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量美庐

玉杯含月

<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读过《侍卫官杂记》,对书中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描述,甚是迷惑。如今,横跨三个世纪的传奇女子宋美龄,走完了她百年有余的人生路。最近央视一台播放了电视剧《延安颂》,里面有不少表现宋美龄的镜头,这些使我想起庐山的“美庐”。</p> <p class="ql-block">1997年的夏季,我到庐山参加一个有关教学的会议,去看了美庐。美庐座落在庐山的牯岭东谷。它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主楼二层附楼一层,据说是英国的一位名叫巴莉的女士送给宋美龄的。它掩映在绿荫深处,恬静、幽雅、秀美,美龄的名字含“美”字,“美庐”其名由来盖如此。庭院中一巨大石丘,匍匐在地,又傲然凌空,上面镌刻着红色的“美庐”二字,那是蒋介石亲笔题书的。轻轻走近石旁,几经打量,惊诧、感动。这石、这字、这颜色,精彩生动,温馨浪漫,别有风情。这是老蒋至爱美玲的艺术之举,实为这幢别墅庭院的点睛之笔,神来之韵。 </p> <p class="ql-block">登石阶,通凉台,进入客厅,再进美玲的卧室。这里有雕花梳妆台,柜上有精致的象牙扇等物品。卫生室盥洗设施,颜色柔和,功能现代。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卧室以及陈布雷的办公室兼卧室。 </p> <p class="ql-block">如今附楼已辟为展览厅,所展的留存物品有美玲弹奏过的德式钢琴,美龄亲笔书绘的《庐山溪流》等水彩画。游人经过这里,大多静静地看,细细地品。我一边打量这些物品一边想象:美龄一袭旗袍,一串珍珠项链,琴前端坐,十指纤纤,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肖邦的小夜曲在她的指下变幻流淌。美龄神态幽雅,手执画笔,轻涂染料,小溪从画布中潺潺流出,云雾在青山上轻轻飘逸。 </p> <p class="ql-block">蒋宋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在权财名利交织的历史旋涡中沉浮,但谁又能否认美玲与生俱来的光彩魅力?美庐曾是蒋介石的夏都官邸,“演化出的历史轨迹,有魔影,也有过光灿;有闹剧,也有过正剧;这里有政治的冷酷,也有生活的温馨。”不知蒋宋夫妇,最后离开庐山是怎样的情景,亦如以往那样,潇洒来潇洒去,还是前景未卜,匆匆作别?若为后者,二人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情态?老蒋阴森不语,美龄幽微一叹?事实上,这一别,蒋宋夫妇确实身如秋蓬,心寄云水。美庐被雾境松韵留住,时人则海上孤岛数年余生。蒋宋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然风光一时也只能空留遗憾与不甘,重归美庐,那只能是梦中一游。</p> <p class="ql-block">走出别墅,我只身在庭院徜徉,一地的绿草,一院的幽静。一条小径,迂回环绕;一墙的凌霄花,灿然抖擞。院中一株金钱松,高峻挺拔、古老苍劲;别墅四周的庐山松,虬枝屈铁、清碧如玉。庭院小径旁有路灯,想当年夜幕下,山风微微,灯光幽幽,虫儿在草中鸣叫,花儿依墙垣溢香,蒋宋夫妻二人在这方天地相携散步,美龄爽朗睿智,笑声连连,老蒋虽城府颇深,时时一脸肃穆,然此时,也该会笑意攒眉,情意柔绵吧?置身这种清新敞静之天地,谁个不会一扫忧烦,爽意盈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花自落。想那时,国民党军政大员常云集美庐,召开各种重要会议,举办各种活动,何等的热闹,何等的风流。如今美庐依然,花草无恙,老蒋却已作古。当年集地位、风度、美丽于一身的“中国第一夫人”的美龄,也已在美国纽约的寓所走过风烛残年。</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居住住于此,并在这里写下著名的《七律.庐山》。多么富有戏剧性,历史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啊!美庐曾是一座禁苑,它一直被历史的烟云笼罩着。过去,美庐的秀美幽雅只为几人独享;今天美庐的神秘面纱已被揭去,我们可以走进去,细细地赏,慢慢地品。美庐真的很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美在让人打量不够,品读不已。</p><p class="ql-block"> 2004年元月12日</p> <p class="ql-block">文字撰写 :于慧琦</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 :于慧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