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是教师合作探究的有效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裴老师主备的《轴对称图形》。裴老师强调:用好生活中的对称现象。</p><p class="ql-block">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着重从图形运动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如,观察对称现象时,常常使用天安门、蝴蝶等照片。就实物而言,它们除了关于直线的对称,还有其他的对称,因此,有必要把它们简化、抽象成图案(平面图形),再来对折、研究。</p><p class="ql-block"> 还要在在操作中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1.“看”。松树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找”。找到对称点A和A',并将这两个对称点连接起来,发现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3.“数”,数一数点A和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知道点A 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重点讲解了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发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p><p class="ql-block">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p><p class="ql-block">第三,连点成形。</p><p class="ql-block">上述三个步骤既便于学生理解操作,又与平移运动的本质特征一致。教学时,应启发学生先主动尝试,在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后,再逐步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和要领。</p> <p class="ql-block"> 牛老师强调:例4是在方格纸上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面积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先展示学生遇到此题时的困惑,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图形运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通过思考,采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转化为长方形,使得问题顺利解决。</p> 先导课 <p class="ql-block">裴老师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特别好。课堂中,裴老师重点讲解了梳理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p><p class="ql-block">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p><p class="ql-block">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p><p class="ql-block">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p><p class="ql-block">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达到的教学效果较好。</p>