,郭昂玄孙郭公义家境富裕,为人慷慨有义气,他的女儿嫁给礼部主事徐进,郭公义分房给女儿女婿居住,以这口井为界,东边郭家,西边徐家,两家人共用这口井,翁婿和睦相处传为美谈 。</p> <p class="ql-block">兰溪中州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