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感受老红军黄承衍的传奇人生(一)

一叶知秋

<p class="ql-block">缘起</p><p class="ql-block">我因为修《焦佐村志》搜集资料,在采访我村名医梁鑫时,偶然间提起了“黄营长”的故事。梁鑫给我讲了黄营长很多鲜为人知的信息,梁鑫说在他门诊里曾经来过一个中年妇女,说就在他门诊附近开了一间门市。(门市在邯郸市丛台区青年路168号,世德堂中西结合门诊。她哪门市,是青年路170号。士特产门市。)见我门诊人来人往,很有人气,就过来看看。谈话间就问梁医生,你是哪里的,梁医生说我是鸡泽永年交界的,她说您听说过“黄营长”吗?梁医生用带有疑问的眼神与其对视着”,黄营长是我公爹”,哪个妇女说道...让我想起小时候,村里很多老人茶余饭后“摆龙门阵”,多次提及的抗战时期在鸡泽、永年、南和三县赫赫有名的黄营长;也曾在读赵金海老师《滏西英雄传》第三十二篇《能打善战黄承衍》文中得知,黄营长名叫黄承衍。一个个故事,犹如武侠小说一般充满神奇,让我更想进一步去搜寻这个把最好年华都奉献给了我脚下这块土地,和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百姓的“黄营长”,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经历,以及下面的文字。是为序。</p><p class="ql-block">从打铁匠“黄火根”到开国上校黄承衍1914年7月,黄火根出生于福建省宁化县淮土乡沙灯下村人。家中无田无产,住在破庙里。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11至16岁给地主放牛,后来学打铁。1930年红军来到宁化县,打土豪分田地,他家分到22担(即5.5亩)谷田。他抱定跟着共产党就有希望的信念,于1931年11月加入了游击队,同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名黄承衍。 1932年编入红九军团通讯营,为即将从于都出发的红军送信。由于部队转移,他把信送到总部后,因原部队已不在原地,就跟随总部警卫营一同加入长征路。遵义会议召开时,他所在的部队担任警卫任务。有一次敌人偷袭短兵相接白刃格斗,面对五个敌人,他毫无惧色。在万分危急时排长及时赶到,将五个敌人全部歼灭。长征途中,黄承衍脚腕上长了个大血疮,疼痛难忍,无法行走。组织上将他留在老乡家养病。但他坚决要跟着部队走,组织上找老乡用担架抬着他行军,走了两天后,他用手按了按,发现疮有点软了,就从路边找了一根树刺将疮捅破,把里面的脓血挤出。简单包扎后继续前进。1935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黄承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宁化籍战士长征前6600多人,到达陕北后仅剩58人,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剩下28人。到达陕北后,黄承衍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他从中央教导师特种团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二团一营重机连当排长,随部队东渡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抗日前线。一年后,改任东进纵队司令部通信排排长。不久升为冀南三分区特务营营长。这个时候,黄承衍经常活动在冀南三分区的永年、鸡泽、南和一带。他神出鬼没,机智果敢,创造了无数个以少胜多,出其不意,大获全胜的经典战例,“黄营长”的大名令敌人心惊胆寒,毛骨悚然。他率领特务营三个连在永年、鸡泽、南和开展游击战,开辟和巩固了永北第一个抗日根据地。队伍不断壮大,不久后发展为基干主力团,他也由营长升为团长。 1942年,黄承衍在冀南三分区任三十一团团长时,认识了二十岁的永年尚古村妇救会主任翟志新。两人在艰苦的革命战斗中产生了感情,经组织同意后,结为革命伴侣。他们第一个孩子3岁时,赶上部队大转移,十冬腊月,大雪漫天,因寒冷饥饿,孩子不幸夭折。1946年,第二个儿子出生,取名黄永昌。在黄永昌的耳朵上,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缺角。黄永昌清晰记得,这个“印记”正是父母刻意给他留下的。黄永昌出生,正值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哥哥的悲剧重演,刚出生的黄永昌被寄养在了河南老乡家里,父母为了战后相认,忍痛将他的耳朵剪去了一小块。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1948年第三个孩子出生,取名黄福河。解放后,1950年女儿黄金芳出生。后来在1955年、1956年,又相继诞下黄永京、黄永安。解放战争时期,黄承衍先后任冀南军区独立团四旅十二团,独立团,七十军六二六团团长。参加华北平汉战役,高唐战役,在各战役中都出色地完成任务。获得三枚“八一勋章”,两枚“独立自由勋章”,两枚“解放勋章”。全国解放后,黄承衍被授予上校军衔,任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副处长。因病于1962年1月离休。1966年迁居故乡宁化县,担任宁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力于老区建设事业。晚年仍然生活简朴,待人和蔼。1984年10月31日,在福州病逝,享年70岁,其骨灰安葬于宁化烈士陵园。“黄营长”解放邢堤炮楼1945年春,时任冀南三分区特务营长的黄承衍率部到鸡泽县邢堤村一带活动,抓获两名伪军,了解敌情后,决定攻克邢堤炮楼。黄营长率部将炮楼包围,虚张声势,给敌人以八路军大部队到来的假象,并向敌人喊话:“缴枪不杀,伪军弟兄们投降立功,顽抗死路一条。”伪军小队长吴振起在炮楼里面回话:“我们对你们不了解,弟兄们怕投降后性命难保,我们要求杨直轩出来担保,我们就投降”。黄营长当即去找杨直轩,恰逢杨直轩从地区开会回来,说明情况后,杨直轩一同来到炮楼附近,对着炮楼喊:“伪军弟兄们,我是杨直轩,出来吧,我保证你们身家性命不受损害,共产党一向优待俘虏,从不杀自己同胞,只要你们不死心塌地当汉奸,一定会宽大处理的。”炮楼里的伪军知道杨直轩在这一带是共产党的领导,又都是乡里乡亲,就打开楼门走了出来。就这样,黄承衍没动一刀一枪,就使邢堤炮楼里的伪军全部投降,缴获步枪20支,子弹、手榴弹若干。镇压“王双塔”会道门1944年12月份,国民党特务王遴选、侯老静与伪县长赵修蒲勾结,利用封建迷信策动反动会道门“白羊古教”兴风作浪,在鸡泽县刘双塔、康双塔、董双塔、王双塔等几个村大肆公开捆绑伤害村干部,并将黄沟村民兵队长郝尚德残酷杀害。他们还造谣“八路军跑了,县基干团散了,共产党完了”,公开与人民为敌。不仅如此,反动派扬言要建炮楼、设据点,向村里百姓勒索吃喝和给养,对我军今后的活动和地方政权造成威胁。我滏西支队感到事态严重,基干团团长黄承衍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双方军事力量,火力配置,地理地形等,感觉虽然困难很大,但还是决定得尽快消灭这股反动势力,拔掉这根毒刺。此时部队还在行军途中,经过研究决定,直属队一个排先驻扎在东柳村。其余两个排分两路,一路由支队作训参谋杨俊奎带领,经董、刘双塔村南从康双塔过牛尾河,然后直插王双塔村北,占领一座旧砖窑作为火力点——既可居高观察县城敌人的动向,必要时又可阻击增援敌人;另一路由黄承衍团长、杨景德参谋、刘营长各带领一个排,趁着夜色,经刘双塔直插王双塔村西。部队刚刚到刘双塔村庄附近时,就被岗哨发现,大喊:“有人来了!有人来了!”部队侦查员黄围的就是本村人,急忙上前制止,告诉他们八路军基干团来了。被迫为反动派站岗的群众一听是自己的军队到了,马上不作声了。部队很快赶到了王双塔村口,被敌人哨兵发现了,乱喊:“八路来了!八路来了!”黄承衍立即打枪,我方战士紧追其后。敌人乱作一团,敌头目命手下登上一个小楼,点燃火把,向县城敌人求救。杨俊奎看到后立即命令机枪手向火把方向一阵扫射,只见人倒火灭。</p><p class="ql-block">敌头目一看是大部队到了,纷纷向一个大院子溃逃,我战士向院里投掷手榴弹,一时间,爆炸声、枪声、呐喊声划破夜的宁静。敌人慌慌张张躲进一座房子内,我战士纷纷跳上屋顶,占领各显要位置,一个个枪口对准房子所有门窗。大喊:“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缴枪不杀!”喊杀声震耳欲聋,敌人闻风丧胆,敌人一看真的完了,只好缴械投降。此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获全胜,以零伤亡且全歼敌人的的战绩在“三分区”传为佳话。诸如此类战例在黄承衍的战斗经历中屡见不鲜。比如,1941年11月,黄承衍调任冀南三分区三十二团团长,三分区高厚良司令员决定用坑道作业拔除炸掉刘营日伪军据点, 由黄承衍负责指挥打援。他周密部署兵力,充分战前准备,严防死守,使临洺关方向的增援敌人未能前进一步,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 并俘获伪大队长袁全卿以下180余人。黄营长“拜年”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永年县(今邯郸市永年区)许庄村出了一个土匪,姓许,名仲旗,绰号“铁磨头”。铁磨头拉了一杆子人马,成立“保险团”,自命为团长,渐渐控制了永年县几十个村庄。开始时,我翼南军民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为了争取一切力量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曾多次派人与铁匪联络,希望他能回头是岸,将功赎罪。铁磨头也曾做了一些有益于我八路军的事情,但他本性难改,缺少诚意,于1941年公开投靠日寇,沦为汉奸,无恶不作,使我抗日军民无比愤慨,决心予以严惩。</p><p class="ql-block">1941年2月7日,旧历春节前,铁匪大肆搜刮百姓,抢来好多猪、羊、大米、白面,准备回家过年,抖抖威风,但又怕遭到八路军的袭击,便派人四出侦察,当确信许庄周围30公里内没有我军活动,便放心大胆地拉着年货开进许庄。初夕之夜,铁磨头在自家前后两个四合院的各个房间大摆酒宴。这夜,铁磨头显得特别高兴。他端起酒杯对众匪道:“弟兄们几年来跟着我成天东来西去,不得安生。今夜,土八路跑得没影了,弟兄们尽管开杯畅饮,好好喝一场,过一个痛快 年。”“来,喝!”在叮叮当当的碰杯声中,众匪干了第一杯。接着,众匪开始猜拳行令,打浑取闹,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刺鼻的大烟味、酸臭的酒味弥漫了整个房间,令人作呕。就这样闹腾到农家燃响过年的鞭炮,众匪一个个喝得醉醉醺醺,各个房间杯盘狼籍。土匪横七竖八,死沉沉地躺倒一片。一个叫咸豆的土匪,不胜酒力,心里发烧,坐不住,没等散席便拖拉着鞋走出四合院。正当他在街上转时,忽觉有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扭头向街西一看,突然发现一队人马影影绰绰飞驰而来。咸豆感觉不妙,酒也醒了大半,拔腿就跑,鞋掉了也顾不上去拾。这时,一颗子弹从后边飞来,掠着头皮呼啸而过。咸豆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跟,边跑边喊:“不好啦! 八路来啦!八路来啦! ”这队人马不是别人,正是我八路军黄承衍营长和永年县抗日政府县长赵选同志率领的三分区一中队和县大队。</p><p class="ql-block">黄营长的队伍训练有素,行动神速,严守机密,常常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敌伪以沉重打击。原来,我情报员获知铁匪欲回家过年,又怕周围有八路军活动遭到袭击,于是,我营长迅速将人马撒出永年,远离许庄,进入百里外的运河东我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在大年初一凌晨奇袭而至,给铁匪“拜年”,打他一个冷不防。黄承衍的队伍靠近了四合院, 土匪们顿时乱作一团。不一会儿,前院枪声大作,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成一片。铁磨头下令顶住。但身不由己,抵挡了一阵,就退到后四合院。铁磨头看抵挡不住,便命一个小队掩护,率少数土匪越墙逃跑。黎明前的夜色漆黑一片,不好追击。黄营长便指挥战土们,集中火力歼灭余匪,速战速决。战士们愈战愈勇,前四合院和后四合院的房顶全部被我八路军占领,居高临下。</p><p class="ql-block">战斗又接续了半个多小时,余匪被全部消灭,此次战斗,共毙敌30余人。天亮了。乡亲们从四面涌到铁匪的院里。黄营长和赵选长让战士们把铁匪抢来的猪肉、羊肉、大米、白面分发给乡亲们。乡亲们接过战利品,激动万分,齐呼:“共产党万岁!八路军万岁!”军民喜气洋洋,沉浸在大年初一欢乐的节日气氛里。从此,黄营长给铁匪“拜年”成为一段佳话,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